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运用车数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储存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轨道交通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列车运用车数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储存介质。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接触网及地面供电的有轨电车,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针对其特点,从运输组织方式的适用条件、运营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部分国内外城市也得到了实践应用,但储能式有轨电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储能式有轨电车运营组织相关问题的研究比较少。蓄电池供电的全线储能式有轨电车,电池充电时间较长,列车充电过程可能对其运用车数量产生较大影响。而传统的列车运用车数计算方法未将列车充电过程和续航能力的影响考虑在内,并不完全适用于对蓄电池供电的有轨电车的列车运用车数计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车运用车数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储存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列车运用车数计算方法: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线路运营长度、列车电池性能、行车计划和旅行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运用车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n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线路运营长度、列车电池性能、行车计划和旅行速度,所述列车电池性能包括列车续航里程和列车充电时间函数,所述行车计划包括全日分时段列车运行计划、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和列车在可充电车站停留时间;/n根据第一信息建立第一数学模型,所述第一数学模型用于求解蓄电池储能式有轨电车完成既定行车计划所需最小列车运用车数;/n求解所述第一数学模型,输出所述第一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运用车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线路运营长度、列车电池性能、行车计划和旅行速度,所述列车电池性能包括列车续航里程和列车充电时间函数,所述行车计划包括全日分时段列车运行计划、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和列车在可充电车站停留时间;
根据第一信息建立第一数学模型,所述第一数学模型用于求解蓄电池储能式有轨电车完成既定行车计划所需最小列车运用车数;
求解所述第一数学模型,输出所述第一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运用车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信息建立第一数学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列车电池性能、所述旅行速度和所述线路运营长度建立预处理数学模型;
求解所述预处理数学模型,得到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列车高峰期内发车间隔、列车单程运行时间、列车线上运行时间、列车可运行单程次数和列车运行折返次数、列车充至所需电量所需时间,所述列车线上运行时间为列车自上线运营起至需下线充电的过程中所行驶的时间,所述列车运行单程次数为列车自上线运营至需下线充电的过程中所行驶的单程次数,所述列车运行折返次数表示列车自上线运营至需下线充电的过程中所需经过折返站的次数;
若所述列车在可充电车站停留时间大于等于所述列车充至所需电量所需时间,则根据所述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和所述第二信息建立第一目标函数,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用于计算在高峰期内依照列车高峰期内发车间隔计算的所需列车运用车数,求解第一目标函数,获取第一目标函数的计算结果;
若列车在可充电车站停留时间小于所述列车充至所需电量所需时间,则以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建立第二数学模型,所述第二数学模型用于计算考虑充电过程影响的所需列车运用车数,求解所述第二数学模型,获取第二数学模型计算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列车运用车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列车在可充电车站停留时间小于所述列车充至所需电量所需时间,则以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建立第二数学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和所述第二信息建立第一目标函数,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用于计算在高峰期内依照列车高峰期内发车间隔计算的所需列车运用车数;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建立第三数学模型,所述第三数学模型用于计算因列车需下线充电而需向线上补充替换的列车运用车数;
根据所述行车计划建立第四数学模型,所述第四数学模型用于计算高峰期过后至储能列车集中下线充电之前,由于开行对数减小而提前下线的列车运用车数;
将所述第一目标函数的计算结果、所述第三数学模型的结果和所述第四数学模型的结果建立第二目标函数,所述第二目标函数用于计算考虑充电过程影响的所需列车运用车数,求解第二目标函数,获取第二目标函数的计算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列车运用车数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以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建立并求解第三数学模型,包括:
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用户选择的计算模式,所述计算模式包括电池利用效率最高模式和运用列车数最省模式;
获取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充电场段所处的位置,所述充电场段所处的位置包括充电场段仅位于运行线路的一端部和充电场段位于运行线路首尾的两个端部;
若所述第三信息为电池利用效率最高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四信息建立第五数学模型,所述第五数学模型用于计算在电池利用效率最高模式下因列车需下线充电而需向线上补充替换的列车运用车数;
若所述第三信息为运用列车数最省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和所述第四信息建立第六数学模型,所述第六数学模型用于计算在运用列车数最省模式下因列车需下线充电而需向线上补充替换的列车运用车数。
5.一种列车运用车数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线路运营长度、列车电池性能、行车计划和旅行速度,所述列车电池性能包括列车续航里程和列车充电时间函数,所述行车计划包括全日分时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霄虹,张梦然,段井松,李泽文,许力元,徐鲲鹏,晏小波,杨文栋,侯亮,张鹏,谭富圣,马福东,蒋小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