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3247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包括:若干并排打设在河岸处的预制板桩,每一预制板桩的背水侧面的顶部处预埋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一钢筋;压置在所述若干预制板桩的顶面上的预制导梁,所述预制导梁的背水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预埋有若干第二钢筋;以及浇筑在所述若干预制板桩的背水侧的上部且将每一预制板桩上的若干第一钢筋和所述预制导梁上的若干第二钢筋包覆住的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快捷、节省投资、环境污染小、施工工期短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密排板桩护岸是中小河道整治常用的一种护岸结构型式,具有结构稳定性好、耐冲能力较强、河岸边线整齐划一、景观效果好、施工速度快、无需施工围堰、占地少等优点。传统的密排板桩护岸常规施工方法为:参见图1和图2,先打入预制板桩10,凿除预制板桩10的桩头后,在预制板桩10的顶部立模浇筑钢筋砼导梁20,钢筋砼导梁20主要作用是将密排板桩连接为一个整体,增强护岸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一般需10m~15m设置一道沉降缝。传统的密排板桩护岸结构在施工时一般需要凿除桩顶处的厚度为300mm~400mm的混凝土,在水上搭设临时支架,在桩顶立模板后浇筑钢筋砼导梁20,临时搭设支架的费用较高,浇筑桩顶导梁混凝土时易对水体造成污染。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施工简单快捷、节省投资、环境污染小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的施工方法。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包括:若干并排打设在河岸处的预制板桩,每一预制板桩的背水侧面的顶部处预埋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一钢筋;压置在所述若干预制板桩的顶面上的预制导梁,所述预制导梁的背水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预埋有若干第二钢筋;以及浇筑在所述若干预制板桩的背水侧的上部且将每一预制板桩上的若干第一钢筋和所述预制导梁上的若干第二钢筋包覆住的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预制板桩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上形成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凸起,其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面上开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当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桩进行配合时,其中一块预制板桩的凸起插入另一块预制板桩的凹槽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一预制板桩的下端呈尖锥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导梁的横截面呈矩形,其长度为10m~15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的顶面与所述预制导梁的顶面齐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构筑在所述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的背水侧处的人行步道结构,所述人行步道结构的顶面与所述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的顶面齐平。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的背水侧面形成有搁置台阶,所述人行步道结构的临水侧缘部搁置在所述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的搁置台阶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一种上述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制备若干预制板桩,并在每一预制板桩的背水侧面的顶部处预留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一钢筋;制备预制导梁,并在所述预制导梁的背水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预埋有若干第二钢筋;步骤S20,将所述若干预制板桩并排打设在河岸处,每一预制板桩上的若干第一钢筋露出地面;步骤S30,将所述预制导梁压置在所述若干预制板桩的顶面上;步骤S40,采用常规陆上施工工艺在所述若干预制板桩的背水侧的上部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将每一预制板桩上的若干第一钢筋和所述预制导梁上的若干第二钢筋包覆住的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40中,在所述预制导梁上的若干第二钢筋与每一预制板桩上的若干第一钢筋之间绑扎附加钢筋后,再进行现场浇筑混凝土。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50,在所述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的背水侧处构筑人行步道结构。由于采用了如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具有施工简单快捷、节省投资、环境污染小、施工工期短等优点,可避免水上搭设支架,从而降低施工对水体的影响,并大幅减少模板使用量,采用常规陆上施工工艺即可完成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传统的密排板桩护岸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的密排板桩护岸的预制板桩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不设步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不设步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板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板桩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板桩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导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导梁的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导梁的纵向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若干预制板桩的组装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若干预制板桩与预制导梁之间的组装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设步道)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设步道)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3和图4,图中给出的是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不设步道),包括若干预制板桩100、预制导梁200以及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300。参见图5至7并结合图11,若干预制板桩100并排打设在河岸处,每一预制板桩100的背水侧面的顶部处预埋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一钢筋110。每一预制板桩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上形成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凸起120,其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面上开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30。当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桩100进行配合时,其中一块预制板桩100的凸起120插入另一块预制板桩100的凹槽130内,使得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桩100进行定位。每一预制板桩100的下端140呈尖锥形结构,方便打设在河岸地基内。参见图8至图10并结合图12,预制导梁200压置在若干预制板桩100的顶面上,预制导梁200的背水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预埋有若干第二钢筋210。预制导梁200的横截面呈矩形,其长度为10m~15m。预制导梁200施工时压顶置于若干预制板桩100的顶面上,其主要作用是遮挡若干预制板桩100外侧不平整,使得河道岸线整齐划一,增强景观及亲水效果。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300浇筑在若干预制板桩100的背水侧的上部,其将每一预制板桩100上的若干第一钢筋110和预制导梁200上的若干第二钢筋210包覆住。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300的顶面与预制导梁200的顶面齐平。本实施例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n若干并排打设在河岸处的预制板桩,每一预制板桩的背水侧面的顶部处预埋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一钢筋;/n压置在所述若干预制板桩的顶面上的预制导梁,所述预制导梁的背水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预埋有若干第二钢筋;以及/n浇筑在所述若干预制板桩的背水侧的上部且将每一预制板桩上的若干第一钢筋和所述预制导梁上的若干第二钢筋包覆住的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并排打设在河岸处的预制板桩,每一预制板桩的背水侧面的顶部处预埋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一钢筋;
压置在所述若干预制板桩的顶面上的预制导梁,所述预制导梁的背水侧面上沿长度方向间隔预埋有若干第二钢筋;以及
浇筑在所述若干预制板桩的背水侧的上部且将每一预制板桩上的若干第一钢筋和所述预制导梁上的若干第二钢筋包覆住的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其特征在于,每一预制板桩沿长度方向的一侧面上形成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凸起,其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面上开设有沿高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当相邻的两块预制板桩进行配合时,其中一块预制板桩的凸起插入另一块预制板桩的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其特征在于,每一预制板桩的下端呈尖锥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导梁的横截面呈矩形,其长度为10m~15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的顶面与所述预制导梁的顶面齐平。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新型预制装配式密排板桩护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构筑在所述板桩背水侧混凝土结构的背水侧处的人行步道结构,所述人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亮王军朱定国钟亚丽杨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