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罐试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94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34
储气罐试气装置,包括包括水箱、安装架、压水块、两组支架、两组旋转架、多组连接杆、压板、第二气缸组件和储气筒;安装架安装在水箱上,安装架上设有用于带动压水块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一气缸组件;两组旋转架分别转动设置在两组支架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旋转架,多组连接杆分别位于储气筒的两侧及底部,连接杆上滑动设有用于固定储气筒的卡箍组件;第二气缸组件的活塞杆穿过一组支架并转动连接压板;压板滑动设置在连接杆上,并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滑动;压板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出气端与储气筒的进气端连接,进气管上设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约了试压产品放入检测的时间,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便于对不同程度的产品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气罐试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储气罐试气装置。
技术介绍
储气筒为汽车制动系统中的气体储存装置;客车的制动系统一般采用压缩气体作为能源,进而促动制动器产生制动力,同时压缩气体也为其它系统如空气悬架、门泵、气囊座椅等提供能源;此时需要整车具有储存这些压缩气体的部件—储气筒,由于整车各系统对压缩气体的需求量较大且要求有适当的储备,故储气筒的容积也需求较大,随着客车的配置越来越丰富,零部件越来越多,底盘布置的空间也越紧张,储气筒的布置经常采用多个储气筒串联、单个储气筒容量小、分散布置。储气筒在投入市场进行正式使用之前需要对储气筒的气密性进行检测;现有的储气筒试气装置在检验时耗时长且不能试用与不同长度的产品;为此,本技术提出储气罐试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储气罐试气装置,本技术节约试压产品放入检测时间,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便于对不同程度的产品进行检测。(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储气罐试气装置,包括水箱、安装架、压水块、两组支架、两组旋转架、多组连接杆、压板、第二气缸组件和储气筒;安装架安装在水箱上,安装架上设有用于带动压水块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一气缸组件;第一气缸组件的活塞杆下降至最低位置状态下,压水块部分或完全没入水箱的液面下方;第一气缸组件的活塞杆上升至最高位置状态下,压水块下端位于水箱的液面上方;两组支架分别设置在水箱内部横向两端;两组旋转架分别转动设置在两组支架上;支架的中部设置第一通孔;旋转架的中部设置第二通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旋转架,多组连接杆分别位于储气筒的两侧及底部,连接杆上滑动设有用于固定储气筒的卡箍组件;第二气缸组件水平设置在水箱内,第二气缸组件穿过第一通孔,第二气缸组件的活塞杆穿过第二通孔并与压板转动连接;压板滑动设置在连接杆上,压板位于两组旋转架之间,并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滑动;压板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出气端与储气筒的进气端连接,进气管上设有控制阀。优选的,压板朝向储气筒的一侧端面上设置密封橡胶垫。优选的,卡箍组件包括上压紧架、下压紧架、固定杆、多组紧固螺栓和锁扣;上压紧架转动连接下压紧架,上压紧架上设有固定杆;上压紧架和下压紧架上均设有多组螺纹孔;多组紧固螺栓分别穿过多组螺纹孔,多组紧固螺栓朝向储气筒的端面均压紧储气筒;锁扣的一端转动连接固定杆,锁扣的另一端与其中一组连接杆扣合,形成固定机构;上压紧架与下压紧架闭合成环形,并套设在储气筒的外周;储气筒的一端贴紧一组旋转架,该旋转架位于远离第二气缸组件的一侧;储气筒的另一端朝向压板。优选的,旋转架以第二通孔的中轴线为基准转动,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同轴设置;同时,第一通孔的中轴线与第二气缸组件活塞杆的中轴线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中,启动第二气缸组件带动压板朝向储气筒移动,直至压板将储气筒压紧在一组旋转架上;转动上压紧架,将锁扣扣合在连接杆上,拧动多组紧固螺栓,使得多组紧固螺栓朝向储气筒移动,将储气筒固定在多组连接杆之间;通过进气管向储气筒内增压并维持稳定;第一气缸组件带动压水块向下移动,使得水箱内的水面上升,将进气管部分或完全淹没;转动两组旋转架,对进气管的泄露情况进行观察;对储气筒检测结束后,第一气缸组件带动压水块向上移动,水面下降到储气筒以下,由进气管排除储气筒内的气体,第二气缸组件带动压板远离储气筒移动,反向旋转多组紧固螺栓并将锁扣松开,取出储气筒;本技术节约试压产品放入检测时间,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便于对不同程度的产品进行检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储气罐试气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储气罐试气装置的侧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储气罐试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储气罐试气装置中压紧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水箱;2、安装架;3、压水块;4、第一气缸组件;5、支架;6、旋转架;7、连接杆;8、压板;9、密封橡胶垫;10、进气管;11