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320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面料经前处理、染色和后处理工序,其中,各工序中使用的工作液均为中性或酸性,所述面料的纱线中包括纤维素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在染整加工的各个工序中,均未加入任何碱剂,整个加工过程的均为弱酸性环境,从而保证了面料良好的色纺效果及色牢度,同时避免了异味的产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料颜色色彩鲜艳、丰富,层次感强,面料的各项色牢度指标合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色纺纱线一般是用两种或以上的具有不同色泽或不同性能的纤维纺制成纱。通过对纱线中某个单一组分纤维进行染色,其余组分留白,从而实现仿色纺纱的视觉效果,布面色彩丰富。然而,纱线中不同材质的纤维,性能差异较大,在后道加工过程中,由于纤维性能不同或加工方式不同,容易出现较多的其它质量问题,如色纺纱线片段间色泽、色光不一致会使布面出现颜色差异;纱线重量不匀、捻度不匀、条干不匀等原因会导致布面出现多色或缺色的条、横档、云斑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纱线中采用同种材质进行混纺,能避免因纤维材质差异造成的质量问题。申请号为201911369620.1“一种AB风格竹节粗纱、细纱、面料及其生产”公开了其生产方法,采用熟条A与熟条B和/或粗纱C经粗纱纺纱装置进行生产;沿着纱线的加工方法,所述粗纱装置依次包括第一导条滚筒、挂纱杆、第二导条滚筒、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和粗纱锭子;后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后皮辊;中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中皮辊;前罗拉附近设有与其相匹配的前皮辊。然而,该方法生产的纱线或面料颜色局限,同样需要先将纤维进行染色处理,工序复杂。申请号为200910247725.X“纤维素纤维快速染色工艺”公开了一种散纤维快速染色方法,为先将纤维素散纤维经活性染料固色剂进行固色预处理,而后在无盐无碱的环境中完成染色。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上染率高,染色后角水接近无色,不需要中和在皂洗时加入酶皂洗剂,整个染色过程染色和皂洗的污水COD可以下降70%左右,色度大大降低,染色工艺非常环保。同时预处理中没有加入预处理精炼剂,保留了天然纤维的特性与手感,蓬松感更好,保证了后续加工的可纺性。省去染色环节盐,碱的加入,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因为无机盐残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简化了染色工艺,缩短了染色时间,基本解决了传统工艺染料利用率低,污染环境等问题,为客户提供了更加环保,绿色的产品。该专利先对纤维进行改性,然后再通过无盐无碱染色,但该专利仍无法实现色纺效果。申请号为201911026305.9“一种纺织用活性染料及其环保无盐染色工艺”公开了一种纺织用活性染料,其无盐染色工艺,具体包括:纤维素纤维前处理工序、纤维素纤维预处理工序、分步加入所述活性染料工序、无盐染色工序和皂洗工序;其中:1)纤维素纤维前处理工序:先使用隔离剂,包括聚丙烯酸钠、马来酸丙烯酸钠或EDTA钠盐类常规水处理剂;在15-40℃规定温度下浸渍处理1-20min;2)纤维素纤维预处理工序:再加入纤维预处理剂,使用的预处理剂包括:两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高分子季铵盐类物质;加入后,运行1-20min,在10min内分批加入烧碱;60-80℃下反应20-40min;之后清水洗涤、酸洗,完成纤维预处理;3)分步加入活性染料工序:分步加入所述活性染料,运行1-30min;再加入无机碱或有机碱;4)无盐染色工序:室温下加入隔离剂;运行5min后,在5-30min内分批加入所述活性染料,运行5min后,分批加入缓冲剂,5min内加完,再次运行5min后加入纯碱,10-15min内加完;然后在50-80℃内反应20-40min,升温梯度控制在1-3℃;清水洗涤后酸洗,皂洗后完成染色;5)皂洗工序:95至98℃皂洗15-20分钟,然后进行洗水和烘干。通过上述方法不难发现,其操作工序复杂,尤其是再纤维素预处理工序,容易造成不匀,进而产生色差。该专利是通过纤维素纤维直接整体改性后再进行染色,然而该方法容易出现色花、染色不透的问题,制成的面料色光萎暗,色牢度较差。