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夹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097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夹合结构,涉及光纤连接器技术领域,用于夹合光纤,包括V槽件,可拆卸盖合于所述V槽件的压盖板,以及令所述V槽件与所述压盖板相夹合的弹性件;所述光纤夹合于所述压盖板和所述V槽件之间;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光纤连接器结构复杂,组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夹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光纤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夹合结构。
技术介绍
光纤连接器,也叫光纤适配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的器件,它是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随着光纤到户的普及,相应配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因此如何提高个配件的组装效率成为各厂家亟需解决的问题。常见的光纤连接器中实现预埋有一段光纤,工作人员到现场后对现场的线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后再与光纤连接器中预埋的光纤连接;现有的光纤连接器为了预留后续光纤的插入空间以及保证对预埋光纤的夹合稳定,往往采用了较为复杂的结构实现,不仅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且整体组装效率较低。因此,继续一种结构简单的光纤连接器,能够保证稳定夹合光纤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整体配件的快速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夹合结构,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光纤连接器结构复杂,组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夹合结构,用于夹合光纤,包括V槽件,可拆卸盖合于所述V槽件的压盖板,以及令所述V槽件与所述压盖板相夹合的弹性件;所述光纤夹合于所述压盖板和所述V槽件之间。优选的,所述弹性件截屏形状呈U字形,包括两个夹合所述V槽件和所述压盖板的弹性臂;在所述压盖板和所述V槽件上与所述弹性件接触的端面分别形成有供所述弹性臂末端嵌入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凹槽沿所述V槽件内的光纤的长度方向设置。优选的,在所述凹槽内沿所述光纤长度方向形成有若干个呈弧形的卡合槽;在所述弹性臂的末端形成有与所述卡合槽相配合的驼峰突起。优选的,所述光纤包括预设于V槽件内的预埋光纤,以及与所述预埋光纤现场连接的现场光纤;所述预埋光纤与所述现场光纤的连接处为接合点;所述凹槽以所述接合点为对称点,沿所述光纤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数量大于三个,其中一所述凹槽覆盖所述接合点,且以所述接合点为对称中心。优选的,两个所述驼峰突起的夹合方向与所述光纤轴心线处于同一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光纤夹合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拆卸;采用V槽件-压盖板-U形弹性件的结构,V槽件于压盖板夹合光纤,并在U形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夹持稳定;另外,为了便于结构的快速组装,采用凹槽、卡合槽、弹性件的驼峰突起等结构,使组装过程一步到位,对卡合点的位置也做了进一步的优化,最大限度保证对光纤夹合的稳定性与光纤自身连接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弹性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0、V槽件;11、预埋光纤;20、压盖板;30、弹性件;40、凹槽;41、卡合槽;50、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常见的光纤连接器内常预设有预埋光纤11,后续到达现场时再与现场光纤进行组装连接;现有的光纤连接器为了预留后续光纤的插入空间以及保证对预埋光纤11的夹合稳定,往往以较为复杂的结构实现,不仅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且后续整体组装效率低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请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夹合结构,包括V槽件10,可拆卸盖合于V槽件10的压盖板20,以及令V槽件10与压盖板20相夹合的弹性件30;具体的,光纤夹合于压盖板20和V槽件10之间。采用V槽件10与压盖板20的结构夹合光纤,并在其外部夹合由弹性件30,利用弹性件30的弹力作用保证夹合的稳定性;在需要插入现场光纤时,仅需掰开V槽件10与压盖板20即可腾出供现场光纤插入的空间,随后再松开,在弹性件30的弹力作用下继续恢复夹合状态,零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组装高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夹合结构的组装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请参见图4-5,图4为本技术的弹性件3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弹性件3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弹性件30截屏形状呈U字形,包括两个夹合V槽件10和压盖板20的弹性臂;在压盖板20和V槽件10上与弹性件30接触的端面分别形成有供弹性臂末端嵌入的凹槽40。工作人员先将V槽件10与压盖板20进行夹合后,再将其插入U形弹性件30的凹口50中,再未采用上述改进时,工作人员无法较好的控制弹性件30应设置的位置,弹性件30处于何处才是最佳的夹合位置;采用上述改进后,弹性臂末端于凹槽40的位置相对应,工作人员仅需将V槽件10-压盖板20沿着U形弹性件30的凹口50处推入,直至弹性臂末端嵌入凹槽40即到达了指定的位置。由上述工作原理可知,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组装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具体的,凹槽40沿V槽件10内的光纤的长度方向设置。实施例2实施例1中利用V槽件10与压盖板20上的凹槽40与弹性件30上弹性臂匹配,实现快速组装;此时凹槽40虽起到一定的卡合定位作用,但主要还是起到大范围的夹合,保证整体夹合的稳定,为了进一步精确夹合点的位置,同时进一步提高组装的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请参见图1-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夹合结构,包括V槽件10,可拆卸盖合于V槽件10的压盖板20,以及令V槽件10与压盖板20相夹合的弹性件30;光纤夹合于压盖板20和V槽件10之间;弹性件30截屏形状呈U字形,包括两个夹合V槽件10和压盖板20的弹性臂;在压盖板20和V槽件10上与弹性件30接触的端面分别形成有供弹性臂末端嵌入的凹槽40;凹槽40沿所述V槽件10内的光纤的长度方向设置。请参见图1-2,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凹槽40内沿光纤长度方向形成有若干呈弧形的卡合槽41。具体的,在弹性臂的末端形成有与卡合槽41相匹配的驼峰突起。本实施例在原有的凹槽40内进一步设置的弧形的卡合槽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夹合结构,用于夹合光纤,其特征在于:包括V槽件,可拆卸盖合于所述V槽件的压盖板,以及令所述V槽件与所述压盖板相夹合的弹性件;所述光纤夹合于所述压盖板和所述V槽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夹合结构,用于夹合光纤,其特征在于:包括V槽件,可拆卸盖合于所述V槽件的压盖板,以及令所述V槽件与所述压盖板相夹合的弹性件;所述光纤夹合于所述压盖板和所述V槽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夹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截屏形状呈U字形,包括两个夹合所述V槽件和所述压盖板的弹性臂;在所述压盖板和所述V槽件上与所述弹性件接触的端面分别形成有供所述弹性臂末端嵌入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夹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V槽件内的光纤的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夹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内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宇刘检虞德庆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庆赢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