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295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钢框架梁柱包括钢梁和钢柱,钢梁呈工字型,钢梁的上端支承楼板,钢柱与钢梁连接,复合外墙板包括腹部和位于腹部上下两端的拼接段,腹部的截面厚度大于拼接段的截面厚度,腹部的上端面抵接至钢梁的底面,腹部的下端面抵接至下层楼板的顶面,上下相邻两个复合外墙板之间通过拼接段连接,腹部的内端面与钢梁和钢柱的端面平齐,复合外墙板上端的拼接段与钢梁连接,复合外墙板下端的拼接段与下层楼板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外墙板,完全覆盖凸出室内的钢梁和钢柱,解决梁柱凸出室内对室内空间规整度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半嵌入式的墙体设计,楼板对其有支承作用,解决外挂墙板厚度和重量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得到大力推广,对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包括了预制构件的研究,连接构造的研究,以及整体性能的研究等。改进和完善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是推进建筑工业化、住宅建筑产业化的关键。轻型钢框架结构本身就具有装配式建筑施工简单、拆装便捷、布局灵活的特点,完善装配式钢结构建造体系,实现构件预制,现场安装,对提高住宅建造的速度和质量、降低能耗和缩短工期有重要意义。钢框架结构中,主体梁柱结构的装配式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与之配套的装配式墙板结构体系研究相对滞后。已有装配式墙板多为装配式外挂墙板,通过连接件悬挂在主体结构的外侧,这就导致内侧主体结构的框架梁、柱,完全裸露于室内,既影响了室内空间的规整程度,也增加了室内一侧钢结构涂料的造价。同时,考虑到板的自重完全通过连接件传递给主体结构,因此预制墙板的允许厚度和重量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解决了钢框架结构梁柱突出室内对室内空间规整度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半嵌入式的墙体设计,楼板对其有支承作用,可以解决外挂墙板厚度和重量受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钢框架梁柱包括钢梁和钢柱,钢梁呈工字型,钢梁的上端支承楼板,钢柱与钢梁连接,所述复合外墙板包括腹部和位于腹部上下两端的拼接段,腹部的截面厚度大于拼接段的截面厚度,腹部的上端面抵接至钢梁的底面,腹部的下端面抵接至下层楼板的顶面,上下相邻两个复合外墙板之间通过拼接段连接,腹部的内端面与钢梁和钢柱的端面平齐,复合外墙板上端的拼接段与钢梁连接,复合外墙板下端的拼接段与下层楼板连接。腹部半嵌入楼板与钢梁之间,嵌入部分支承于楼板上,这也使得墙板重力传递更加安全可靠,减小了对墙板设计厚度与重量的限制。进一步,所述腹部由外侧ALC板层、中间夹芯保温隔热管线层和内侧装饰层由外至内复合而成,拼接段位于外侧ALC板层的上下两端。进一步,还包括上L型钢板和下L型钢板,所述拼接段包括腹部上下两端的上拼接段和下拼接段,上L型钢板的两边分别连接上拼接段和腹部,下L型钢板的两边分别连接下拼接段和腹部,上L型钢板与上拼接段分别对应设置螺栓孔,下L型钢板和下拼接段分别对应设置螺栓孔。通过设置上L型钢板和下L型钢板,增加腹部和拼接段处的刚度,避免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因碰撞造成的断裂,同时将复合外墙板的三层材料更好地沾合在一起。进一步,还包括通长角钢,钢梁的下翼缘抵接至上L型钢板的一边,通长角钢的一直角边抵接至上L型钢板的另一边,通长角钢对应螺栓孔设有安装孔,螺栓穿过螺栓孔和安装孔与螺母连接,通长角钢的另一直角边焊接至钢梁的下翼缘。进一步,所述楼板内设有预埋连接件,预埋连接件的端部设有螺纹,预埋连接件的端部穿出楼板的侧面,预埋连接件的端部穿过下拼接段和下L型钢板上的螺栓孔后与螺母连接。进一步,所述上拼接段的端面设有拼接凸起,下拼接段的端面设有拼接凹槽,拼接凸起与另一复合外墙板的拼接凹槽嵌合。进一步,所述拼接凸起和拼接凹槽之间填充密封胶,拼接凸起和拼接凹槽的连接处位于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确保上拼接段与工字梁的连接易于施工。进一步,所述腹部的近柱端垂直延伸出柱端加固段,柱端加固段的截面厚度小于腹部的截面厚度,柱端加固段贴合钢柱的侧面,柱端加固段上预设多个螺栓孔,钢柱的侧面焊接设置多个螺栓,钢柱上的螺栓穿过柱端加固段上的螺栓孔后与螺母连接。进一步,还包括加固L型钢板,加固L型钢板的两边分别连接柱端加固段和腹部,加固L型钢板对应钢柱上的螺栓设置螺栓孔。