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103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包括第一球阀、第一阻火器、气体选择阀、气液分离器、第一过滤器、抽吸泵、第二过滤器、流量计、氧浓度传感器、第二阻火器和第二球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油气分离技术以及透明储液罐直观观察,成功解决了飞机闭式燃油箱可能出现的燃油溢出导致的氧浓度测量故障率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测量设备的可靠性,确保了设备安全,同时获得更精准的测试数据,为类似试验台研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
本技术涉及激光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飞机燃油箱承载燃油,是可燃性物质,燃油箱内无油空间燃油蒸汽和空气混合气体遇点火源燃烧,由于燃烧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得燃油箱内压力急剧上升,从而导致燃油箱爆炸,造成机毁人亡。因此,飞机燃油箱的防火抑爆能力直接关系到飞机的生存能力,是飞机适航和安全关注的焦点。飞机燃油箱之所以被引爆,主要原因是燃油箱中存在燃烧所必须的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质(燃油)助燃剂(氧气)和点火源。燃油极易燃烧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燃油挥发进入燃油箱无油空间与空气混合并达到均匀状态,当燃油蒸汽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中的氧浓度超出安全氧浓度(一般燃油箱氧浓度上限值为9%),如遇点火源(例如油箱被击中等)即会发生燃烧。因此,控制燃油箱无油空间混合气体中氧气浓度在安全氧浓度范围以内,这样即使存在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剂和点火源,由于可燃物和助燃剂的混合浓度不在燃烧范围以内,也不具备燃烧的条件。为了提高飞机生存能力,在新型飞机上增加了机载制氧系统,对飞机发动机引气进行惰化,并将惰化气体引入燃油箱以提高飞机生存力。这也是国内飞机首次将这一技术应用至飞机上,是飞机燃油系统全新技术。在将系统应用至飞机之前,必须开展机载制氧系统地面模拟试验,以验证其功能及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其中燃油箱内气体氧浓度测量系统是开展试验必不可少的测量设备,该设备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是确保油箱惰化效果验证试验正常运行的保障条件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通过油气分离技术以及透明储液罐直观观察,成功解决了飞机闭式燃油箱可能出现的燃油溢出导致的氧浓度测量故障率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测量设备的可靠性,确保了设备安全,同时获得更精准的测试数据,为试验台研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包括第一球阀、第一阻火器、气体选择阀、气液分离器、第一过滤器、抽吸泵、第二过滤器、流量计、氧浓度传感器、第二阻火器和第二球阀;所述第一球阀与第一阻火器连接,第一阻火器通过气体选择阀与气液分离器连通,气液分离器与第一过滤器连接,第一过滤器连接与抽吸泵连接,抽吸泵与第二过滤器连接,第二过滤器与流量计连接,流量计与氧浓度传感器连接,氧浓度传感器与第二阻火器连接,第二阻火器与第二球阀连接;气液分离器与第一过滤器之间设有第一储液罐,第二过滤器还连接有第二储液罐,第一储液罐连接有第三球阀,第二储液罐连接有第四球阀。进一步的,气体选择阀采用三通阀,三通阀连接第一阻火器与气液分离器以外的进出口连接有第三过滤器。进一步的,第一过滤器与抽吸泵之间还连接有稳压稳流组件。进一步的,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采用透明储液罐。