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式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52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冷式中冷器,其壳体上设置有空气进、出气口;壳体前端开口端面设置为加湿器连接面,加湿器连接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四个安装孔,加湿器连接面的左侧和右侧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加湿器连接面左侧和右侧的中间处和两端处、及加湿器连接面的前侧和后侧的相邻安装孔之间均设置有凹陷的卡槽,加湿器安装面上设置有连接孔和卡扣,加湿器的安装面与加湿器连接面的连接孔及安装孔内设置有连接螺栓;其冷却效率较高,安装位置比较灵活,响应更快无需使用很长的连接管路,使得整个进气管路更加顺畅;减少了加工费用,对于前期研发生产减少成本,节省空间,便于运输和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冷式中冷器
本技术属于制冷
,涉及一种水冷式中冷器。
技术介绍
目前,水冷式中冷器利用循环冷却水对通过中冷器的空气进行冷却,现有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多由冷器芯体和壳体组成,其虽然能够起到循环冷却的作用,但是却存在无法进行加湿的问题,或者存在与加湿器同时使用时,导致两个设备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安装和运输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冷式中冷器,解决现有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所存在的无法进行加湿的问题,或者存在与加湿器同时使用时,导致两个设备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安装和运输等问题。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包括后端封闭、前端开口的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空气进气口(2)、冷却液进口(4)和冷却液出口(6),壳体(1)内连接有至少两个散热带(3),散热带(3)间隙处的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空气出气口(7);壳体(1)前端开口端面设置为加湿器连接面(5),加湿器连接面(5)的前侧和后侧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四个安装孔(501),加湿器连接面(5)的左侧和右侧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501),加湿器连接面(5)左侧和右侧的中间处和两端处、及加湿器连接面(5)的前侧和后侧的相邻安装孔(501)之间均设置有凹陷的卡槽(502),加湿器安装面上设置有连接孔和卡扣,所述卡扣伸入到卡槽(502)内,所述加湿器的安装面与加湿器连接面(5)的所述连接孔及安装孔(501)内设置有连接螺栓。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空气从空气进气口(2)进入,流经中冷器散热带(3)通过空气出气口(7)流出,进入加湿器;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4)进入中冷器水室,从冷却液出口(6)流出时带走空气产生的热量,达到散热的效果。本技术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解决现有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所存在的无法进行加湿的问题,或者存在与加湿器同时使用时,导致两个设备占用空间较大,不方便安装和运输等问题,其将水冷式中冷器和加湿器通过改进的组装结构进行组装连接,使得其中通过的空气经过冷却液降温后可与燃料电池车的加湿器连接,从而达到降温后再加湿的效果;其冷却效率较高,安装位置比较灵活,响应更快无需使用很长的连接管路,使得整个进气管路更加顺畅;减少了加工费用,对于前期研发生产减少成本,节省空间,便于运输和安装。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前视方向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后视方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前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左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A-A剖面图。图8为图4所示的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B-B剖面图。图9为图6所示的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C-C剖面图。