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外墙板,腹部的内端面与钢梁和钢柱的端面平齐,完全覆盖凸出室内的钢梁和钢柱,解决钢框架结构梁柱凸出室内对室内空间规整度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半嵌入式的墙体设计,楼板对其有支承作用,可以解决外挂墙板厚度和重量受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外墙板整体预制,现场吊装,在钢梁预先焊好通长角钢、楼板预埋连接件和钢柱预先焊接螺栓的基础上,墙板的施工可实现全螺栓连接,施工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外墙板与楼板和钢框架梁柱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复合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复合外墙板与L型钢柱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复合外墙板与T型钢柱的连接示意图。腹部1、外侧ALC板层11、中间夹芯保温隔热管线层12、内侧装饰层13、上拼接段14、拼接凸起141、下拼接段15、拼接凹槽151、柱端加固段16、上L型钢板21、下L型钢板22、加固L型钢板23、密封胶3、钢梁4、钢柱5、通长角钢6、预埋连接件7、螺栓8、楼板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钢框架梁柱包括钢梁4和钢柱5,钢梁呈工字型,钢梁的上端支承楼板9,钢柱与钢梁连接。复合外墙板包括腹部1和位于腹部上下两端的拼接段,腹部的截面厚度大于拼接段的截面厚度,腹部的上端面抵接至钢梁的底面,腹部的下端面抵接至下层楼板的顶面,上下相邻两个复合外墙板之间通过拼接段连接,腹部的内端面与钢梁和钢柱的端面平齐,复合外墙板上端的拼接段与钢梁连接,复合外墙板下端的拼接段与下层楼板连接。腹部半嵌入楼板与钢梁之间,嵌入部分支承于楼板上,这也使得墙板重力传递更加安全可靠,减小了对墙板设计厚度与重量的限制。腹部由外侧ALC板层11、中间夹芯保温隔热管线层12和内侧装饰层13由外至内复合而成,中间夹芯保温隔热管线层填充保温隔热材料,预埋室内使用功能所需要的管线,内侧装饰层覆盖中间夹芯保温隔热管线层,根据室内设计需求确定其材料及外观,同时确保复合外墙板在厚度方向上能覆盖突出室内的钢梁和钢柱。以上复合外墙板的加工制作,均在工厂预制完成,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所需尺寸。拼接段包括腹部上下两端的上拼接段14和下拼接段15,上拼接段和下拼接段分别位于外侧ALC板层的上下两端,复合外墙板还设有上L型钢板21和下L型钢板22,上L型钢板的两边分别连接上拼接段和腹部,下L型钢板的两边分别连接下拼接段和腹部,上L型钢板与上拼接段分别对应设置螺栓孔,下L型钢板和下拼接段分别对应设置螺栓孔,通过设置上L型钢板和下L型钢板,增加腹部和拼接段处的刚度,避免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因碰撞造成的断裂,同时将复合外墙板的三层材料更好地沾合在一起。上拼接段的端面设有拼接凸起141,下拼接段的端面设有拼接凹槽151,拼接凸起与另一复合外墙板的拼接凹槽嵌合,拼接凸起和拼接凹槽之间填充密封胶3,拼接凸起和拼接凹槽的连接处位于钢梁的上翼缘和下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钢框架梁柱包括钢梁和钢柱,钢梁呈工字型,钢梁的上端支承楼板,钢柱与钢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外墙板包括腹部和位于腹部上下两端的拼接段,腹部的截面厚度大于拼接段的截面厚度,腹部的上端面抵接至钢梁的底面,腹部的下端面抵接至下层楼板的顶面,上下相邻两个复合外墙板之间通过拼接段连接,腹部的内端面与钢梁和钢柱的端面平齐,复合外墙板上端的拼接段与钢梁连接,复合外墙板下端的拼接段与下层楼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钢框架梁柱包括钢梁和钢柱,钢梁呈工字型,钢梁的上端支承楼板,钢柱与钢梁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外墙板包括腹部和位于腹部上下两端的拼接段,腹部的截面厚度大于拼接段的截面厚度,腹部的上端面抵接至钢梁的底面,腹部的下端面抵接至下层楼板的顶面,上下相邻两个复合外墙板之间通过拼接段连接,腹部的内端面与钢梁和钢柱的端面平齐,复合外墙板上端的拼接段与钢梁连接,复合外墙板下端的拼接段与下层楼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由外侧ALC板层、中间夹芯保温隔热管线层和内侧装饰层由外至内复合而成,拼接段位于外侧ALC板层的上下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L型钢板和下L型钢板,所述拼接段包括腹部上下两端的上拼接段和下拼接段,上L型钢板的两边分别连接上拼接段和腹部,下L型钢板的两边分别连接下拼接段和腹部,上L型钢板与上拼接段分别对应设置螺栓孔,下L型钢板和下拼接段分别对应设置螺栓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隐藏钢框架梁柱的复合外墙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长角钢,钢梁的下翼缘抵接至上L型钢板的一边,通长角钢的一直角边抵接至上L型钢板的另一边,通长角钢对应螺栓孔设有安装孔,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正荣黄瑞聪邱俊明蔡健石开荣陈庆军左志亮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