申请号为201910275444.9“一种阳离子改性棉织物的无盐染色方法”公开了一种无盐发色方法,(1)将纤维素纤维织物浸渍改性处理液,焙烘,水洗,烘干,其中浴比为1:5~1:30,改性处理液中改性剂为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N-二甲基氮杂环丁烷氯化物DMAC,聚氨基羧酸PACA中的一种;(2)将上述改性后的纤维素纤维织物入染,处理,加入多胺类固色剂,固色,水洗,皂洗,水洗,烘干,其中入染采用酸性活性染料,浴比为1:8~1:15。但该方法无法实现色纺效果,且所用染料为酸性染料,耐汗渍牢会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保证了面料良好的色纺效果及色牢度,同时避免了异味的产生的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面料经前处理、染色和后处理工序,其中,各工序中使用的工作液均为中性或酸性,面料的纱线中包括纤维素纤维。进一步地,染色包括如下步骤:(1)在工作液中加入匀染剂,调节工作液pH3-6,将面料加入工作液中;(2)将活性染料加入工作液中,调节工作液pH4-5进行上染;(3)用皂洗剂配制成的热水对上染后的面料进行清洗,所述皂洗剂配制成的热水pH5-6。步骤(2)中,上染后在50-60℃下保温。步骤(1)中,匀染剂为含有双性弱阳离子聚合物的匀染剂。步骤(3)中,皂洗剂为中性皂洗剂。优选的,步骤(1)中,含有双性弱阳离子聚合物匀染剂为2-6g/L;步骤(3)中,中性皂洗剂为2-5g/L。前处理工序包括烧毛、退浆和氧漂,退浆工序采用淀粉酶退浆,在工作液pH5-6、50-60℃保温退浆,然后用70-80℃热水洗。优选的,淀粉酶用量为4-8g/L,退浆工作液中加入JFC,JFC用量1-2g/L。氧漂工序中汽蒸温度101-103℃,工作液pH值6-7。优选的,氧漂工序中双氧水2-4g/L,双氧水稳定剂5-8g/L,螯合分散剂6-8g/L。后整理工序中柔软定型时采用的柔软剂为非离子型亲水柔软剂,定型工艺为130-140℃,工作液pH4-5。面料的纱线中包括纤维素纤维和改性纤维素纤维。面料纱线中改性纤维素纤维与未改性纤维素纤维重量比为10:90~30:70。优选的,改性纤维素纤维采用含有反应性基团的胺类物质进行改性。改性纤维素纤维为改性棉纤维、改性粘胶纤维、改性莱赛尔纤维或改性莫代尔纤维中的一种,面料纱线中改性纤维素纤维与未改性纤维素纤维混合方式为棉包散纤混合。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优点:(1)在染整加工的各个工序中的工作液均未加入任何碱剂,整个加工过程的均为弱酸性环境,从而保证了面料良好的色纺效果及色牢度,同时避免了异味的产生;(2)染色工序中,先采用双性弱阳离子聚合物匀染剂在常温下对改性纤维素纤维进行处理,代替传统无机盐,降低了因离子间引力造成的染色不匀;(3)在氧漂工序中,通过对面料进行轻度漂白工艺,工作液pH值为弱酸性,改变了传统碱性漂白工艺,避免了湿态、碱性条件下长时间高温对改性纤维素纤维的破坏;(4)后整理通过采用非离子亲水性柔软剂代替常规的阳离子型柔软剂,避免阳离子型柔软剂对活性染料的吸附而造成白布沾色不好;避免阴离子型染料与活性染料竞争吸附造成活性染料脱落而使面料耐湿摩牢度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面料经前处理、染色和后处理工序,其中,各工序中使用的工作液均为中性或酸性,所述面料的纱线中包括纤维素纤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面料经前处理、染色和后处理工序,其中,各工序中使用的工作液均为中性或酸性,所述面料的纱线中包括纤维素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包括如下步骤:
(1)在工作液中加入匀染剂,调节工作液pH3-6,将面料加入工作液中;
(2)将活性染料加入工作液中,调节工作液pH4-5进行上染;
(3)用皂洗剂配制成的热水对上染后的面料进行清洗,所述皂洗剂配制成的热水pH5-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上染后在50-60℃下保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匀染剂为含有双性弱阳离子聚合物的匀染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色纺面料的染整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青青陈红霞沈玲袁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太阳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