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集水井抽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52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集水井抽排水结构,属于集水井排水结构的技术领域,其包括集水井,集水井内设有连通管,连通管底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伸缩软管,伸缩软管上沿其长度固定连接有第一孔套和第二孔套,第一孔套侧壁连接有第一铰接片,第一铰接片铰接有第一铰接杆,第二孔套连接有第二铰接片,第一铰接片与第二铰接片位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伸缩套管中轴线平行,第二铰接片铰接有第二铰接杆,第一铰接杆中部与第二铰接杆中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连通管由于长度固定,应用在不同集水井内需要不同长度的连通管,适用性小的问题,具有使伸缩软管伸长至集水井底部,在不同深度的集水井内使用仍能将集水井内的积水排尽,适用范围广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集水井抽排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集水井排水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集水井抽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城市建设中,工程设计地下室一般会设置集水井,用于汇集和存蓄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渗水和漏水,然后再用抽水装置将集水井中的水抽出排入到市政排水管路中,或由地下盲沟将集水井中的水引排至市政排水管路。公告号为CN20175147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集水井地下室排水系统,包括设置于地下室附近的集水井Ⅰ和靠近市政排水设施设置的集水井Ⅱ,集水井Ⅰ的底部和集水井Ⅱ的底部通过连通管连通,集水井Ⅱ的水井壁上设置有溢水口。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连通管由于长度固定,应用在不同集水井内需要不同长度的连通管,适用性小且不能伸长至集水井底部,无法将集水井内的积水排尽,容易导致积水发臭,进而污染环境,故此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集水井抽排水结构,具有可在不同深度的集水井内使用仍能将集水井内积水排尽,适用范围广且排水作用好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集水井抽排水结构,包括设于集水井(6)内的连通管(1),所述连通管(1)与集水井(6)内壁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底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伸缩软管(2),所述伸缩软管(2)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孔套单元(3),所述孔套单元(3)包括第一孔套(32)和第二孔套(33),所述第一孔套(32)位于第二孔套(33)上方,所述第一孔套(32)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片(321),所述第一铰接片(321)铰接有第一铰接杆(3211),所述第二孔套(33)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片(331),所述第一铰接片(321)与第二铰接片(331)位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所述伸缩软管(2)中轴线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集水井抽排水结构,包括设于集水井(6)内的连通管(1),所述连通管(1)与集水井(6)内壁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1)底部连接有竖直设置的伸缩软管(2),所述伸缩软管(2)外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孔套单元(3),所述孔套单元(3)包括第一孔套(32)和第二孔套(33),所述第一孔套(32)位于第二孔套(33)上方,所述第一孔套(32)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片(321),所述第一铰接片(321)铰接有第一铰接杆(3211),所述第二孔套(33)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片(331),所述第一铰接片(321)与第二铰接片(331)位于同一平面上且该平面与所述伸缩软管(2)中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铰接片(331)铰接有第二铰接杆(3311),所述第一铰接杆(3211)中部与第二铰接杆(3311)中部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抽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套单元(3)沿伸缩软管(2)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孔套单元(3)之间通过连接组件(31)联动,位于所述伸缩软管(2)最上方的孔套单元(3)的第二铰接杆(3311)上端铰接有控制杆(4),所述控制杆(4)与连通管(1)平行设置,所述控制杆(4)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井(6)井口,所述控制杆(4)与集水井(6)内壁抵接,所述连通管(1)与控制杆(4)之间安装有固定多个孔套单元(3)之间相对位置的限位伸缩组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抽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伸缩组件(5)包括螺纹管(53)、螺杆(51)和转动杆(52),所述螺杆(51)一端铰接于所述控制杆(4)侧壁,另一端朝向所述连通管(1)延伸,所述转动杆(52)一端铰接于所述连通管(1)侧壁,另一端朝向所述控制杆(4)延伸,所述螺纹管(53)一端与所述螺杆(5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杆(5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集水井抽排水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桂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源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