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翼可转向的新型旋翼支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69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旋翼可转向的新型旋翼支杆,所述旋翼支杆为两段式结构包括主体杆段和外端段,所述主体杆段和外端段均为管状杆,所述主体杆段与外端段之间的连接通过可使外端段绕旋翼支杆轴心线转动的转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主体杆段的另一端的端部上设有可转向活动的转折连接结构,外端段和主体杆段的结构设置可通过转动连接结构使外端段转动改变位于外端段上旋翼的方向从而保护旋翼,转动连接结构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改变主体杆段和外端段之间可转动或固定的关系,通过转折连接结构可在不妨碍旋翼支杆转向活动的前提下达到快速拆卸安装固定,且使旋翼支杆可转向活动收纳进而减小旋翼支杆在无人机中的占用空间,方便旋翼支杆和无人机包装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翼可转向的新型旋翼支杆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能够实现的功能作用越来越多,使用无人机来代替工作的也越来越普遍,现市场上的无人机种类很多,根据其用途大小结构各有不同。现有的大部分无人机的旋翼支杆都是直接固定安装在无人机的机身上的,这种旋翼支杆在无人不工作使用时需要占用比较多的空间,特别是一些比较大型的无人机的旋翼支杆,十分不利于无人机的收纳放置,旋翼支杆可能会受到磕碰等其意外情况进而损坏旋翼支杆,且在在销售包装时,如直接整机包装不仅包装运输上由于体积较大造成麻烦外,还容易受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翼可转向的新型旋翼支杆,可使旋翼支杆可转向活动的设置在无人机上且能够实现快速拆卸安装固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翼可转向的新型旋翼支杆,所述旋翼支杆为两段式结构包括主体杆段和外端段,所述主体杆段和外端段均为管状杆,所述主体杆段与外端段之间的连接通过可使外端段绕旋翼支杆轴心线转动的转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主体杆段的另一端的端部上设有可转向活动的转折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中轴管、第一卡环、复位弹簧和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套环、套环的一侧环形面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外端上的定位推块;所述中轴管的两端分别从主体杆段与外端段的端部穿入,其穿入在主体杆段与外端段内的区段的外周面上分别凸设有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分别固定设置在主体杆段与外端段的内侧壁上与对应的第二卡环卡住防止中轴管脱出;所述套环套设在主体杆段内的中轴管外,所述主体杆段的侧壁上开设有从主体杆段端面开始轴向向内延伸的伸缩口,所述定位推块嵌入在伸缩口内,所述外端段的侧壁上开设有从外端段的端面开始轴向向内延伸的定位口供定位推块嵌入;所述主体杆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台阶面,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套环的一侧端面和台阶面上;所述主体杆段内设置的第二卡环上及两第一卡环上对应开设有供连接杆穿过供其活动空间的活动口。所述转折连接结构为设置在主体杆段端部上的限定凸粒,所述限定凸粒通过弹性结构设置在主体杆段的端部上,所述主体杆段的端部上开设有供限定凸粒穿设活动的穿孔,所述限定凸粒穿过穿孔在主体杆段内的一端外侧壁上形成有卡沿;所述弹性结构包括连接环、弹簧和弹簧套,所述连接环嵌设在穿孔内套设在限定凸粒外,所述连接环在穿孔外的边沿上形成有卡住穿孔外边沿的卡环,所述连接环穿过穿孔在主体杆段内的一端的端面供顶住卡沿并其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弹簧套为一端为开口供弹簧嵌入另一端为封闭的管套结构,所述弹簧套的开口内侧壁上设有与连接环上的外螺纹匹配螺合的内螺纹,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弹簧套封闭的一端和限定凸粒的卡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结构中的旋翼支杆为外端段和主体杆段的结构设置可通过转动连接结构使外端段转动改变位于外端段上旋翼的方向从而保护旋翼不会受到碰撞和增加结构的稳定性,转动连接结构中仅需通过改变定位推块的位置即可达到改变主体杆段和外端段之间可转动或固定的关系,使用时仅需通过改变定位推块的位置即可达到改变主体杆段和外端段之间可转动或固定的关系,使用起来操作方面简单且结构稳定。