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80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基础层和楼板,基础层与楼板之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框架柱相接,框架柱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本体的上端的弹性混凝土层,本体的下端与基础层相接,弹性混凝土层的上端与楼板相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通过在框架梁的上部设置弹性混凝土层,利用弹性混凝土的弹性起到减震性能,在满足动力要求的同时可减少结构构件尺寸,从而减少工程造价,并且,与安装阻尼器的框架结构相比,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后期免维护检修的优点,大幅度减少了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
技术介绍
框架式动力机器基础是工业行业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由基础、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组成,通常为单层框架。框架由普通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一般楼盖与框架柱整体浇筑。大型的动力机器基础有时会在框架柱的顶端安装阻尼器,楼盖与框架柱通过阻尼器连接。动力机器对基础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和振动速度中的一个或多个指标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规范对工作转速3000r/min的汽轮机允许振动线位移不超过0.02mm。为了达到要求,要使结构的自振频率远远偏离设备的工作频率,导致框架柱、框架梁和楼板的截面很大。阻尼器虽然可以有效减小动力机器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但是其造价高,需要定期检查维护,一旦出现损坏也更换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隔振性能且能降低造价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基础层和楼板,所述楼板位于所述基础层的上方,所述基础层与所述楼板之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框架柱相接,所述框架柱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上端的弹性混凝土层,所述本体的下端与所述基础层相接,所述弹性混凝土层的上端与所述楼板相接。如上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中,所述弹性混凝土层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本体的截面形状相同。如上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中,所述本体的截面呈矩形。如上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中,多个所述框架柱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基础层与所述楼板之间。如上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中,所述楼板的底面对应于设有多个分别与各所述框架柱一一对应的凸台,所述弹性混凝土层与所述凸台相接。如上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中,所述凸台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弹性混凝土层的截面形状相同。如上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中,相邻两所述凸台之间连接有框架梁。如上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中,所述框架梁的宽度小于所述凸台的宽度。如上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中,所述框架梁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凸台的高度。如上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中,所述框架梁的上端与所述楼板相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通过在框架梁的上部设置弹性混凝土层,利用弹性混凝土的弹性起到减震性能,在满足动力要求的同时可减少结构构件尺寸,从而减少工程造价,同时节省空间,便于车间布置,并且,与安装阻尼器的框架结构相比,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后期免维护检修的优点,大幅度减少了工程造价。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基础层;200、楼板;210、凸台;220、框架梁;300、框架柱;310、本体;320、弹性混凝土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形容词性或副词性修饰语“上”和“下”“顶”和“底”、的使用仅是为了便于多组术语之间的相对参考,且并非描述对经修饰术语的任何特定的方向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基础层100和楼板200,基础层100和楼板200均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且基础层100与楼板200大致平行,楼板200位于基础层100的上方,基础层100与楼板200之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框架柱300相接,框架柱300包括本体310和连接于本体310的上端的弹性混凝土层320,本体310由混凝土钢筋浇筑而成,弹性混凝土层320由弹性混凝土浇筑而成,施工时,先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本体310,待其初凝后浇筑弹性混凝土形成弹性混凝土层320,其中,弹性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20~C40,满足结构受力需求的同时弹性模量只有普通混凝土的0.1左右,具有非常好的弹性,抗裂性能和耐久性,本体310的下端与基础层100相接,弹性混凝土层320的上端与楼板200相接,即框架柱300支撑于基础层100与楼板200之间。在设计时,采用静力计算初步确定浇筑本体310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截面大小,然后根据动力计算确定弹性混凝土层320的浇筑高度、优化框架截面尺寸,该确定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通过在框架梁220的上部设置弹性混凝土层320,利用弹性混凝土的弹性起到减震性能,在满足动力要求的同时可减少结构构件尺寸,从而减少工程造价,并且,与安装阻尼器的框架结构相比,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后期免维护检修的优点,大幅度减少了工程造价。进一步,弹性混凝土层320的截面形状与本体310的截面形状相同,以使得使用一个模具即可完成框架柱300的浇筑操作。再进一步,本体310的截面呈矩形,以便于模具的拆装。进一步,多个框架柱300等间隔设置于基础层100与楼板200之间,即多个框架柱300均布于基础层100与楼板200之间,以保证框架柱300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如图3所示,楼板200的底面对应于设有多个分别与各框架柱300一一对应的凸台210,弹性混凝土层320与凸台210相接,凸台210的设置,便于定位楼板200的位置,以避免楼板200相对基础偏移。进一步,凸台210的截面形状与弹性混凝土层320的截面形状相同,以确保凸台210与弹性混凝土层320能准确对接。进一步,如图3所示,相邻两凸台210之间连接有框架梁220,通过框架梁220对相邻两凸台210进行限位,以确保各凸台21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确保各框架柱30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进一步,框架梁220的宽度小于凸台210的宽度,这样的结构,既能起到限位作用,又能降低工程造价。进一步,框架梁22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凸台210的高度,以避免框架梁220影响弹性混凝土层320的减震效果。进一步,框架梁220的上端与楼板200相接,以提高框架梁220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框架梁220的限位效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通过在框架梁的上部设置弹性混凝土层,利用弹性混凝土的弹性起到减震性能,在满足动力要求的同时可减少结构构件尺寸,从而减少工程造价,同时节省空间,便于车间布置,并且,与安装阻尼器的框架结构相比,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后期免维护检修的优点,大幅度减少了工程造价。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基础层和楼板,所述楼板位于所述基础层的上方,所述基础层与所述楼板之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框架柱相接,所述框架柱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上端的弹性混凝土层,所述本体的下端与所述基础层相接,所述弹性混凝土层的上端与所述楼板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包括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基础层和楼板,所述楼板位于所述基础层的上方,所述基础层与所述楼板之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框架柱相接,所述框架柱包括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上端的弹性混凝土层,所述本体的下端与所述基础层相接,所述弹性混凝土层的上端与所述楼板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混凝土层的截面形状与所述本体的截面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的截面呈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减隔振结构,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框架柱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基础层与所述楼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式动力基础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强孙衍法刘志侠荣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