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324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包括:将清理后的护岸划分为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对所述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进行压实、压平处理;在压实、压平处理后的堤底区域上开挖基坑并在基坑内构建生态挡墙;在压实、压平处理后的堤面区域上设置定位控制桩和标准水平桩;根据基础边线和基础深度在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上分段开挖土方;在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的土方中铺设土工布并回填土壤层;在土壤层的顶部铺设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在土工格栅上铺设管道和隔离网,管道的一端插入引水道内;将土工格室、隔离网和土工格栅固定在一起后共同固定在地面上;向固定后的土工格室内填充泥土,填充完成后种植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避免河水冲刷对护岸造成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
,具体为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生态护岸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但是目前的生态护岸在经过河水冲刷后,靠后河底的位置往往出现大面积的破损,大量的土工格室被河水带走,在河水退去后需要花大力气修整,而且种植的植被,底部往往只有薄薄的一层土壤,含水能力差,需要时常浇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态护岸在经过河水冲刷后容易破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清理后的护岸划分为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对所述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进行压实、压平处理;在压实、压平处理后的堤底区域上开挖基坑并在基坑内构建生态挡墙;在压实、压平处理后的堤面区域上设置定位控制桩和标准水平桩;根据基础边线和基础深度在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上分段开挖土方;在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的土方中铺设土工布并回填土壤层;在土壤层的顶部铺设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在土工格栅上铺设管道和隔离网,管道的一端插入引水道内;将土工格室、隔离网和土工格栅固定在一起后共同固定在地面上;向固定后的土工格室内填充泥土,填充完成后种植植物。进一步的,所述堤底区域为护岸根部至向上三分之一的区域,护岸的其余区域为堤面区域。进一步的,所述基坑的位置为堤底区域由下至上并与护岸走向一致方向开挖;所述基坑的数量为1-2道;所述基坑的深度为50-100cm。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挡墙的构建方法包括:将若干个预制混凝土板通过设备吊装进入基坑内;将吊入基坑的预制混凝土板露出堤面,形成生态挡墙。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板之间保持1米到3米的间距,预制混凝土板露出堤面超过20cm。进一步的,所述土工布的铺设方法包括:在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的土方底部铺设砂砾料垫层;将土工布沿着土方由下向上平铺在压实的砂砾料垫层上。进一步的,所述土工布之间搭接,搭接的宽度为20cm。进一步的,所述砂砾料垫层的层厚为8-12cm。进一步的,所述引水道延伸至河中。进一步的,向固定后的土工格室内填充泥土,包括:向土工格室内多次交叉填充淤泥和开挖土方过程中挖出的泥土,每次填充泥土后,通过水枪喷射土工格室的内部,补充水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护岸靠近河底的位置设置了多道生态挡墙,当河水冲刷时,有生态护墙进行阻挡,从而避免对护岸造成伤害,而且在植被的底部拥有三十厘米以上的土层,可以储存较多的水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详细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性的而没有任何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施例: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划定区域:清理需要施工的护岸,将碎石草木等清理掉,清理出来的碎石堆砌在一侧备用,草木需要进行粉碎,并杀死草种,接着在护岸根部向上三分之一的位置进行放样定位,该区域以下划定为堤底区域,堤底区域之上划定为堤面区域;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之前,对工程地质、合同或设计文件与图纸以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了解。