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434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道路防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其包括立柱、移动件和护栏,所述移动件沿着立柱长度方向与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立柱下端开设有用于容纳移动件的容纳槽,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移动件滑动的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移动件与立柱滑动连接的设置,利用杠杆原理控制移动件的竖直伸缩,可灵活地实现防护栏的移动与固定,操作方便快捷,减小了固定式护栏的局限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
本技术涉及道路防护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车出行,道路上的车辆日益增多,但也无形地带来许多交通问题,为加大交通问题治理力度,道路安全防护栏的设置则是一项重要举措,有效杜绝了行人随意横穿马路、机动车辆随处掉头等危险现象发生,为道路交通架起了“安全线”。但是遇到道路堵塞或道路维修的情况时,往往需要改变护栏的方向或位置。现有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4728239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钢复合材料道路防护栏,包括圆柱杆、弧形杆、长方体直杆、底座和底座杆;底座和底座杆连接,底座杆一侧开有两小孔,上孔用于连接弧形杆,下孔用于连接长方体直杆,二个底座杆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通过弧形杆和长方体直杆连接固定,弧形杆和长方体直杆中间设置若干圆柱杆。安装时,将弧形杆插入上孔内,长方体直杆插入下孔。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防护栏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弧形杆与长方体直杆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圆柱杆,体积较大,针对有交通堵塞或道路维修的情况需更改护栏位置时无法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防护栏可以移动,以达到减小防护栏使用局限性的目的。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包括立柱、移动件和护栏,所述移动件沿着立柱长度方向与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立柱下端开设有用于容纳移动件的容纳槽,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移动件滑动的控制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件与立柱滑动连接,通过控制机构可控制移动件沿着立柱长度方向滑动,立柱下端开有容纳槽,移动件自容纳槽中伸出时防护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移动,移动件缩进容纳槽时则可固定防护栏,从而实现整个防护栏的可移动性,使用过程方便快捷,减小了固定式防护栏的局限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内滑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件,所述滑杆上端连接所述控制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腔和滑杆的设置使移动件与立柱滑动连接,可使移动件在立柱内竖直伸缩。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浮动臂、支撑件和锁定组件,所述立柱上端一侧开有一与滑动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浮动臂一端与滑杆上端铰接且另一端伸出通孔,所述支撑件设置于立柱上且位于所述浮动臂的转动路径上,所述锁定组件位于立柱上可与浮动臂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动臂一端与滑杆上端铰接,另一端伸出通孔,手动抬起或下压浮动臂,则可通过控制浮动臂的运动而控制移动件在滑动腔内的滑动,通过锁定组件可与浮动臂卡接,以此固定移动件。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件为一转动轴,两端固定设置在通孔内,并贯穿所述浮动臂且与浮动臂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动臂与支撑件铰接,利用杠杆原理,以支撑件与浮动臂的铰接点为支点,浮动臂可以上下活动,通过控制浮动臂来控制移动件在滑动腔内的上下滑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分别位于通孔两侧的卡扣与固定块,所述卡扣呈倒扣U字型沿着垂直于滑杆滑动方向与立柱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块一端与立柱铰接,另一端可与卡扣卡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件伸出时,由于重力作用立柱会下沉,固定块与立柱铰接,使用时拨动固定块至与立柱垂直方向,将卡扣与固定块卡接,此设置可卡住浮动臂而固定移动件与立柱的位置,使移动件处于稳定的伸出状态,从而推动立柱而移动防护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包括柱体与底墩,所述柱体与底墩卡接,所述容纳槽设置于底墩中,并与滑动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柱体与底墩的分体式设计,便于生产过程中的加工成型,且柱体的使用寿命远远小于底墩,此结构可便于更换老化的柱体而底墩无需变动,降低成本、节约人力;柱体与底墩卡接的结构增强了柱体与底墩连接的紧密性;容纳槽的设置以及其与滑动腔连通,便于移动件自容纳槽中伸出接触地面而移动防护栏,或者可缩回移动件至容纳槽中以固定防护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墩底部对称设置四个定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墩固定后,将道钉打入定位孔中钻入地面,可增强防护栏与地面的连接,提高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移动件为万向轮结构,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万向轮结构可任意变换移动方向,从而实现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的不同移动需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孔置于立柱与护栏连接处的上方,所述浮动臂的活动平面与护栏所在平面平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动臂的活动平面与护栏片所在平面平齐,可以更有效地节省动作空间,减小防护栏的整体占用面积,减弱队交通的阻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护栏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护栏片,所述护栏两端的护栏片与相邻的立柱铰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的方式可灵活地改变护栏片的角度,从而改变防护栏的整体形状及方向,更利于实际需要。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移动件与立柱滑动连接的设置,利用杠杆原理控制移动件的竖直伸缩,可灵活地实现防护栏的移动与固定,操作方便快捷,减小了固定式护栏的局限性;2.通过柱体与底墩的分体式设计,便于生产过程中的加工成型,也便于更换老化较快的柱体而无需更换底墩,降低成本、节约人力;3.通过护栏片之间的铰接,可在交通堵塞或道路维修等情况需移动防护栏时改变护栏的排列方式,不单纯只是直线型,通过角度和方向的改变来改变护栏的形状,以增强防护栏的实用性,满足不同的路况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立柱上端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立柱;11、柱体;111、滑动腔;112、滑杆;113、通孔;12、底墩;121、容纳槽;122、定位孔;13、控制机构;131、浮动臂;132、支撑件;133、锁定组件;1331、卡扣;1332、固定块;2、移动件;3、护栏;31、护栏片;32、反光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包括立柱1、移动件2、护栏3,移动件2与立柱1沿着立柱1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护栏3与立柱1铰接。移动件2为万向轮结构,可依据需要任意更改移动方向。立柱1包括柱体11与底墩12,为分体式设计,柱体11与底墩12卡接,底墩12底部对称设置四个定位孔122,定位孔122可为螺纹孔,固定立柱1时可将道钉打入定位孔122中钻入地面。立柱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滑动腔111,滑动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包括立柱(1)和护栏(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件(2),所述移动件(2)沿着立柱(1)长度方向与立柱(1)滑动连接,所述立柱(1)下端开设有用于容纳移动件(2)的容纳槽(121),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移动件(2)滑动的控制机构(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包括立柱(1)和护栏(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件(2),所述移动件(2)沿着立柱(1)长度方向与立柱(1)滑动连接,所述立柱(1)下端开设有用于容纳移动件(2)的容纳槽(121),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移动件(2)滑动的控制机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动腔(111),所述滑动腔(111)内滑动设置有滑杆(112),所述滑杆(112)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件(2),所述滑杆(112)上端连接所述控制机构(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13)包括浮动臂(131)、支撑件(132)和锁定组件(133),所述立柱(1)上端一侧开有一与滑动腔(111)连通的通孔(113),所述浮动臂(131)一端与滑杆(112)上端铰接且另一端伸出通孔(113),所述支撑件(132)设置于立柱(1)上且位于所述浮动臂(131)的转动路径上,所述锁定组件(133)位于立柱(1)上可与浮动臂(131)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道路安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32)为一转动轴,两端固定设置在通孔(113)内,并贯穿所述浮动臂(131)且与浮动臂(131)铰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李玲胡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艺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