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95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涉及运动医学骨科手术植入器械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中空结构且外部设有螺纹的可吸收锚钉、卡接于可吸收锚钉中用于起二次固定作用的二次固定缝线以及固接于二次固定缝线上的软组织固定缝线;二次固定缝线包括缝线结,缝线结卡接于可吸收锚钉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骨骼生长速率低于锚钉的降解速率,锚钉丧失固定性能,造成手术失败的技术问题;其内的缝线结具有二次固定的作用,能够保证手术的有效性,在医学骨科手术中具有较大的进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
本技术涉及运动医学骨科手术植入器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
技术介绍
目前带线锚钉是运动医学骨科手术中常用的植入器械,包括金属带线锚钉、PEEK带线锚钉,以及可吸收带线锚钉。其中可吸收带线锚钉包括带针缝线和锚钉两部分;带线缝线有两种:一种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的无涂层编织缝线,另外一种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聚丙烯单丝制成的无涂层编制缝线;锚钉由聚乳酸材料制成。植入时带线锚钉由插入器(包括手柄和杆)进行安装;其中缝针及插入器杆由630不锈钢材料制成,插入器手柄由聚碳酸酯材料制成。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817657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能够稳定连接腱-骨的带线铆钉,其包括钉体和缝合线;在钉体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在钉体轴心方向设置有一端通透的卡槽,缝合线的一端连接在卡槽内;使用时钉体固定在骨块中,缝合线的另一端与其他钉体上的缝合线打结固定,钉体和缝合线配合对肌腱或骨块的连接较为牢固,能增强腱骨愈合能力。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可吸收带线锚钉作为可吸收材料,在植入身体后开始降解,当骨骼生长速率低于锚钉的降解速率时,会丧失固定性能,造成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效果更好的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包括中空结构且外部设有螺纹的可吸收锚钉、卡接于可吸收锚钉中用于起二次固定作用的二次固定缝线以及固接于二次固定缝线上的软组织固定缝线;二次固定缝线包括缝线结,缝线结卡接于可吸收锚钉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愈合过程中,当可吸收锚钉提前降解后,二次固定缝线的缝线结依然完好,可以保证软组织固定缝线依然具有固定基础,能够对软组织起到张拉力,缝线结的二次固定效果降低了手术失败的风险。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可吸收锚钉的内部设置有环形挡沿,环形挡沿和可吸收锚钉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容纳孔,环形挡沿和可吸收锚钉的尾部之间形成有旋拧孔;容纳孔和旋拧孔的孔径均大于环形挡沿的孔径;缝线结位于容纳孔中且其外径大于环形挡沿的孔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缝线结在可吸收锚钉内部的卡接更为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缝线结由二次固定缝线的两端打结形成,二次固定缝线的中部穿过环形挡沿伸入旋拧孔中;软组织固定缝线与二次固定缝线的中部固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缝线结的形成较为简单方便,另一方面使得软组织固定缝线与二次固定缝线的固接更为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软组织固定缝线的中部套在二次固定缝线中部且两端穿出至旋拧孔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软组织固定缝线与二次固定缝线的固定较为简单、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二次固定缝线的直径大于软组织固定缝线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次固定缝线能够形成更大的缝线结,固定作用更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纹包括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第一螺纹位于可吸收锚钉的前端,第二螺纹位于可吸收锚钉的尾部;第二螺纹的螺距小于第一螺纹的螺距。