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军锋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473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用以解决钻具调整钻孔方向、位置而费时费力的问题。所述全方位调整装置的摆动油缸活塞杆一端与丁字转轴纵部末端铰接,另一端固定于承载装置上;大臂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上端铰接,另一端上侧与回转器一端铰接;仰俯油缸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下端铰接,另一端与大臂另一端下侧铰接;翻转油缸位于所述大臂上方,一端与大臂臂身铰接,另一端与回转器另一端铰接;回转器上方固定有托架;回转马达位于回转器一侧,与回转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运作平稳,承托钻具钻孔无盲区,使钻具在钻孔时可以快速调整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位置,提高钻孔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浪费,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
本技术属于涉及一种钻孔设备的支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所谓钻孔全方位调整装置是指使用钻孔设备进行钻孔时可辅助钻具对于各个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钻孔进行快速调整定位的一种装置。目前钻孔设备进行孔位调整只能依靠人工移动或使用钻机支架简单的调整钻孔的高低位置,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延长施工周期。并且当钻孔位置、角度受环境条件限制无法借助人工或者无法搭建支架时,钻孔工作甚至会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钻具调整钻孔方向、角度、位置而费时费力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结构紧凑、运作平稳、钻孔无盲区,使钻具在钻孔时可以快速调整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位置,提高钻孔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浪费,缩短施工周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所述全方位调整装置包括摆动油缸、丁字转轴、大臂、仰俯油缸、翻转油缸、回转器、回转马达和托架;其中,所述丁字转轴由横部和纵部组成,纵部垂直于横部中间;所述摆动油缸活塞杆一端与所述丁字转轴纵部末端铰接,另一端固定于承载装置上;所述大臂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上端铰接,另一端上侧与所述回转器一端铰接;所述仰俯油缸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下端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大臂另一端下侧铰接;所述大臂、丁字转轴、仰俯油缸静止状态时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翻转油缸位于所述大臂上方,一端与所述大臂臂身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器另一端铰接;所述回转器上方固定有所述托架;所述回转马达位于所述回转器一侧,与所述回转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仰俯油缸活塞杆一端与所述大臂臂身下方的固定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丁字横部下端的固定座铰接。作为优选,所述翻转油缸缸筒一端与所述大臂臂身上方的固定座铰接,活塞杆一端与所述回转器一端固定座铰接。作为优选,所述回转器包括轴承外部、轴承内部和内托盘,内托盘与轴承内部固定连接,内托盘上固定所述托架,轴承外部一端固定座与所述大臂另一端上侧铰接,另一端固定座与所述翻转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作为优选,所述托架上具有滑轨卡槽。滑轨卡槽上可安装滑轨,钻具可移动的安装在滑轨上。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包括摆动油缸、丁字转轴、大臂、仰俯油缸、翻转油缸、回转器、回转马达和托架;其中,所述丁字转轴由横部和纵部组成,纵部垂直于横部中间;所述摆动油缸活塞杆一端与所述丁字转轴纵部末端铰接,另一端固定于承载装置上;所述大臂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上端铰接,另一端上侧与所述回转器一端铰接;所述仰俯油缸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下端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大臂另一端下侧铰接;所述大臂、丁字转轴、仰俯油缸静止状态时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翻转油缸位于所述大臂上方,一端与所述大臂臂身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器另一端铰接;所述回转器上方固定有所述托架;所述回转马达位于所述回转器一侧,与所述回转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紧凑、运作平稳,承托钻具钻孔无盲区,使钻具在钻孔时可以快速调整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位置,提高钻孔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浪费,缩短施工周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摆动油缸;2.