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培养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425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养组件,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培养腔、进气孔和出气孔,下壳体位于上壳体下方且与上壳体连接,上壳体上设有上透光区,下壳体上设有与上透光区对应的下透光区,培养腔为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围成的腔体,进气孔和出气孔设置于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且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与培养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培养组件能够放置于显微镜下对活细胞或微生物观察实验的同时,保证活细胞或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从而实现对活细胞或微生物的长期在线观察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组件
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培养组件。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活细胞或微生物的正常生长,通常需要将活细胞或微生物放在能够控制温湿度及气体压力等环境参数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当需要通过显微镜对活细胞或微生物进行观察时,通过培养皿或培养玻片作为活细胞或微生物的培养载体,将培养有活细胞或微生物的培养皿或培养玻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对活细胞或微生物的观察,但是,由于活细胞或微生物脱离了培养箱的培养环境,在培养皿或培养玻片上的活细胞或微生物无法长时间存活,因此无法实现对活细胞或微生物的长期观察实验。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能够保证活细胞或微生物正常生长的应用于显微镜下进行长期观察实验的培养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培养组件,能够放置于显微镜下对活细胞或微生物观察实验的同时,保证活细胞或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从而实现对活细胞或微生物的长期在线观察实验。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组件,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上透光区;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位于所述上壳体下方且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上透光区对应的下透光区;培养腔,所述培养腔为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围成的腔体;以及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与所述培养腔连通。优选地,所述培养组件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的加热电阻丝。优选地,所述培养组件还包括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安装于所述进气孔上,所述出气接头安装于所述出气孔上。优选地,所述培养组件还包括培养载体,所述培养载体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培养腔内,所述培养载体包括孔板和盖设于所述孔板上的盖板,所述孔板顶部呈阵列设有多个培养液盛装孔。优选地,所述培养腔为密闭腔体。优选地,所述上壳体包括呈矩形设置的上框体和呈矩形设置的透明顶板,所述上框体的顶部中间开设有与所述透明顶板相匹配的第一矩形槽,所述透明顶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矩形槽内,所述上透光区由所述透明顶板形成;所述下壳体包括呈矩形设置的下框体和呈矩形设置的透明底板,所述下框体的底部中间对应所述第一矩形槽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透明底板相匹配的第二矩形槽,所述透明底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矩形槽内,所述下透光区由所述透明底板形成;所述下框体的上端绕外周设有一圈台肩,所述上框体可拆卸地盖合在所述下框体的台肩上。优选地,所述台肩上设有向下凹陷的弧形槽。优选地,所述加热电阻丝贴设于所述透明顶板和/或透明底板上。优选地,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上框体的一端的顶部,所述出气孔设置于所述上框体的另一端的顶部。优选地,所述上框体的底面或下框体的顶面开设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安装有密封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围成的腔体形成培养腔,将活细胞或微生物放置在培养腔内进行培养,通过进气孔和出气孔与外部气源连接,通过调节气源的各项参数,对培养腔内的气体的温度、湿度、气压、二氧化碳浓度等培养环境参数进行调节,使得培养腔内的培养环境适宜活细胞或微生物的正常生长,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设置相对应的上透光区和下透光区,便于通过显微镜对培养腔内的活细胞或微生物进行观察实验。因此,本技术能够放置于显微镜下对活细胞或微生物观察实验的同时,保证活细胞或微生物的正常生长,从而实现对活细胞或微生物的长期在线观察实验。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培养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培养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培养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培养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图6是图4中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培养组件,如图1-6所示,该培养组件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后围成的腔体为培养腔3,培养腔3内用于放置培养皿、培养玻片等培养载体10对活细胞或微生物进行培养,上壳体1上设有上透光区,下壳体2上设有与上透光区对应的下透光区,便于光线透过,使得用户将该培养放置于显微镜下对培养腔3内部的活细胞或微生物进行观察实验;上壳体1包括呈矩形设置的上框体11和呈矩形设置的透明顶板12,上框体11的顶部中间开设有与透明顶板12相匹配的第一矩形槽13,透明顶板12通过胶水固定安装在第一矩形槽13内,上透光区由透明顶板12形成;下壳体2包括呈矩形设置的下框体21和呈矩形设置的透明底板22,下框体21的底部中间对应第一矩形槽13的位置开设有与透明底板22相匹配的第二矩形槽23,透明底板22通过胶水固定安装在第二矩形槽23内,下透光区由透明底板22形成;下框体21的上端绕外周设有一圈台肩24,上框体11可拆卸地盖合在下框体21的台肩24上,便于培养载体10的取放;上框体11的左端的顶部设有两个进气孔4,其中一个进气孔4上安装有用于连接进气管的进气接头5,另一个进气孔4为备用进气孔4,通过内六角螺堵6堵住,上框体11的右端的顶部设有两个出气孔7,其中一个出气孔7上安装有用于连接出气管的出气接头8,另一个出气孔7为备用出气孔7,通过内六角螺堵6堵住,各个进气孔4和出气孔7分别与培养腔3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上透光区;/n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位于所述上壳体下方且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上透光区对应的下透光区;/n培养腔,所述培养腔为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围成的腔体;以及/n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与所述培养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上设有上透光区;
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位于所述上壳体下方且与所述上壳体连接,所述下壳体上设有与所述上透光区对应的下透光区;
培养腔,所述培养腔为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后围成的腔体;以及
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且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与所述培养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或下壳体上的加热电阻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安装于所述进气孔上,所述出气接头安装于所述出气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培养载体,所述培养载体可取放地设置于所述培养腔内,所述培养载体包括孔板和盖设于所述孔板上的盖板,所述孔板顶部呈阵列设有多个培养液盛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培养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腔为密闭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凌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蔡康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