图10为图4所示的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D-D剖面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本技术的水冷式中冷器的I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为壳体,2为空气进气口,3为散热带,4为冷却液进口,5为加湿器连接面,501为安装孔,502为卡槽,6为冷却液出口,7为空气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一种水冷式中冷器,参见图1和图2,包括后端封闭、前端开口的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空气进气口2、冷却液进口4和冷却液出口6,参见图3至图6,壳体1内连接有至少两个散热带3,散热带3间隙处的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空气出气口7;参见图7至图10,壳体1前端开口端面设置为加湿器连接面5,参见图11,加湿器连接面5的前侧和后侧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四个安装孔501,加湿器连接面5的左侧和右侧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501,加湿器连接面5左侧和右侧的中间处和两端处、及加湿器连接面5的前侧和后侧的相邻安装孔501之间均设置有凹陷的卡槽502,加湿器安装面上设置有连接孔和卡扣,所述卡扣伸入到卡槽502内,所述加湿器的安装面与加湿器连接面5的所述连接孔及安装孔501内设置有连接螺栓。本实施例的水冷式中冷器,空气从空气进气口2进入,流经中冷器散热带3通过空气出气口7流出,进入加湿器;冷却液通过冷却液进口4进入中冷器水室,从冷却液出口6流出时带走空气产生的热量,达到散热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水冷式中冷器,其中通过的空气经过冷却液降温后可与燃料电池车的加湿器连接,从而达到降温后再加湿的效果。图4中,虚线箭头所示为主要空气走向,所述空气降温后进入加湿器;实线箭头所示的空气走向,其主要作用是预防空压机喘振。实施例2实施例1的水冷式中冷器,还可以更具体地,散热带3为板状。散热带3为矩形板。散热带3的后侧边与壳体1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散热带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均匀分布。散热带3相互平行。以提高散热效果。壳体1的后侧壁设置为向后侧凸起的凸面。安装孔501的内壁为与沉头螺钉匹配的台阶孔面。例如壳体1的后侧壁设置为向后侧凸起的梯形台面。空气进气口2可以与进气管连通连接,空气进气口2也可以为管状,进气管可以为L型,L型的进气管其弯折处一侧的内壁可以通过螺纹与管状的空气进气口2连接,L型的进气管其弯折处的另一侧的内壁可以为倾斜面,即L型的进气管其弯折处的另一侧端部的壁厚小于弯折处的壁厚,以方便进气管的连接,同时提高空气进气的压力,提高空气进气效率和效果。冷却液进口4与壳体1后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冷却液出口6与壳体1后侧壁之间的距离,这样在实际使用中,壳体1的后侧壁位于上方的安装状态时,冷却液进口4的高度大于冷却液出口6的高度,便于进液和出液。卡槽502可以为矩形槽或弧形条状槽,或二者的组合结构,以配合相应的卡扣,提高卡扣和卡槽502组合连接的牢固性。上述实施例的水冷式中冷器,利用循环冷却水对通过中冷器的空气进行冷却,其优点是冷却效率较高,而且安装位置比较灵活,响应更快,无需使用很长的连接管路,使得整个进气管路更加顺畅;减少加工费用,减少前期研发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冷式中冷器,包括后端封闭、前端开口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设置有空气进气口(2)、冷却液进口(4)和冷却液出口(6),壳体(1)内连接有至少两个散热带(3),散热带(3)间隙处的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空气出气口(7);壳体(1)前端开口端面设置为加湿器连接面(5),加湿器连接面(5)的前侧和后侧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四个安装孔(501),加湿器连接面(5)的左侧和右侧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501),加湿器连接面(5)左侧和右侧的中间处和两端处、及加湿器连接面(5)的前侧和后侧的相邻安装孔(501)之间均设置有凹陷的卡槽(502),加湿器安装面上设置有连接孔和卡扣,所述卡扣伸入到卡槽(502)内,所述加湿器的安装面与加湿器连接面(5)的所述连接孔及安装孔(501)内设置有连接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冷式中冷器,包括后端封闭、前端开口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设置有空气进气口(2)、冷却液进口(4)和冷却液出口(6),壳体(1)内连接有至少两个散热带(3),散热带(3)间隙处的壳体(1)侧壁上开设有空气出气口(7);壳体(1)前端开口端面设置为加湿器连接面(5),加湿器连接面(5)的前侧和后侧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四个安装孔(501),加湿器连接面(5)的左侧和右侧均匀分布地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501),加湿器连接面(5)左侧和右侧的中间处和两端处、及加湿器连接面(5)的前侧和后侧的相邻安装孔(501)之间均设置有凹陷的卡槽(502),加湿器安装面上设置有连接孔和卡扣,所述卡扣伸入到卡槽(502)内,所述加湿器的安装面与加湿器连接面(5)的所述连接孔及安装孔(501)内设置有连接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怀星宋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世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