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49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的结构,包括埋深结构主体,埋深结构主体包括基座大底板、凝汽器基坑、凝泵坑和集水坑,所述凝汽器基坑、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四周设有挡土墙,且所述凝汽器基坑、所述凝泵坑和所述集水坑的底标高依次降低,所述基座大底板的顶标高与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底标高相平齐,通过令基座大底板的顶标高与凝汽器基坑的底标高平齐,且凝汽器基坑内局部降板构成凝泵坑,凝泵坑内再次局部降板构成集水坑的形式,使得凝汽器基坑、凝泵坑和集水坑底标高依次降低,各处积水汇至集水坑内集中排走,有效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使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作业高效稳定的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的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的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轮发电机是指用汽轮机驱动的发电机,是火力发电厂或核能发电厂中以汽轮机或燃气轮机驱动作为发电机运行的圆柱形转子同步电机,由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内膨胀做功,使叶片转动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废汽经凝汽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给水加热装置等送回锅炉循环使用,其中的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是把发过电的蒸汽凝成水再送回锅炉,烧成蒸汽再回来发电,在如今的技术手段中,一般电厂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将底板顶标高作为凝泵坑底标高处理,当凝泵安装标高要求加深时,基础底板标高随之降低,基础底板标高降太多会带来对主厂房基础不利,基坑挖填方量大,深基坑支护困难以及需要进行深基坑支护方案论证等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量及埋深作业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的结构,具有可有效解决由于凝泵坑要求深度过大引起基座底板埋深加大而带来一系列问题的优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的结构,包括埋深结构主体,埋深结构主体包括基座大底板、凝汽器基坑、凝泵坑和集水坑,所述凝汽器基坑、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四周设有挡土墙,且所述凝汽器基坑、所述凝泵坑和所述集水坑的底标高依次降低,所述基座大底板的顶标高与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底标高相平齐,所述凝泵坑设于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内底面,所述集水坑设于所述凝泵坑的内底面。优选的,所述凝汽器基坑内设有汽机基座柱和凝汽器支墩。为了保证对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稳定的安置使用。优选的,所述凝汽器基坑、所述凝泵坑和所述集水坑为连通结构。为了使得积水能够被顺利的排走。优选的,所述凝泵坑内设有围堰和凝泵基础。为了保证凝泵坑的正常应用。优选的,所述凝汽器基坑和所述凝泵坑中分别设有一号钢梯和二号钢梯。为了方便人员进行相应的移位操作,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快速处理。优选的,所述挡土墙处埋设有循环水套管。为了便于循环水自然的导向流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本技术结构包括基座大底板、凝汽器基坑、凝泵坑和集水坑,通过令基座大底板的顶标高与凝汽器基坑的底标高平齐,且凝汽器基坑内局部降板构成凝泵坑,凝泵坑内再次局部降板构成集水坑的形式,使得凝汽器基坑、凝泵坑和集水坑底标高依次降低,各处积水汇至集水坑内集中排走,解决了凝泵坑要求深度过大引起基座底板埋深加大带来的问题,本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解决底板埋深过大引起的基坑挖填方量大及基坑支护难的问题,使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作业高效稳定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汽机基座底板平面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大底板;2、凝汽器基坑;3、凝泵坑;4、集水坑;5、围堰;6、凝泵基础;7、汽机基座柱;8、凝汽器支墩;9、循环水套管;10、挡土墙;11、一号钢梯;12、二号钢梯;13、地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的结构,包括埋深结构主体,埋深结构主体包括基座大底板1、凝汽器基坑2、凝泵坑3和集水坑4,凝汽器基坑2、凝汽器基坑2的四周设有挡土墙10,且凝汽器基坑2、凝泵坑3和集水坑4的底标高依次降低,基座大底板1的顶标高与凝汽器基坑2的底标高相平齐,凝泵坑3设于凝汽器基坑2的内底面,集水坑4设于凝泵坑3的内底面,本技术结构包括基座大底板1、凝汽器基坑2、凝泵坑3和集水坑4,在结构设置时,基座大底板1