丁字转轴;21.丁字转轴横部;22.丁字转轴纵部;23.丁字转轴横部上端固定座;24.丁字转轴横部下端固定座;3.大臂;31.大臂下方的固定座;32.大臂上方的固定座;4.仰俯油缸;5.翻转油缸;6.回转器;61.回转器一端固定座;62.回转器另一端固定座;7.回转马达;8.托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包括摆动油缸1、丁字转轴2、大臂3、仰俯油缸4、翻转油缸5、回转器6、回转马达7和托架8;其中,所述丁字转轴由横部21和纵部22组成,纵部22垂直于横部21中间;所述摆动油缸1活塞杆一端与所述丁字转轴纵部22末端铰接,另一端固定于承载装置上;所述大臂3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21上端铰接,另一端上侧与所述回转器6一端铰接;所述仰俯油缸4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21下端铰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大臂3另一端下侧铰接;所述大臂3、丁字转轴2、仰俯油缸4静止状态时呈三角形结构;所述翻转油缸5位于所述大臂3上方,一端与所述大臂3臂身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器6另一端铰接;所述回转器6上方固定有所述托架8;所述回转马达7位于所述回转器6一侧,与所述回转器6连接。所述承载装置,是用于承载整个全方位调整装置的基座。优选地,所述丁字转轴的中轴也可以竖直固定于所述承载装置上。丁字转轴绕中轴在以中轴为圆心的水平圆面上摆动。优选地,所述铰接,可以通过在铰接点设置固定座完成。所述大臂3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上端固定座23铰接;所述仰俯油缸4活塞杆一端与所述大臂臂身下方的固定座3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丁字横部下端的固定座24铰接;所述翻转油缸5缸筒一端与所述大臂臂身上方的固定座32铰接,活塞杆一端与所述回转器一端固定座62铰接。所述摆动油缸、俯仰油缸和翻转油缸的缸筒端和活塞杆端,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方向,如所述仰俯油缸4缸筒一端与所述大臂臂身下方的固定座31铰接,另一端活塞杆端与所述丁字横部下端的固定座24铰接。本实施例中以固定座连接的铰接方式仅仅是一种优选,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所述回转器6包括轴承外部、轴承内部和内托盘,内托盘与轴承内部固定连接,内托盘上固定所述托架8,轴承外部一端固定座61与所述大臂3另一端上侧铰接,另一端固定座62与所述翻转油缸5的活塞杆铰接。所述回转器6也可以不设置内托盘,将所述托架8直接与所述轴承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托架8上具有滑轨卡槽。所述滑轨卡槽上可安装滑轨,钻具可移动的安装在滑轨上。滑轨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实施例所述全方位调整装置操作过程如下:将滑轨安装于所述托架上,在滑轨上安装钻具,选定要钻孔的孔位位置。摆动油缸1推动丁字转轴2转动,带动大臂3在以丁字转轴的横部21为轴心的圆面内摆动,仰俯油缸4推动大臂3在以丁字转轴的横部21上端为圆心、与丁字转轴横部21在同一平面的圆内摆动或俯仰动作,翻转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动油缸、丁字转轴、大臂、仰俯油缸、翻转油缸、回转器、回转马达和托架;其中,/n所述丁字转轴由横部和纵部组成,纵部垂直于横部中间;/n所述摆动油缸活塞杆一端与所述丁字转轴纵部末端铰接,另一端固定于承载装置上;/n所述大臂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上端铰接,另一端上侧与所述回转器一端铰接;/n所述仰俯油缸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下端铰接,且所述仰俯油缸另一端与所述大臂另一端下侧铰接;/n所述大臂、丁字转轴、仰俯油缸静止状态时呈三角形结构;/n所述翻转油缸位于所述大臂上方,所述翻转油缸一端与所述大臂臂身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器另一端铰接;/n所述回转器上方固定有所述托架;/n所述回转马达位于所述回转器一侧,与所述回转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钻孔孔位的全方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动油缸、丁字转轴、大臂、仰俯油缸、翻转油缸、回转器、回转马达和托架;其中,
所述丁字转轴由横部和纵部组成,纵部垂直于横部中间;
所述摆动油缸活塞杆一端与所述丁字转轴纵部末端铰接,另一端固定于承载装置上;
所述大臂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上端铰接,另一端上侧与所述回转器一端铰接;
所述仰俯油缸一端与丁字转轴横部下端铰接,且所述仰俯油缸另一端与所述大臂另一端下侧铰接;
所述大臂、丁字转轴、仰俯油缸静止状态时呈三角形结构;
所述翻转油缸位于所述大臂上方,所述翻转油缸一端与所述大臂臂身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回转器另一端铰接;
所述回转器上方固定有所述托架;
所述回转马达位于所述回转器一侧,与所述回转器连接。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健李军锋刘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李军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