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多功能手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020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多功能手部支架,包括海绵三角垫,海绵三角垫的外部套设有布套,布套的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连接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且连接环的内腔活动穿插连接有握力器,布套背面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布套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纯棉毛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海绵三角垫、布套、连接绳、握力器、纯棉毛巾和魔术贴的设置,能够便于将海绵三角垫固定于病床沿,帮助冠脉造影术后病人有效抬高患肢,协助患者做手部活动,以降低术肢肿胀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术后恢复效果,提升患者舒适度,缓解术后紧张焦虑情绪,提升就医效果,提高满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多功能手部支架
本技术涉及手部支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简易多功能手部支架。
技术介绍
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冠状动脉造影(CAG)。它可以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病灶存在,同时也可以对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血管壁的情况等做出明确诊断,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诊断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粥样斑块旋磨技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等。冠脉介入治疗是采用心导管技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方法。它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大、疗效可靠、恢复快及接受程度高等优点。冠状动脉介入术早期通常是经股动脉途径(TFA),即选用股动脉作为穿刺路径。股动脉较为粗直,穿刺容易,但是由于解剖位置较深,血管内压力较大,往往术后需要长时间压迫止血,因此要求患者严格限制活动。长时间的卧床加大了术后护理的难度,也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1989年加拿大医生Campeau首次应用了经桡动脉(TRA)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技术,为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多功能手部支架,包括海绵三角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三角垫(2)的外部套设有布套(1),所述布套(1)的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3),所述连接绳(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且所述连接环的内腔活动穿插连接有握力器(4),所述布套(1)背面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有魔术贴(5),所述布套(1)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纯棉毛巾(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多功能手部支架,包括海绵三角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三角垫(2)的外部套设有布套(1),所述布套(1)的一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3),所述连接绳(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且所述连接环的内腔活动穿插连接有握力器(4),所述布套(1)背面两侧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有魔术贴(5),所述布套(1)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纯棉毛巾(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多功能手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3)为弹性橡胶绳,所述握力器(4)为圆环状,且所述握力器(4)为高弹性硅胶材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龙凤王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