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定量控油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88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7
一种全自动定量控油壶,由壶体、至少1个进气回油孔、密封盖、油盖密封O形圈或密封胶垫、壶体把手、加油入口、加油塞、大储油腔、大储油腔1、大储油腔2、连接上下密封圈1、小控油腔、小控油腔1、小控油腔2、出油与泄压混合管道、泄气下腔、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出油口、密封塞、重心变化自动开关盖等组成,壶体由密封盖、壶体中部和壶体底部组成;大储油腔由大储油腔1、大储油腔2组成;小控油腔由小控油腔1、小控油腔2组成;大储油腔1、大储油腔2、小控油腔1、小控油腔2依次相连通;出油长通道通过油路连接通道依次与泄气下腔、泄气孔1、泄气上腔、泄气孔2、大储油腔1依次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定量控油壶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油或酱油或食盐用量控制技术,具体说是一种全自动定量控油壶。技术背景:由于全球家庭特别是中国家庭烹饪主要是在家吃饭为主的习惯,但由于烹饪者都是凭感觉和饮食习惯加油加盐的,导致油盐过多,引起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鉴于全球很多国家都在限油和限盐上采取过不少措施,发达国家的芬兰和英国都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由于中国等国家习惯于高油高盐饮食习惯,导致油盐超标无法衡量,烹饪者也不知道自己加了多少油盐,更不知加多少油盐才符合健康要求,现有技术的部分控油壶,存在着需要预先将食用油泵压或倾斜壶体至一个特定空间再倒出去,存在着需要多一个动作的使用不便的不足,由于本企业专利申请号201920946679.1控油不能达到100%准确控制和201921878327.3专利名称均为“一种全自动定量控油壶”的专利,特别是201921878327.3因为需要较大体积的不锈钢滚球才能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从而影响到油壶重量的不足,让该专利技术更进一步,让控油更加精确,避免每次出油数量的轻微误差,本技术通过浮球的密封,增加对对食用油或酱油或食盐水进行定量控制,达到100%准确控油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利用壶体内各空间的连通特性和液体往低处流的特点,将被倒出的食用油或酱油或食盐水的数量基本定量化,在出油口倒出食用油等液体时,大储油腔因为倾倒动作的作用,大储油腔内的液体无法被倒出,而被倒出的液体容器内的液体容积被事先设定好,从而让被倒出的控油壶的食用油等的容积基本上被定量化。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新手或家庭煮菜人士普遍凭经验加油盐出现的无法定量导致油盐过多的缺陷,解决家庭饮食为主的用户因油盐酱油过量引起的健康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要求是这样的:1、瓶体、按压弹簧空气阀和所有接触到食用油或酱油或食盐水的材料给均采用食品级的塑料或玻璃材料。2、出油长通道内的容积最好控制在1毫升(直径为4毫米)左右,以让小控油腔1、小控油腔2、出油长通道被倒出的食用油总定量更加恒定为12毫升,因为食用油超标的家庭开始6个月可以定量为14-15毫升左右,以后分步骤改为使用定量为13和12毫升的。3、最好在小控油腔2的外壁印刷上容量的刻度,以方便识别食用油倒出小于12毫升的容量。4、小控油腔1、小控油腔2、泄流通道的直径分别最好在10-12毫米以上,防止食用油等液体的凝聚力导致无法自动连通,并以加快泄流。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1、一种全自动定量控油壶,由壶体、至少1个进气回油孔、密封盖、油盖密封O形圈或密封胶垫、壶体把手、加油入口、加油塞、大储油腔、大储油腔1、大储油腔2、连接上下密封圈1、小控油腔、小控油腔1、小控油腔2、连接上下密封圈2、出油长通道、中空滚球挡位、密封挡位、出油与泄压混合管道、油路连接通道、嵌入或套入式带弹性垫形圈或O形圈、泄气孔1、泄气孔2、泄气上腔、泄气下腔、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出油通道、壶体中部、出油口、密封塞、带出口通道的螺纹盖、出口通道、圆柱上端密封圈、圆柱下端密封圈、加油限高线、限流挡管、最低加油线、壶体底部、泄流通道、上螺丝孔、下螺丝孔、螺丝、重心变化自动开关