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纹与骨块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以增加可吸收锚钉的抗拔出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容纳孔为圆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孔利于缝线结的转动调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可吸收锚钉为平头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缝线结的体积,如果做成尖的,会减小缝线结的体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旋拧孔为六方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拧孔便于与插入器杆的端部配合。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在愈合过程中,当可吸收锚钉提前降解后,二次固定缝线的缝线结依然完好,可以保证软组织固定缝线依然具有固定基础,能够对软组织起到张拉力,缝线结的二次固定效果降低了手术失败的风险;2.第二螺纹的螺距小于第一螺纹的螺距,与骨块的接触面积更大,增加了可吸收锚钉的抗拔出能力;3.可吸收锚钉为平头结构,保证了缝线结的体积,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的剖视图;图2是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可吸收锚钉的剖视图。图中,1、可吸收锚钉;10、环形挡沿;11、容纳孔;12、旋拧孔;13、第一螺纹;14、第二螺纹;2、二次固定缝线;20、缝线结;3、软组织固定缝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包括中空结构的可吸收锚钉1、卡接于可吸收锚钉1中用于起二次固定作用的二次固定缝线2以及固接于二次固定缝线2上的软组织固定缝线3。可吸收锚钉1由聚乳酸材料制成,在微生物活性(有酶参与)作用下,能够完成生物降解。可吸收锚钉1的内部凸出设置有环形挡沿10,环形挡沿10和可吸收锚钉1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容纳孔11,环形挡沿10和可吸收锚钉1的尾部之间形成有旋拧孔12;容纳孔11和旋拧孔12的孔径均大于环形挡沿10的孔径。二次固定缝线2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的无涂层编织缝线,能够完成生物降解。二次固定缝线2的两端打结形成缝线结20,二次固定缝线2选用5#线,相较于软组织固定缝线3更粗,能够形成较大的缝线结20。缝线结20位于容纳孔11中,其外径大于环形挡沿10的内径,能卡在环形挡沿10上,二次固定缝线2的中部穿过环形挡沿10伸入旋拧孔12中。软组织固定缝线2和二次固定缝线2采用同一种材料的线,能够完成生物降解。软组织固定缝线2的中部套在二次固定缝线2中部且两端穿出至旋拧孔12外部。可吸收锚钉1的外部设置有螺纹;螺纹包括第一螺纹13和第二螺纹14;第一螺纹13位于可吸收锚钉1的前端,第二螺纹14位于可吸收锚钉1的尾部;第二螺纹14的螺距小于第一螺纹13的螺距,与骨块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以增加可吸收锚钉1的抗拔出能力。结合图1、图3,容纳孔11为圆孔,利于缝线结20的转动调节;旋拧孔12为六方孔,便于与插入器杆的端部配合。可吸收锚钉1为平头,保证了缝线结20的体积,如果做成尖的,会减小缝线结20的体积。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1.选择合适的植入部位,进行预先钻孔;2.将可吸收带线锚钉与钻孔进行轴向对齐;3.稳定插入部位时沿顺时针方向将可吸收带线锚钉旋转入到钻孔内,之后继续旋转可吸收带线锚钉,直到到达预期位置为止;4、将可吸收带线锚钉与插入器脱离;5、最后使用软组织固定缝线3固定软组织。在愈合过程中,当可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结构且外部设有螺纹的可吸收锚钉(1)、卡接于可吸收锚钉(1)中用于起二次固定作用的二次固定缝线(2)以及固接于二次固定缝线(2)上的软组织固定缝线(3);二次固定缝线(2)包括缝线结(20),缝线结(20)卡接于可吸收锚钉(1)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结构且外部设有螺纹的可吸收锚钉(1)、卡接于可吸收锚钉(1)中用于起二次固定作用的二次固定缝线(2)以及固接于二次固定缝线(2)上的软组织固定缝线(3);二次固定缝线(2)包括缝线结(20),缝线结(20)卡接于可吸收锚钉(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吸收锚钉(1)的内部设置有环形挡沿(10),环形挡沿(10)和可吸收锚钉(1)的前端之间形成有容纳孔(11),环形挡沿(10)和可吸收锚钉(1)的尾部之间形成有旋拧孔(12);容纳孔(11)和旋拧孔(12)的孔径均大于环形挡沿(10)的孔径;缝线结(20)位于容纳孔(11)中且其外径大于环形挡沿(10)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双重固定效果的可吸收带线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线结(20)由二次固定缝线(2)的两端打结形成,二次固定缝线(2)的中部穿过环形挡沿(10)伸入旋拧孔(12)中;软组织固定缝线(3)与二次固定缝线(2)的中部固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春宝李红霞王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