的顶标高与凝汽器基坑2的底标高平齐,而在凝汽器基坑2四周设挡土墙10,基座大底板1位于地坪13面层的下方,在凝汽器基坑2内局部降板构成凝泵坑3,凝泵坑3内再次局部降板构成集水坑4,凝汽器基坑2、凝泵坑3和集水坑4的底标高依次降低,最后各处积水汇至集水坑4内集中排走,挡土墙10处埋设有循环水套管9,而在凝泵坑3内设有围堰5、凝泵基础6,保证了凝泵坑3正常的应用过程,而基座大底板1上部形成的凝汽器基坑2内,设有相应的汽机基座柱7和凝汽器支墩8,保证了对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稳定的安置使用,在凝汽器基坑2和凝泵坑3中分别设有一号钢梯11和二号钢梯12,方便人员进行相应的移位操作,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快速处理,解决了凝泵坑3要求深度过大引起基座底板埋深加大带来的问题,本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解决底板埋深过大引起的基坑挖填方量大及基坑支护难的问题,使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作业高效稳定的进行。本技术根据附图对该装置作进一步说明。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凝汽器基坑2内设有汽机基座柱7和凝汽器支墩8,汽机基座柱7和凝汽器支墩8的设置,保证了对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稳定的安置使用。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凝汽器基坑2、凝泵坑3和集水坑4为连通结构,相连通的凝汽器基坑2、凝泵坑3和集水坑4,使得积水能够被顺利的排走。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凝泵坑3内设有围堰5和凝泵基础6,围堰5作为维护结构,具有较好的防护性,围堰5和凝泵基础6的设置,保证了凝泵坑3的正常应用。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凝汽器基坑2和凝泵坑3中分别设有一号钢梯11和二号钢梯12,一号钢梯11和二号钢梯12的设计,方便人员进行相应的移位操作,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快速处理。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挡土墙10处埋设有循环水套管9,循环水套管9的设计,保证了循环水能够自然的导向流通,使得水流过程正常有序的进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本技术结构包括基座大底板1、凝汽器基坑2、凝泵坑3和集水坑4,在结构设置时,基座大底板1的顶标高与凝汽器基坑2的底标高平齐,而在凝汽器基坑2四周设挡土墙10,基座大底板1位于地坪13面层的下方,在凝汽器基坑2内局部降板构成凝泵坑3,凝泵坑3内再次局部降板构成集水坑4,凝汽器基坑2、凝泵坑3和集水坑4的底标高依次降低,最后各处积水汇至集水坑4内集中排走,挡土墙10处埋设有循环水套管9,而在凝泵坑3内设有围堰5、凝泵基础6,保证了凝泵坑3正常的应用过程,而基座大底板1上部形成的凝汽器基坑2内,设有相应的汽机基座柱7和凝汽器支墩8,保证了对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稳定的安置使用,在凝汽器基坑2和凝泵坑3中分别设有一号钢梯11和二号钢梯12,方便人员进行相应的移位操作,对出现的情况进行快速处理,解决了凝泵坑3要求深度过大引起基座底板埋深加大带来的问题,本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解决底板埋深过大引起的基坑挖填方量大及基坑支护难的问题,使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作业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的结构,包括埋深结构主体,其特征在于,埋深结构主体包括基座大底板、凝汽器基坑、凝泵坑和集水坑,所述凝汽器基坑、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四周设有挡土墙,且所述凝汽器基坑、所述凝泵坑和所述集水坑的底标高依次降低,所述基座大底板的顶标高与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底标高相平齐,所述凝泵坑设于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内底面,所述集水坑设于所述凝泵坑的内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的结构,包括埋深结构主体,其特征在于,埋深结构主体包括基座大底板、凝汽器基坑、凝泵坑和集水坑,所述凝汽器基坑、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四周设有挡土墙,且所述凝汽器基坑、所述凝泵坑和所述集水坑的底标高依次降低,所述基座大底板的顶标高与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底标高相平齐,所述凝泵坑设于所述凝汽器基坑的内底面,所述集水坑设于所述凝泵坑的内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减少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基座底板埋深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基坑内设有汽机基座柱和凝汽器支墩。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运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