另外,转折连接结构中的限定凸粒可以与无人机的机身上开设的供限位凸粒配合嵌入定位的定位孔相配合,使旋翼支杆可以围绕限定凸粒实现可转向活动,实现旋翼支杆向机身侧边转向收纳达到减小旋翼支杆的占用空间,且通过限定凸粒上的弹性结构可使按压限定凸粒使其脱离定位孔可拆卸下旋翼支杆或安装时将限定凸粒推至定位孔则限定凸粒因弹性结构作用会自动卡入定位孔内,进而实现不妨碍旋翼支杆转向活动的前提下达到快速拆卸安装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便于收纳包装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便于收纳包装的无人机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便于收纳包装的无人机的转动连接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便于收纳包装的无人机的转动连接结构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便于收纳包装的无人机的转折连接结构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便于收纳包装的无人机的单边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身;11-内凹槽;111-旋翼槽;112-支杆槽;113-插接槽;12-相机槽;13-转折插接结构;131-圆形孔洞;132-内端定位孔;133-外端定位孔;134-连通槽;135-限位凸块;136-转折台;14-转折连接结构;141-限定凸粒;1411-卡沿;142-穿孔;143-连接环;144-弹簧;145-弹簧套;2-旋翼支杆;21-主体杆段;22-外端段;23-转动连接结构;231-中轴管;232-第一卡环;233-复位弹簧;234-定位套;2341-套环;2342-连接杆;2343-定位推块;235-第二卡环;236-定位口;237-伸缩口;活动口-238;锁定螺栓-239;3-旋翼;4-支撑架;41-单边支撑架;411-底横杆;412-支撑杆;4121-下支撑段;4122-上支撑段;413-弹性连接杆;4131-中杆;4132-橡胶勾臂;42-连接结构;5-相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通过公开一种便于收纳包装的无人机来公开一种旋翼可转向的新型旋翼支杆,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包括机身1、布设在机身1上向周围伸展开的四根旋翼支杆2、设置在旋翼支杆2外端上的旋翼3及设置在机身1底部上的支撑架4和相机5,本技术的无人机与现有无人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四根旋翼支杆2同一侧边的两根可相对方向向机身1的侧边收折,所述机身1的相对两侧边(如图中所示的左右两侧上)设有供旋翼支杆2和旋翼3收折嵌入的内凹槽11,为旋翼支杆和旋翼的收折提供收纳空间,所述机身1的底面上开设有相机槽12,所述相机5通过可活动缩嵌入相机槽12内或伸出相机槽12的伸缩连接结构(图中未画出)与相机槽12连接,相机5由伸缩连接结构驱动活动使相机5在不使用时可隐藏收起在机身1内,这里的伸缩连接结构和相机槽12不是本案的主要改进点,这里不再具体阐述结构,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案改进技术方案的清楚理解,所述支撑架4为分别对称设置在相机槽12两侧且分别对应机身1两侧内凹槽11的两单边支撑架41构成,两单边支撑架41通过可向对应的机身1一侧向上翻转的连接结构42铰接在机身1上,这里的连接结构42可以是简单的转轴套和转轴相互铰接形成的铰接结构使单边支撑架可绕连接结构42向上翻转即可,在无人机在不使用时,可将两单边支撑架41向外向上翻转收起在机身的两侧边,可兜住该机身两侧收折的旋翼支杆,收起后无人机整体减小占位体积,方便收纳包装输送,无人机使用时则将两单边支撑架41向下翻转形成可支撑无人机平衡站立的支撑架4,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各个部位的具体结构和位置关系。如图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翼可转向的新型旋翼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支杆为两段式结构包括主体杆段和外端段,所述主体杆段和外端段均为管状杆,所述主体杆段与外端段之间的连接通过可使外端段绕旋翼支杆轴心线转动的转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主体杆段的另一端的端部上设有可转向活动的转折连接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翼可转向的新型旋翼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支杆为两段式结构包括主体杆段和外端段,所述主体杆段和外端段均为管状杆,所述主体杆段与外端段之间的连接通过可使外端段绕旋翼支杆轴心线转动的转动连接结构连接,所述主体杆段的另一端的端部上设有可转向活动的转折连接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翼可转向的新型旋翼支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中轴管、第一卡环、复位弹簧和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包括套环、套环的一侧环形面轴向向外延伸的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外端上的定位推块;所述中轴管的两端分别从主体杆段与外端段的端部穿入,其穿入在主体杆段与外端段内的区段的外周面上分别凸设有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分别固定设置在主体杆段与外端段的内侧壁上与对应的第二卡环卡住防止中轴管脱出;所述套环套设在主体杆段内的中轴管外,所述主体杆段的侧壁上开设有从主体杆段端面开始轴向向内延伸的伸缩口,所述定位推块嵌入在伸缩口内,所述外端段的侧壁上开设有从外端段的端面开始轴向向内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增浩谢文亮李冲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