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灰散装出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397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灰散装出库装置,其包括直立安装在空心设置的基座上的分离筒,所述分离筒内同轴心线设置有导灰筒、且导灰筒内同轴心线设置有导灰螺杆;所述分离筒内设置有环形孔板,且孔板内环壁与所述导灰筒上端固定连接、外环壁与所述分离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孔板将所述分离筒分隔成入料段和出风段,其中所述出风段内填充有环绕在所述导灰筒外的若干过滤块;所述分离筒下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段与外界的出风管,所述基座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导灰筒与外界的下料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抽风机的进风管前置分离装置,通过出风段与抽风机连接提供输送动力,在分离筒内实现对干灰与空气的分离,避免干灰颗粒随空气进入风机,能够对抽风机进行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灰散装出库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厂卸灰辅助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干灰散装出库装置。
技术介绍
干灰散装机系统,是火力发电厂储灰库下设置的专用卸灰系统,用于将灰库内的飞灰卸到罐车里,然后送至需要之处(干灰可以作为建筑用材等,能够再次利用)。现有的干灰散装机系统一般采用抽风机辅助干灰输送,在卸灰过程中大量的飞灰会对抽风机的叶轮和蜗壳产生极大的磨损,正常情况下,抽风机在1-2个月内即出现蜗壳磨穿和叶轮磨坏现象,造成抽风机报废,需重新更换,给灰库的正常卸灰带来极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技术提供了一种干灰散装出库装置,将该装置安装在抽风机之前,对进入抽风机中的空气进行过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卸灰对抽风机造成损坏的问题。根据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干灰散装出库装置,其包括直立安装在空心设置的基座上的分离筒,所述分离筒内同轴心线设置有导灰筒、且导灰筒内同轴心线设置有导灰螺杆;所述分离筒内设置有环形孔板,且孔板内环壁与所述导灰筒上端固定连接、外环壁与所述分离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孔板将所述分离筒分隔成入料段和出风段,其中所述出风段内填充有环绕在所述导灰筒外的若干过滤块;所述分离筒下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段与外界的出风管,所述基座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导灰筒与外界的下料斗。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管用于与抽风机的进风管连接,以实现抽风机对装置提供动力,干灰在抽风机的作用下,被吸入分离筒内,孔板将干灰颗粒阻挡在入料段内,空气则被吸入出风段内、进而进入抽风机中,且出风段内还填充有过滤块对空气进行过滤,能够减少进入抽风机中的干灰颗粒。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筒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风段和外界的开闭门,所述过滤块外弧形、且其能从所述开闭门处装入所述出风段内,所有过滤块全装入后位于顶层过滤块与所述孔板下板面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孔板的外环壁高于其内环壁,所述导灰螺杆延伸到所述入料段内、且导灰螺杆上端面位于所述孔板外环壁所在平面之下。进一步地,所述导灰螺杆包括转动杆、以及围绕设置在转动杆上的导料螺旋,其中所述转动杆下端穿过所述下料斗延伸到所述基座内、且延伸到基座内的转动杆与设置在基座内的电机连接,所述导料螺旋从所述导灰筒延伸到所述转动杆的上端面处。进一步地,所述分离筒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连通的入料管。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抽风机的进风管前置分离装置,通过出风段与抽风机连接提供输送动力,在分离筒内实现对干灰与空气的分离,避免干灰颗粒随空气进入风机,能够对抽风机进行保护,避免其被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1、基座;2、分离筒;3、入料管;4、导灰筒;5、导灰螺杆;6、孔板;7、入料段;8、出风段;9、过滤块;10、出风管;11、下料斗;12、开闭门;13、电机;14、转动杆;15、导料螺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灰散装出库装置,其包括直立安装在空心设置的基座1上的分离筒2,所述分离筒2上端固定连接有与之连通的入料管3,入料管3用于与灰库连接,以将干灰导入到