步骤2:堤底施工:使用机械对堤底区域进行压实、压平处理,压平过程中需要在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按照设计规划开挖引水道,引水道需要延伸至河中,并在堤底区域由下至上开挖1-2道与护岸走向一致的基坑,基坑深度50-100cm,将大型预制混凝土板通过设备吊装进入基坑,大型预制混凝土板需要露出堤面,形成生态挡墙,大型预制混凝土板之间保持1米到3米的间距,大型预制混凝土板露出堤面超过20cm,大型预制混凝土板放入基坑后填平压实基坑区域,然后利用挖掘机按照设计规划的基础边线和开挖基础深度分段开挖大型预制混凝土板之间的土方,并利用设备压实,确保开挖土方表面的平整度;生态护墙可以起到缓冲河水冲击的效果,对护岸进行有效的保护。步骤3:土方开挖::使用机械对堤底区域进行压实、压平处理,对堤面区域进行测量放样,布设相应的定位控制桩、标准水平桩,利用挖掘机按照设计规划的基础边线和开挖基础深度分段开挖土方,与此同时修整边坡坡度和压实土方,然后在开挖的基础上铺设一层砂砾料垫层,并使用设备夯实;堤面区域和堤底区域都需要铺设一层砂砾料垫层,砂砾料垫层的层厚一般为8cm-12cm,可以起到地基的效果,增强稳定性。步骤4:铺设土工布:沿着开挖土方由下向上将土工布平铺在压实的砂砾料垫层上,铺设过程中将土工布进行搭接,搭接宽度为20cm,在土工布上回填20-30cm厚度的土壤层,并利用机械进行压实;回填的土壤是开挖土方过程中挖出的泥土,回填之前将粉碎后的草木混入土壤中。步骤5:铺设土工格:在土壤层的顶部铺设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铺设时,在土工格栅上固定管道,管道的一端插入引水道内,然后在土工格栅上铺设隔离网,并将土工格室、隔离网和土工格栅通过配套的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并利用钉子将土工格室、隔离网和土工格栅共同固定在地面上,防止松垮;步骤6:填充泥土:向土工格室填充泥土,填泥时,先填充一层淤泥,然后填充一层开挖土方过程中挖出的泥土,接着再次填充一层淤泥,再次填充一层开挖土方过程中挖出的泥土,填充完成后种植植物;泥土分多次填充,每次填充一定的泥土后,便使用水枪喷射土工格室内部,补充水分的同时,让泥水填充土工格室、隔离网和土工格栅之间的空隙;填充的淤泥采挖河底淤泥,填泥时,采用喷射的方式将淤泥均匀喷洒至土工格室内;堤底区域种植的植物以耐涝抓地力好的植物为主,堤面区域种植花草为主,让泥土可以填充所有的缝隙,增强连接强度。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的生态护岸在经过河水冲刷后,靠后河底的位置往往出现大面积的破损,大量的土工格室被河水带走,在河水退去后需要花大力气修整,而且种植的植被,底部往往只有薄薄的一层土壤,含水能力差,需要时常浇灌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将清理后的护岸划分为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n对所述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进行压实、压平处理;/n在压实、压平处理后的堤底区域上开挖基坑并在基坑内构建生态挡墙;/n在压实、压平处理后的堤面区域上设置定位控制桩和标准水平桩;/n根据基础边线和基础深度在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上分段开挖土方;/n在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的土方中铺设土工布并回填土壤层;/n在土壤层的顶部铺设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n在土工格栅上铺设管道和隔离网,管道的一端插入引水道内;/n将土工格室、隔离网和土工格栅固定在一起后共同固定在地面上;/n向固定后的土工格室内填充泥土,填充完成后种植植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清理后的护岸划分为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
对所述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进行压实、压平处理;
在压实、压平处理后的堤底区域上开挖基坑并在基坑内构建生态挡墙;
在压实、压平处理后的堤面区域上设置定位控制桩和标准水平桩;
根据基础边线和基础深度在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上分段开挖土方;
在堤底区域和堤面区域的土方中铺设土工布并回填土壤层;
在土壤层的顶部铺设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
在土工格栅上铺设管道和隔离网,管道的一端插入引水道内;
将土工格室、隔离网和土工格栅固定在一起后共同固定在地面上;
向固定后的土工格室内填充泥土,填充完成后种植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底区域为护岸根部至向上三分之一的区域,护岸的其余区域为堤面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的位置为堤底区域由下至上并与护岸走向一致方向开挖;所述基坑的数量为1-2道;所述基坑的深度为50-10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建生态护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王苏阳吕辉楼侃东郭子超王暄宇李隆盛吴碧莹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