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志成专利>正文

钢管柱调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475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柱调垂机,钢管柱调垂机,用于地面桩柱的施工,钢管柱调垂机包括底座、调节装置和抱夹装置,底座上设有用于钢管柱穿过的第一过孔,调节装置包括横向调节组件和纵向调节组件,纵向调节组件设置在底座朝向作业面的端面上且与作业面接触,纵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钢管柱的垂直度,横向调节组件设置在底座远离作业面的端面上且与抱夹装置配合,纵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钢管柱在水平面上的位置,抱夹装置用于抱持钢管柱,通过上述钢管柱调垂机,保证了钢管柱的安装精度,从而保证了地面桩柱施工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柱调垂机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柱调垂机。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目前,地面桩柱施工通常采用HPE工法,即在桩孔内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再利用全液压套管机抱住钢管柱,再将钢管柱下插入混凝土中,待混凝土终凝后全液压套管机与钢管柱分离。但是,钢管柱在插入桩孔时,钢管柱会产生晃动或倾斜等情况,从而导致钢管柱的水平位置及钢管柱垂直度出现位移,使得地面桩柱的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地面桩柱的施工质量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提出了一种钢管柱调垂机,用于地面桩柱的施工,所述钢管柱调垂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钢管柱穿过的第一过孔;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横向调节组件和纵向调节组件,所述纵向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朝向作业面的端面上且与所述作业面接触,所述纵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钢管柱的垂直度;抱夹装置,所述横向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作业面的端面上且与所述抱夹装置配合,所述纵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钢管柱在水平面上的位置,所述抱夹装置用于抱持所述钢管柱。根据本技术的钢管柱调垂机,在进行地面桩柱的施工时,将钢管柱调垂机设置在待施工的作业面处(待施工位置事先开设有桩孔,并且钢筋笼设置在桩孔内),抱夹装置处于打开状态,钢管柱具有开口结构的插入端依次经抱夹装置和第一过孔插入桩孔,当钢管柱的插入端到达预设位置后,抱夹装置抱持在钢管柱的外侧使得钢管柱被保持在当前位置,纵向调节组件启动,从而实现了对钢管柱的垂直度进行调节,避免了钢管柱出现倾斜,横向调节组件启动,从而实现了对钢管柱的水平向进行调节,避免了钢管柱水平向出现位移,使得钢管柱的水平位置得到了保证,当钢管柱的竖直向和水平向满足设计要求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解除抱夹装置对钢管柱的抱持,移除钢管柱调垂机即可。通过上述钢管柱调垂机,保证了钢管柱的安装精度,从而保证了地面桩柱施工的质量。另外,根据本技术的钢管柱调垂机,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包括:可动座,所述可动座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抱夹装置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可动座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可动座配合,用于驱动所述可动座移动;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与所述可动座和所述抱夹装置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抱夹装置相对所述可动座移动,并且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抱夹装置,所述抱夹装置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可动座的移动方向垂直且均位于水平面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动座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连通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用于所述钢管柱穿过;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穿过开设于所述底座的长孔;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长孔的宽度且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长孔的数量和所述限位部的数量均与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一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可动座的相对两侧;并且/或者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油缸。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抱夹装置包括第一抱夹和第二抱夹,所述第一抱夹朝向所述第二抱夹的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抱夹朝向所述第一抱夹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用于抱持所述钢管柱的保持空间;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抱夹和所述可动座配合,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抱夹和所述可动座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上设有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抱夹上设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抱夹上设有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四滑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抱夹的相对两侧;并且/或者所述第一驱动部为第二油缸;并且/或者所述第二驱动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二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抱夹的相对两侧;并且/或者所述第二驱动部为第三油缸。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节组件包括:地脚,所述地脚用于抵靠所述作业面;第三驱动件,所述地脚通过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三驱动件驱动所述底座向靠近或远离所述作业面的方向运动。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地脚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三驱动件的数量与所述地脚的数量一致,各所述地脚矩形设置;并且/或者所述第三驱动件为第四油缸。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钢管柱调垂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钢管柱调垂机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钢管柱调垂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覆盖组件未示出);图4为图3中所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所示的可动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所示钢管柱调垂机的控制结构框图;图7为图1所示钢管柱调垂及进行地面桩柱施工的施工方法流程图。附图标记如下:100为钢管柱调垂机;10为底座,11为第一过孔,12为长孔;20为调节装置,21为横向调节组件,211为可动座,2111为主体部,21111为第一滑槽,21112为第二滑槽,21113为第二过孔,2112为连接部,2113为限位部,22为纵向调节组件,221为地脚,222为第三驱动件;30为抱夹装置,31为第一抱夹,311为第二滑块,312为第一滑块,313为第一凹槽,32为第二抱夹,321为第三滑块,322为第四滑块,323为第二凹槽,33为抱持空间;40为覆盖组件,41为栏杆,42为侧围板,43为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柱调垂机,用于地面桩柱的施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调垂机包括:/n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钢管柱穿过的第一过孔;/n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横向调节组件和纵向调节组件,所述纵向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朝向作业面的端面上且与所述作业面接触,所述纵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钢管柱的垂直度;/n抱夹装置,所述横向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作业面的端面上且与所述抱夹装置配合,所述纵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钢管柱在水平面上的位置,所述抱夹装置用于抱持所述钢管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柱调垂机,用于地面桩柱的施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调垂机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钢管柱穿过的第一过孔;
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横向调节组件和纵向调节组件,所述纵向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朝向作业面的端面上且与所述作业面接触,所述纵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钢管柱的垂直度;
抱夹装置,所述横向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作业面的端面上且与所述抱夹装置配合,所述纵向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钢管柱在水平面上的位置,所述抱夹装置用于抱持所述钢管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柱调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节组件包括:
可动座,所述可动座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抱夹装置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可动座上;
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分别与所述底座和所述可动座配合,用于驱动所述可动座移动;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分别与所述可动座和所述抱夹装置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抱夹装置相对所述可动座移动,并且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抱夹装置,所述抱夹装置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可动座的移动方向垂直且均位于水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柱调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座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连通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用于所述钢管柱穿过;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穿过开设于所述底座的长孔;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长孔的宽度且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另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管柱调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所述长孔的数量和所述限位部的数量均与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柱调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辉宋杰许涛李孝贤郭少英付志成刘福龙
申请(专利权)人:付志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