盖组成,壶体由密封盖、壶体中部和壶体底部组成;大储油腔由大储油腔1、大储油腔2组成;小控油腔由小控油腔1、小控油腔2组成;大储油腔1、大储油腔2、小控油腔1、小控油腔2依次相连通;出油长通道通过油路连接通道依次与泄气下腔、泄气孔1、泄气上腔、泄气孔2、大储油腔1依次相连通;当大储油腔1的食用油补充进入大储油腔2并导致已经被倒出食用油的小控油腔1、小控油腔2产生的压缩空气依次从泄气下腔、泄气孔1、泄气上腔、泄气孔2进入到大储油腔1,从而避免油壶恢复直立状态瞬间导致食用油从出油口的不良喷射;壶体顶部有密封盖;密封盖上有可以回油到大储油腔的至少1个进气回油孔;拧开加油塞,可以从加油入口加入食用油或酱油或食盐水进入到大储油腔1;壶体(1)侧边有壶体把手;为便于清洗壶体内部,小控油腔1的侧面有密封塞;当手提壶体把手将壶体轻微向下倾斜倒放时,重心变化自动开关盖因为重心变化而自动打开,大储油腔2内储存的食用油或酱油或食盐水因为小控油腔1延长部分即限流挡管的阻挡,而回流回到大储油腔1之内;与此同时,泄气下腔内的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因金属或玻璃球和食用油的双重重力作用而滑动而离开嵌入或套入式带弹性垫形圈或O形圈,从而打开出油通道,此时,小控油腔1和小控油腔2定量储存的食用油或酱油或食盐水通过出油通道、油路连接通道、出油长通道、出口通道,最后由出油口倒出;当手提壶体把手将壶体恢复到垂直状态时,泄气下腔内的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因金属或玻璃球重力作用而向下坠落而密封嵌入或套入式带弹性垫形圈或O形圈,从而让小控油腔2的液体无法进入到出油长通道之内,从而保证定量控油几乎100%精确。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方式和要求:(1)、带O形圈或胶垫最好采用食品级别或医疗级别的硅胶。(2)、为方便产业化,小控油腔1、小控油腔2最好采用管状的。(3)、为防止食用油在壶体(1)恢复到直立瞬间状态时因油的重力作用导致在出油口(8)溅出,大储油腔2(6B)内部最好采用可以有效缓冲的弯曲而非直线设计。(4)、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最好采用硬质的空心浮球例如食品级的很小的乒乓球,以解决气密性需要良好的问题,嵌入或套入式带弹性垫形圈或O形圈最好是采用类似于高压锅硅胶密封垫片那种带弹性垫形圈,以利于良好的密封;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采用气密性良好的食品级丁基胶或硅胶等做材料时,嵌入或套入式带弹性垫形圈或O形圈可以最好采用硬质材料,以利于密封的气密性良好,如果浮力足够达到密封效果,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最好仅仅采用1个浮球,浮球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为球状或圆顶为球状的长条形状等。(5)、也可根据实际设计需要,在泄气下腔(7Y)内置不锈钢滚珠,以进行上下双密封。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克服现有新手或家庭煮菜人士普遍凭经验加油加盐出现的无法定量导致油盐过多的缺陷,解决家庭饮食为主的用户因油盐过量引起的健康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纵剖视图和简图。1、壶体,2、至少1个进气回油孔,3、密封盖,3M、油盖密封O形圈或密封胶垫,4、壶体把手,5、加油入口,5M、加油塞,6、大储油腔,6A、大储油腔1,6B,大储油腔2,6BM、连接上下密封圈1,7、小控油腔,7A、小控油腔1,7B、小控油腔2,7C、出油长通道,7BM、连接上下密封圈2,7D1、中空滚球挡位,7D2、密封挡位,7G、出油与泄压混合管道,7K、油路连接通道,7L栏栅,7Q、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7YM、嵌入或套入式带弹性垫形圈或O形圈,7X1、泄气孔1,7X2、泄气孔2,7XQ、泄气上腔,7Y、泄气下腔,7T、出油通道,7Z、壶体中部,8、出油口,9、密封塞,10B、带出口通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定量控油壶,由壶体(1)、至少1个进气回油孔(2)、密封盖(3)、油盖密封O形圈或密封胶垫(3M)、壶体把手(4)、加油入口(5)、加油塞(5M)、大储油腔(6)、大储油腔1(6A)、大储油腔2(6B)、连接上下密封圈1(6BM)、小控油腔(7)、小控油腔1(7A)、小控油腔2(7B)、连接上下密封圈2(7BM)、出油长通道(7C)、中空滚球挡位(7D1)、密封挡位(7D2)、出油与泄压混合管道(7G)、油路连接通道(7K)、嵌入或套入式带弹性垫形圈或O形圈(7