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线机张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403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并线机张紧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张紧器不能将多个纱线上的张力进行有效平衡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圆柱状的主体,主体上有开口向上的空腔,空腔内有竖直且能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下端有第一活塞,活塞外缘与空腔侧壁贴合组成密闭空间,主体上有多个沿其径向开设的竖槽,竖槽上下贯通,竖槽靠近空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盲孔,盲孔底部与空腔下端经通道连通,盲孔内有与其同轴的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置于盲孔内的一端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杆另一端安装有能上下转动的第一转轮,竖槽远离主体中心的一端铰接有能上下转动第二转轮,第二转轮的外圆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一转轮一端置于凹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线机张紧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
,特别是一种并线机张紧装置。
技术介绍
完美的纱线是两股完全对称的线纱加捻在一起的,与此相反的则是包捻效应,即其中一根纱线是直的,而另一根纱线则包绕的其周围。在包捻的情况下。因为一根纱线可以在另一根纱线上滑动,加捻的质量增强效应就不复存在。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包捻,需要对并线时的各个纱线进行张力控制,现有设备中的张力调节器属于单独的个体,不能很好的将多根纱线上的张力进行平衡,各个纱线上的张力还是存在差异,不利于控制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并线机张紧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张紧器不能将多个纱线上的张力进行有效平衡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圆柱状的主体,主体上有开口向上的空腔,空腔内有竖直且能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杆下端有第一活塞,活塞外缘与空腔侧壁贴合组成密闭空间,主体上有多个沿其径向开设的竖槽,竖槽上下贯通,竖槽靠近空腔的侧壁上开设有盲孔,盲孔底部与空腔下端经通道连通,盲孔内有与其同轴的第二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置于盲孔内的一端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杆另一端安装有能上下转动的第一转轮,竖槽远离主体中心的一端铰接有能上下转动第二转轮,第二转轮的外圆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一转轮一端置于凹槽内。本技术结构巧妙,能将各个纱线上的张力保持均衡,尽可能避免出现包捻,保证后期加捻质量,结构简单,方便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视剖视图。图3为图2中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圆柱状的主体1,主体1上有开口向上的空腔2,空腔2内有竖直且能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杆3下端有第一活塞,活塞外缘与空腔2侧壁贴合组成密闭空间,主体1上有多个沿其径向开设的竖槽4,竖槽4上下贯通,竖槽4靠近空腔2的侧壁上开设有盲孔5,盲孔5底部与空腔2下端经通道连通,盲孔5内有与其同轴的第二活塞杆6,第二活塞杆6置于盲孔5内的一端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杆6另一端安装有能上下转动的第一转轮7,竖槽4远离主体1中心的一端铰接有能上下转动第二转轮8,第二转轮8的外圆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一转轮7一端置于凹槽内。为了安装第一转轮7,所述的第二活塞杆6靠近第一转轮7的一端上固定有开口向外的U形板9,第一转轮7铰接在U形板9内。为了使纱线具有移动的张紧力,所述的第二转轮8与竖槽4之间有阻尼。为了固定第一活塞杆3,所述的活塞杆上套装有螺母10,螺母10与第一活塞杆3经螺纹连接,螺母10经多个连接杆11与空腔2上端侧壁固定在一起。为了更好的压紧纱线,所述的第一转轮7的两端直径大于中间部分直径。值得注意的是,本装置中的第二转轮8可以设置成固定不转的,但前提是保证第二转轮8上的环形凹槽侧壁光滑。使用时,将各个纱线沿竖直方向贯穿第一转轮7与第二转轮8之间的空隙,进行正常喂料,若纱线的张紧力较小,需要增大纱线的张紧力时,旋转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杆3带动第一活塞向下压缩空腔2内的空气,空气经各个通道迫使各个第二活塞向远离空腔2的一侧移动,第二活塞带动第二活塞杆6移动,第二活塞杆6经U形板9带动第一转轮7向第二转轮8靠拢,在此过程中,第一转轮7与第二转轮8将纱线压在环形凹槽内,使得纱线上的张紧力增大,并且各个纱线上的张紧力大小一致。本技术中利用气压使得每根纱线上的张紧力都能达到某一个特定值,实现了多个纱线的张紧力大小保持一致,尽量避免包捻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线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的主体(1),主体(1)上有开口向上的空腔(2),空腔(2)内有竖直且能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杆(3)下端有第一活塞,活塞外缘与空腔(2)侧壁贴合组成密闭空间,主体(1)上有多个沿其径向开设的竖槽(4),竖槽(4)上下贯通,竖槽(4)靠近空腔(2)的侧壁上开设有盲孔(5),盲孔(5)底部与空腔(2)下端经通道连通,盲孔(5)内有与其同轴的第二活塞杆(6),第二活塞杆(6)置于盲孔(5)内的一端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杆(6)另一端安装有能上下转动的第一转轮(7),竖槽(4)远离主体(1)中心的一端铰接有能上下转动第二转轮(8),第二转轮(8)的外圆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一转轮(7)一端置于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线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状的主体(1),主体(1)上有开口向上的空腔(2),空腔(2)内有竖直且能上下移动的第一活塞杆(3),第一活塞杆(3)下端有第一活塞,活塞外缘与空腔(2)侧壁贴合组成密闭空间,主体(1)上有多个沿其径向开设的竖槽(4),竖槽(4)上下贯通,竖槽(4)靠近空腔(2)的侧壁上开设有盲孔(5),盲孔(5)底部与空腔(2)下端经通道连通,盲孔(5)内有与其同轴的第二活塞杆(6),第二活塞杆(6)置于盲孔(5)内的一端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杆(6)另一端安装有能上下转动的第一转轮(7),竖槽(4)远离主体(1)中心的一端铰接有能上下转动第二转轮(8),第二转轮(8)的外圆面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第一转轮(7)一端置于凹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亚江孙庆伟孙涛
申请(专利权)人:夏邑县隆顺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