、储气筒;12、第二气缸组件;131、上压紧架;132、固定杆;133、下压紧架;134、紧固螺栓;14、锁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储气罐试气装置,包括水箱1、安装架2、压水块3、两组支架5、两组旋转架6、多组连接杆7、压板8、第二气缸组件12和储气筒11;安装架2安装在水箱1上,安装架2上设有用于带动压水块3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一气缸组件4;第一气缸组件4的活塞杆下降至最低位置状态下,压水块3部分或完全没入水箱1的液面下方;第一气缸组件4的活塞杆上升至最高位置状态下,压水块3下端位于水箱1的液面上方;两组支架5分别设置在水箱1内部横向两端;两组旋转架6分别转动设置在两组支架5上;支架5的中部设置第一通孔;旋转架6的中部设置第二通孔;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旋转架6,多组连接杆7分别位于储气筒11的两侧及底部,连接杆7上滑动设有用于固定储气筒11的卡箍组件;第二气缸组件12水平设置在水箱1内,第二气缸组件12穿过第一通孔,第二气缸组件12的活塞杆穿过第二通孔并与压板8转动连接;压板8滑动设置在连接杆7上,压板8位于两组旋转架6之间,并沿连接杆7的长度方向滑动;压板8上设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的出气端与储气筒11的进气端连接,进气管10上设有控制阀。本技术中,启动第二气缸组件12带动压板8朝向储气筒11移动,直至压板8将储气筒11压紧在一组旋转架6上,并由卡箍组件对储气筒11进行夹紧;通过进气管10向储气筒11内增压并维持稳定;第一气缸组件4带动压水块3向下移动,使得水箱1内的水面上升,将进气管10部分或完全淹没;转动两组旋转架6,对进气管10的泄露情况进行观察;对储气筒11检测结束后,第一气缸组件4带动压水块3向上移动,水面下降到储气筒11以下,由进气管10排除储气筒11内的气体,第二气缸组件12带动压板8远离储气筒11移动,松开卡箍组件,将储气筒11取出;本技术节约试压产品放入检测时间,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便于对不同程度的产品进行检测。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压板8朝向储气筒1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密封橡胶垫9;密封橡胶垫9对储气筒11的进气端口和进气管10进行密封,提高了储气筒11的密封性,避免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也将储气筒11压紧,避免了压板8直接压紧储气筒11,对储气筒11造成损坏。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储气罐试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安装架(2)、压水块(3)、两组支架(5)、两组旋转架(6)、多组连接杆(7)、压板(8)、第二气缸组件(12)和储气筒(11);/n安装架(2)安装在水箱(1)上,安装架(2)上设有用于带动压水块(3)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一气缸组件(4);/n第一气缸组件(4)的活塞杆下降至最低位置状态下,压水块(3)部分或完全没入水箱(1)的液面下方;/n第一气缸组件(4)的活塞杆上升至最高位置状态下,压水块(3)下端位于水箱(1)的液面上方;/n两组支架(5)分别设置在水箱(1)内部横向两端;两组旋转架(6)分别转动设置在两组支架(5)上;支架(5)的中部设置第一通孔;旋转架(6)的中部设置第二通孔;/n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旋转架(6),多组连接杆(7)分别位于储气筒(11)的两侧及底部,连接杆(7)上滑动设有用于固定储气筒(11)的卡箍组件;/n第二气缸组件(12)水平设置在水箱(1)内,第二气缸组件(12)穿过第一通孔,第二气缸组件(12)的活塞杆穿过第二通孔并与压板(8)转动连接;/n压板(8)滑动设置在连接杆(7)上,压板(8)位于两组旋转架(6)之间,并沿连接杆(7)的长度方向滑动;/n压板(8)上设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的出气端与储气筒(11)的进气端连接,进气管(10)上设有控制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储气罐试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安装架(2)、压水块(3)、两组支架(5)、两组旋转架(6)、多组连接杆(7)、压板(8)、第二气缸组件(12)和储气筒(11);
安装架(2)安装在水箱(1)上,安装架(2)上设有用于带动压水块(3)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一气缸组件(4);
第一气缸组件(4)的活塞杆下降至最低位置状态下,压水块(3)部分或完全没入水箱(1)的液面下方;
第一气缸组件(4)的活塞杆上升至最高位置状态下,压水块(3)下端位于水箱(1)的液面上方;
两组支架(5)分别设置在水箱(1)内部横向两端;两组旋转架(6)分别转动设置在两组支架(5)上;支架(5)的中部设置第一通孔;旋转架(6)的中部设置第二通孔;
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连接两组旋转架(6),多组连接杆(7)分别位于储气筒(11)的两侧及底部,连接杆(7)上滑动设有用于固定储气筒(11)的卡箍组件;
第二气缸组件(12)水平设置在水箱(1)内,第二气缸组件(12)穿过第一通孔,第二气缸组件(12)的活塞杆穿过第二通孔并与压板(8)转动连接;
压板(8)滑动设置在连接杆(7)上,压板(8)位于两组旋转架(6)之间,并沿连接杆(7)的长度方向滑动;
压板(8)上设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的出气端与储气筒(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卫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亚华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