YM)、泄气孔1(7X1)、泄气孔2(7X2)、泄气上腔(7XQ)、泄气下腔(7Y)、栏栅(7L)、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7Q)、出油通道(7T)、壶体中部(7Z)、出油口(8)、密封塞(9)、带出口通道的螺纹盖(10B)、出口通道(10C)、圆柱上端密封圈(10MU)、圆柱下端密封圈(10MD)、加油限高线(11)、限流挡管(12)、最低加油线(13)、壶体底部(14)、泄流通道(15)、上螺丝孔(16AU)、下螺丝孔(16AD)、螺丝(16B)、重心变化自动开关盖(17)组成,其特征是:壶体(1)由密封盖(3)、壶体中部(7Z)和壶体底部(14)组成;大储油腔(6)由大储油腔1(6A)、大储油腔2(6B)组成;小控油腔(7)由小控油腔1(7A)、小控油腔2(7B)组成;大储油腔1(6A)、大储油腔2(6B)、小控油腔1(7A)、小控油腔2(7B)依次相连通;出油长通道(7C)通过油路连接通道(7K)依次与泄气下腔(7Y)、泄气孔1(7X1)、泄气上腔(7XQ)、泄气孔2(7X2)、大储油腔1(6A)依次相连通;当大储油腔1(6A)的食用油补充进入大储油腔2(6B)并导致已经被倒出食用油的小控油腔1(7A)、小控油腔2(7B)产生的压缩空气依次从泄气下腔(7Y)、泄气孔1(7X1)、泄气上腔(7XQ)、泄气孔2(7X2)进入到大储油腔1(6A),从而避免油壶恢复直立状态瞬间导致食用油从出油口(8)的不良喷射;壶体(1)顶部有密封盖(3);密封盖(3)上有可以回油到大储油腔(6)的至少1个进气回油孔(2);拧开加油塞(5M),可以从加油入口(5)加入食用油或酱油或食盐水进入到大储油腔1(6A);壶体(1)侧边有壶体把手(4);小控油腔2(7B)和小控油腔1(7A)连通交界处设置有栏栅(7L);为便于清洗壶体内部,小控油腔1(7A)的侧面有密封塞(9);当手提壶体把手(4)将壶体(1)轻微向下倾斜倒放时,重心变化自动开关盖(17)因为重心变化而自动打开,大储油腔2(6B)内储存的食用油或酱油或食盐水因为小控油腔1(7A)延长部分即限流挡管(12)的阻挡,避免回流回到大储油腔1(6A)之内,与此同时,内置于小控油腔2(7B)内的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7Q)因为浮球浮力垂直向上而滑向右侧即小控油腔2(7B)内壁处,从而将出油通道(7T)通道口自动打开,食用油便可通过油路连接通道(7K)进入到出油长通道(7C),并在出油口(8)被倒出;当将油壶恢复至垂直状态时,内置于小控油腔2(7B)内的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7Q)因浮力和出油通道(7T)油压冲力作用,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7Q)迅速密封出油通道(7T)通道口,防止小控油腔2(7B)内的食用油涌进泄气下腔(7Y)和出油长通道(7C)之内;从而保证定量控油几乎100%精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定量控油壶,由壶体(1)、至少1个进气回油孔(2)、密封盖(3)、油盖密封O形圈或密封胶垫(3M)、壶体把手(4)、加油入口(5)、加油塞(5M)、大储油腔(6)、大储油腔1(6A)、大储油腔2(6B)、连接上下密封圈1(6BM)、小控油腔(7)、小控油腔1(7A)、小控油腔2(7B)、连接上下密封圈2(7BM)、出油长通道(7C)、中空滚球挡位(7D1)、密封挡位(7D2)、出油与泄压混合管道(7G)、油路连接通道(7K)、嵌入或套入式带弹性垫形圈或O形圈(7YM)、泄气孔1(7X1)、泄气孔2(7X2)、泄气上腔(7XQ)、泄气下腔(7Y)、栏栅(7L)、至少1个空心或实心弹性或硬质浮球(7Q)、出油通道(7T)、壶体中部(7Z)、出油口(8)、密封塞(9)、带出口通道的螺纹盖(10B)、出口通道(10C)、圆柱上端密封圈(10MU)、圆柱下端密封圈(10MD)、加油限高线(11)、限流挡管(12)、最低加油线(13)、壶体底部(14)、泄流通道(15)、上螺丝孔(16AU)、下螺丝孔(16AD)、螺丝(16B)、重心变化自动开关盖(17)组成,其特征是:壶体(1)由密封盖(3)、壶体中部(7Z)和壶体底部(14)组成;大储油腔(6)由大储油腔1(6A)、大储油腔2(6B)组成;小控油腔(7)由小控油腔1(7A)、小控油腔2(7B)组成;大储油腔1(6A)、大储油腔2(6B)、小控油腔1(7A)、小控油腔2(7B)依次相连通;出油长通道(7C)通过油路连接通道(7K)依次与泄气下腔(7Y)、泄气孔1(7X1)、泄气上腔(7XQ)、泄气孔2(7X2)、大储油腔1(6A)依次相连通;当大储油腔1(6A)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立活龙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