进一步的,抽吸泵两侧还连接有针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油气分离技术以及透明储液罐直观观察,成功解决了飞机闭式燃油箱可能出现的燃油溢出导致的氧浓度测量故障率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测量设备的可靠性,确保了设备安全,同时获得更精准的测试数据,为类似试验台研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球阀;2-第一阻火器;3-气体选择阀;4-气液分离器;5-第一过滤器;6-稳压稳流组件;7-抽吸泵;8-第二过滤器;9-流量计;10-氧浓度传感器;11-第二阻火器;12-第二球阀;13-第一储液罐;14-第三球阀;15-针阀;16-第二储液罐;17-第四球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包括第一球阀1、第一阻火器2、气体选择阀3、气液分离器4、第一过滤器5、抽吸泵7、第二过滤器8、流量计9、氧浓度传感器10、第二阻火器11和第二球阀12;所述第一球阀1与第一阻火器2连接,第一阻火器2通过气体选择阀3与气液分离器4连通,气液分离器4与第一过滤器5连接,第一过滤器5连接与抽吸泵7连接,抽吸泵7与第二过滤器8连接,第二过滤器8与流量计9连接,流量计9与氧浓度传感器10连接,氧浓度传感器10与第二阻火器11连接,第二阻火器11与第二球阀12连接;气液分离器4与第一过滤器5之间设有第一储液罐13,第二过滤器8还连接有第二储液罐16,第一储液罐13连接有第三球阀14,第二储液罐16连接有第四球阀17。气体选择阀3采用三通阀,三通阀连接第一阻火器与气液分离器以外的进出口连接有第三过滤器。三通阀用于切换标气与样气进入管路。第一过滤器5与抽吸泵7之间还连接有稳压稳流组件6。通过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经过过滤后由稳压稳流组件6进行处理,确保气体流量压力满足氧浓度传感器测量要求。第一储液罐13和第二储液罐16采用透明储液罐。可以观察分离出来的液体量的大小,当液体呈大量流线状的状态,说明气体中基本都是液体,必须将三通阀切断,以免大量液体进入系统。抽吸泵两侧还连接有针阀。在不需要抽吸泵提供抽气动力时,气流通过针阀输送,且当抽吸泵出现故障后,可应急打开该针阀,完成基本的测试任务。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燃油箱内的气体在取样点取出经管路进入氧浓度测量系统,通过三通阀(切换标气与样气进入管路;标气为环境空气)、阻火器进入气液分离器去除气体中液体,同时在气液分离器设计了透明储液罐,可以观察分离出来的液体量的大小,当液体呈大量流线状的状态,说明气体中基本都是液体,必须将三通阀切断,以免大量液体进入系统。在对管路内液体处理后当透明储液罐没有液体或者液体呈滴漏状态才能继续测量。通过气液分离器的气体经过过滤后由稳压稳流组件进行处理,确保气体流量压力满足氧浓度传感器测量要求,并通过增压泵(抽取样气,并对样气进行增压)后再次通过过滤分离器去除样气中的微小液滴及微粒等,进入流量计、氧浓度传感器进行测量,然后经阻火器引至室外排空。氧浓度传感器将检测信号传至氧含量检测仪及PLC进行测量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在本实施例中,提出的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通过油气分离技术以及透明储液罐直观观察,成功解决了飞机闭式燃油箱可能出现的燃油溢出导致的氧浓度测量故障率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测量设备的可靠性,确保了设备安全,同时获得更精准的测试数据,为试类似验台研制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球阀、第一阻火器、气体选择阀、气液分离器、第一过滤器、抽吸泵、第二过滤器、流量计、氧浓度传感器、第二阻火器和第二球阀;所述第一球阀与第一阻火器连接,第一阻火器通过气体选择阀与气液分离器连通,气液分离器与第一过滤器连接,第一过滤器连接与抽吸泵连接,抽吸泵与第二过滤器连接,第二过滤器与流量计连接,流量计与氧浓度传感器连接,氧浓度传感器与第二阻火器连接,第二阻火器与第二球阀连接;气液分离器与第一过滤器之间设有第一储液罐,第二过滤器还连接有第二储液罐,第一储液罐连接有第三球阀,第二储液罐连接有第四球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燃油箱氧浓度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球阀、第一阻火器、气体选择阀、气液分离器、第一过滤器、抽吸泵、第二过滤器、流量计、氧浓度传感器、第二阻火器和第二球阀;所述第一球阀与第一阻火器连接,第一阻火器通过气体选择阀与气液分离器连通,气液分离器与第一过滤器连接,第一过滤器连接与抽吸泵连接,抽吸泵与第二过滤器连接,第二过滤器与流量计连接,流量计与氧浓度传感器连接,氧浓度传感器与第二阻火器连接,第二阻火器与第二球阀连接;气液分离器与第一过滤器之间设有第一储液罐,第二过滤器还连接有第二储液罐,第一储液罐连接有第三球阀,第二储液罐连接有第四球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辉秦泽元杨恒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坤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