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及光收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09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及光收发器。所述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绝缘外壳,金属环;其中,所述绝缘外壳为具有通孔的筒状壳体,所述金属环收容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金属环与所述绝缘外壳形成铁塑一体结构;金属压块,所述金属压块包括:环形金属压块本体,导向管部;其中,所述环形金属压块本体与所述导向管部连接,所述导向管部与所述金属环过盈配合,可以有效避免所述外壳与所述金属压块在使用过程中脱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及光收发器
本技术涉及光纤
,尤其涉及一种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及光收发器。
技术介绍
绝缘光纤接口组件是光通信行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连接器件,它广泛应用于光收发器模块中。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在结构上主要特点是需要将光元件单元侧和跳线连接侧进行电绝缘,实现将电信号接地与电外壳接地的电隔离,即可以防止模块装置因其它因素如电磁干扰(EMI)及静电放电(ESD)可能产生的故障。为防止绝缘光纤接口组件中金属压块与塑料外壳脱开,现有的塑料光纤接口组件中金属压块与塑料外壳仅通过粘胶固定。然而,粘胶提供粘接力有限,金属压块与塑料外壳仍然容易脱开,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存在质量隐患。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及光收发器,旨在解决现有绝缘光纤接口组件中金属压块与塑料外壳容易脱开(脱离)的问题。一种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中,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绝缘外壳,金属环;其中,所述绝缘外壳为具有通孔的筒状壳体,所述金属环收容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金属环与所述绝缘外壳形成铁塑一体结构;金属压块,所述金属压块包括:环形金属压块本体,导向管部;其中,所述环形金属压块本体与所述导向管部连接,所述导向管部与所述金属环过盈配合。所述的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中,所述金属环外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的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中,所述金属压块还包括:陶瓷套管,所述陶瓷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导向管部中,所述陶瓷套管的另一端向导向管部的外侧伸出;陶瓷插芯,所述陶瓷插芯收容于环形金属压块本体内和所述陶瓷套管中。所述的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中,所述导向管部包括:与所述环形金属压块本体连接的第一导向管部,与所述第一导向管部连接的第二导向管部;其中,所述第二导向管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导向管部的外径。所述的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中,所述凹槽的数量至少为2个。所述的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中,所述绝缘外壳为塑料绝缘外壳。所述的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中,所述通孔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收容有所述金属环,所述第二通孔收容有伸出所述导向管部的陶瓷套管。一种光收发器,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绝缘光纤接口组件。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金属压块与所述绝缘外壳通过所述金属环实现连接,其中所述金属压块与所述金属环过盈配合,可以有效避免所述金属环与所述金属压块在使用过程中脱开的问题。可见,本技术中所述金属压块与所述绝缘外壳不需要依靠粘胶实现连接,从而解决所述金属压块与所述绝缘外壳采用粘胶连接可靠性低的问题,同时组装过程中取消点胶工艺大大简化工艺,缩短流程,以及避免在组装过程中粘胶流向陶瓷套管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绝缘光纤接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绝缘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金属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金属环与所述绝缘外壳的铁塑一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金属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绝缘光纤接口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绝缘光纤接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外壳,2-金属环,3-金属压块,4-粘胶,111-第一通孔,112-第二通孔,113-第三通孔,211-金属环本体,212-凹槽,301-环形金属压块本体,302-导向管部,303-陶瓷套管,304-陶瓷插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及光收发器,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光收发器中,包含光发送接收电路,激光器二极管等发光元件,以及光纤接口组件。其中安装通过光收发器的壳体内的光纤接口组件,可以和对方光收发器模块进行光纤通信。如图1所示,现有的绝缘光纤接口组件中金属压块3与绝缘外壳1仅靠粘胶4固定,此种方案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金属压块3与绝缘外壳1仅靠粘胶4连接,由于粘胶4提供粘接力有限,导致金属压块3与绝缘外壳1容易脱开,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大质量隐患,产品可靠度比较低。2.金属压块3与绝缘外壳1为松配粘胶4固定,粘胶4(环氧胶)会沿金属压块3与绝缘外壳1之间的间隙向下流动,附着在陶瓷套管303壁上,进而影响产品性能。3.在生产制造绝缘光纤接口组件过程中,工艺繁琐,流程长,不利于成本管控。基于此,如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中,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绝缘外壳1,金属环2;其中,所述绝缘外壳1为具有通孔的筒状壳体,所述金属环2收容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金属环2与所述绝缘外壳1形成铁塑一体结构;金属压块3,所述金属压块3包括:环形金属压块本体301,导向管部302;其中,所述环形金属压块本体301与所述导向管部302连通,所述导向管302部与所述金属环2过盈配合。本技术所述金属压块3与所述绝缘外壳1通过所述金属环2实现连接,其中所述金属压块3与所述金属环2过盈配合,可以有效避免所述外壳与所述金属压块3在使用过程中脱开的问题。可见,本技术中所述金属压块3与所述绝缘外壳1不需要依靠粘胶4实现连接,从而解决所述金属压块3与所述绝缘外壳1采用粘胶4连接可靠性低的问题,同时组装过程中取消点胶工艺大大简化工艺,缩短流程,以及避免在组装过程中粘胶4流向陶瓷套管303的问题。如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金属环2能够保护所述绝缘外壳1。相对来说,金属材质的金属环2要比塑料材质的绝缘外壳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如抗冲击性能,强度性能。若直接采用所述金属压块3与所述绝缘外壳1过盈配合,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对所述绝缘外壳1造成破坏。因此,本技术在所述金属压块3与所述绝缘外壳1之间设置有金属环2,在实现过盈配合时保护所述绝缘外壳1。同时采用所述金属环2与所述金属压块3过盈配合,可以实现更加大的过盈量,进一步避免所述金属压块3与所述绝缘外壳1脱开的问题。所述金属环2收容于在所述通孔的内,具体是所述金属环2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连接。换句话说,所述绝缘外壳1套在所述金属环2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环2与所述绝缘外壳1为铁塑一体式结构,即所述绝缘外壳1在注塑时与金属环2做成铁塑一体结构,从而使两件紧密配合,保证结构强度。本技术将金属环2与所述绝缘外壳1形成铁塑一体式外壳,可大大简化工艺,缩短流程,降低组装成本。本技术在组装所述绝缘光纤接口组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动力压入法,实现所述金属压块3与所述金属环2过盈配合。如图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中,所述金属环2外侧壁设置有凹槽212。在注塑为铁塑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绝缘外壳,金属环;其中,所述绝缘外壳为具有通孔的筒状壳体,所述金属环收容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金属环与所述绝缘外壳形成铁塑一体结构;/n金属压块,所述金属压块包括:环形金属压块本体,导向管部;其中,所述环形金属压块本体与所述导向管部连接,所述导向管部与所述金属环过盈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绝缘外壳,金属环;其中,所述绝缘外壳为具有通孔的筒状壳体,所述金属环收容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金属环与所述绝缘外壳形成铁塑一体结构;
金属压块,所述金属压块包括:环形金属压块本体,导向管部;其中,所述环形金属压块本体与所述导向管部连接,所述导向管部与所述金属环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外侧壁设置有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光纤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压块还包括:
陶瓷套管,所述陶瓷套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导向管部中,所述陶瓷套管的另一端向导向管部的外侧伸出;
陶瓷插芯,所述陶瓷插芯收容于环形金属压块本体内和所述陶瓷套管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杰邓畅郁建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翔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翔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