装置内;所述分离筒2内同轴心线设置有导灰筒4、且导灰筒4内同轴心线设置有导灰螺杆5;所述分离筒2内设置有环形孔板6,且孔板6内环壁与所述导灰筒4上端固定连接、外环壁与所述分离筒2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孔板6将所述分离筒2分隔成入料段7和出风段8,其中所述出风段8内填充有环绕在所述导灰筒4外的若干过滤块9;所述分离筒2下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段8与外界的出风管10,所述基座1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导灰筒4与外界的下料斗11;其中,导灰螺杆5转动时,能够将入料段7内的干灰向下输送进入下料斗11内,从而离开装置,同时干灰中的空气则通过孔板6进入出风段8内,达到对干灰进行过滤的目的;特别地,出风管10设置为多根,能够根据情况连接多台抽风机。上述实施例中,出风管10用于与抽风机的进风管连接,以实现抽风机对装置提供动力,干灰在抽风机的作用下,被吸入分离筒2内,孔板6将干灰颗粒阻挡在入料段7内,空气则被吸入出风段8内、进而进入抽风机中,且出风段8内还填充有过滤块9对空气进行过滤,能够减少进入抽风机中的干灰颗粒。优选地,所述分离筒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风段8和外界的开闭门12,所述过滤块9外弧形、且其能从所述开闭门12处装入所述出风段8内,所有过滤块9全装入后位于顶层过滤块9与所述孔板6下板面之间留有间隙,这样设置使得过滤块9能够及时进行更换、清洁、维护;特别地,过滤块9与孔板6之间留有间隙,能够使得空气更容易进入出风段8内,同时能够方便对过滤块9进行装卸。优选地,所述孔板6的外环壁高于其内环壁,所述导灰螺杆5延伸到所述入料段7内、且导灰螺杆5上端面位于所述孔板6外环壁所在平面之下,这样设置使得孔板6在分离筒2内呈斗形设置,增加孔板6上孔的数量、提高分离效率。优选地,所述导灰螺杆5包括转动杆14、以及围绕设置在转动杆14上的导料螺旋15,其中所述转动杆14下端穿过所述下料斗11延伸到所述基座1内、且延伸到基座1内的转动杆14与设置在基座1内的电机13连接,所述导料螺旋15从所述导灰筒4延伸到所述转动杆14的上端面处,电机13的转轴与转动杆14固定连接,电机13转轴转动时带动转动杆14转动,从而使得导料螺旋15能够向下拉动干灰,保证在出风的同时也在卸干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干灰散装出库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抽风机的进风管前置分离装置,通过出风段8与抽风机连接提供输送动力,在分离筒2内实现对干灰与空气的分离,避免干灰颗粒随空气进入风机,能够对抽风机进行保护,避免其被破坏;设置过滤块9能够方便地进行装卸,使得对装置的维护能够便捷地进行。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灰散装出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立安装在空心设置的基座上的分离筒,所述分离筒内同轴心线设置有导灰筒、且导灰筒内同轴心线设置有导灰螺杆;所述分离筒内设置有环形孔板,且孔板内环壁与所述导灰筒上端固定连接、外环壁与所述分离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孔板将所述分离筒分隔成入料段和出风段,其中所述出风段内填充有环绕在所述导灰筒外的若干过滤块;/n所述分离筒下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段与外界的出风管,所述基座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导灰筒与外界的下料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灰散装出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立安装在空心设置的基座上的分离筒,所述分离筒内同轴心线设置有导灰筒、且导灰筒内同轴心线设置有导灰螺杆;所述分离筒内设置有环形孔板,且孔板内环壁与所述导灰筒上端固定连接、外环壁与所述分离筒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孔板将所述分离筒分隔成入料段和出风段,其中所述出风段内填充有环绕在所述导灰筒外的若干过滤块;
所述分离筒下端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段与外界的出风管,所述基座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导灰筒与外界的下料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灰散装出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筒上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风段和外界的开闭门,所述过滤块外弧形、且其能从所述开闭门处装入所述出风段内,所有过滤块全装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祖兵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长源荆州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