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86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包括有枪型本体和托把结构,所述托把结构沿枪型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托把结构包括有托柱和托把,所述托柱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枪型本体的尾端,其另一端伸入设置在托把内;所述托把呈向下倾斜的直角三角状;所述托把尾端包括弧状托板,所述托板向枪型本体前端凹陷设置,且托板凹陷曲线与人体肩部曲线相适应设置。从而使得手持枪型本体向上呈一定角度时,通过托板结构抵住在操作人员肩部,从而减轻操作人员手臂维持枪型本体倾斜状态所受作用力,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操作枪型本体更加省力、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人机管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
技术介绍
在将无人机管制设备制成枪型时,由于信号发生模块设置在枪型的前端,会造成整个装置重心偏前,这样保持手持管制设备向上呈一定角度发生干扰信号时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包括有枪型本体和托把结构,所述托把结构沿枪型本体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托把结构包括有托柱和托把,所述托柱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枪型本体的尾端,其另一端伸入设置在托把内;所述托把呈向下倾斜的直角三角状;所述托把尾端包括弧状托板,所述托板向枪型本体前端凹陷设置,且托板凹陷曲线与人体肩部曲线相适应设置;使得手持枪型本体向上呈一定角度时,通过托板结构抵住在操作人员肩部,从而减轻操作人员手臂维持枪型本体倾斜状态所受作用力,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操作枪型本体更加省力、舒适。更进一步地,所述托柱与枪型本体后端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后端面靠近顶部处向后设置有限位支撑柱,所述限位支撑柱外侧环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通过固定孔将第一连接块固定设置在枪型本体尾端;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支撑柱与限位孔紧密配合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块上靠近其底部下方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栓穿过第二固定孔将第二连接块与第一连接块固定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孔孔壁上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呈半圆弧状;所述限位支撑柱上设置有与相配合的凸起,在所述限位支撑柱穿过限位孔,所述凸起卡设在凹槽内。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块后端面上设置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与第二连接块宽度相配合设置;所述连接腔与限位孔同轴设置;所述托柱端部插入设置在连接腔内,并与连接腔螺纹连接设置;所述托把设置有与托柱相配合设置的套筒,所述托柱后端插入设置在套筒内,且所述托柱与套筒固定设置,这样有利于托把结构的快速安装和拆卸。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弧状保护板,所述保护板的横截面呈半圆弧状设置;所述保护板覆盖设置在托把上表面,且所述保护板下表面与托把上表面间隙设置;所述保护板两侧设置有第三固定孔,通过所述第三固定孔固定设置在托把上;这样样保护板7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同时起到保护托把的作用。更进一步地,所述托把重心部位设置有贯穿其两侧的背带孔。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设备的托把结构通过托板抵住在操作人员肩部,从而减轻操作人员手臂维持枪型本体倾斜状态所受作用力,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操作枪型本体更加省力、舒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无人机管制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托板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在枪型本体后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包括有枪型本体1和托把结构2,所述托把结构2沿枪型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托把结构2包括有托柱3和托把4,所述托柱3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枪型本体1的尾端,其另一端伸入设置在托把4内;所述托把4呈向下倾斜的直角三角状;所述托把4尾端包括弧状托板5,所述托板5向枪型本体1前端凹陷设置,且托板5凹陷曲线与人体肩部曲线相适应设置,通过托板5抵住在操作人员肩部,从而减轻操作人员手臂维持枪型本体1倾斜状态所受作用力,从而使得操作人员操作枪型本体1更加省力、舒适。所述托柱3与枪型本体1后端之间通过连接结构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结构6大小与枪型本体1后端面大小相同;所述连接结构6包括有第一连接块61和第二连接块62,所述第二连接块62后端面上端部位设置有连接腔623,所述连接腔623与限位孔621同轴设置;所述连接腔623与第二连接块62宽度相配合设置,所述托柱3端部插入设置在连接腔623内,并与连接腔623螺纹连接设置;这样设置的连接结构3使枪型本体1后端能够平滑连接托把结构2,从而保持枪型本体1的整体美观。所述托把4设置有与托柱3相配合设置的套筒41,所述托柱3后端插入设置在套筒41内,且所述托柱3与套筒41固定设置,这样设置便于托柱3与套筒41的拆卸和安装。所述第一连接块61后端面靠近顶部处向后设置有限位支撑柱610,所述限位支撑柱610外侧环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611,通过固定孔611将第一连接块61固定设置在枪型本体1尾端;所述第二连接块62上设置有限位孔621,所述限位支撑柱610与限位孔621紧密配合设置;所述限位孔621孔壁上设置有若干凹槽6211,所述凹槽6211呈半圆弧状;所述限位支撑柱610上设置有与相配合的凸起6101,在所述限位支撑柱610穿过限位孔621,所述凸起6101卡设在凹槽6211内;这样使得限位支撑柱610与限位孔621的配合更紧密不易松动。这样设置使得第二连接块62只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块61沿限位支撑柱610的轴线方向移动,而不能够向其他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连接块62上靠近其底部下方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孔622,通过螺栓穿过第二固定孔622将第二连接块62与第一连接块61固定设置,又通过螺栓固定使得第二连接块62不能够相对第一连接块61沿轴线运动。最终实现第二连接块62与第一连接块61紧密连接的同时拆卸也非常方便。还包括有弧状保护板7,所述保护板7的横截面呈半圆弧状设置;所述保护板7覆盖设置在托把4上表面,且所述保护板7下表面与托把4上表面间隙设置;这样保护板7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同时起到保护托把4的作用;所述保护板7两侧设置有第三固定孔71,通过所述第三固定孔71固定设置在托把4上。所述托把4重心部位设置有贯穿其两侧的背带孔42,穿过背带孔42连接背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枪型本体(1)和托把结构(2),所述托把结构(2)沿枪型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托把结构(2)包括有托柱(3)和托把(4),所述托柱(3)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枪型本体(1)的尾端,其另一端伸入设置在托把(4)内;所述托把(4)呈向下倾斜的直角三角状;所述托把(4)尾端包括弧状托板(5),所述托板(5)向枪型本体(1)前端凹陷设置,且托板(5)凹陷曲线与人体肩部曲线相适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枪型本体(1)和托把结构(2),所述托把结构(2)沿枪型本体(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托把结构(2)包括有托柱(3)和托把(4),所述托柱(3)的一端可拆卸设置在枪型本体(1)的尾端,其另一端伸入设置在托把(4)内;所述托把(4)呈向下倾斜的直角三角状;所述托把(4)尾端包括弧状托板(5),所述托板(5)向枪型本体(1)前端凹陷设置,且托板(5)凹陷曲线与人体肩部曲线相适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柱(3)与枪型本体(1)后端之间通过连接结构(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结构(6)包括有第一连接块(61)和第二连接块(62),所述第一连接块(61)后端面靠近顶部处向后设置有限位支撑柱(610),所述限位支撑柱(610)外侧环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孔(611),通过固定孔(611)将第一连接块(61)固定设置在枪型本体(1)尾端;所述第二连接块(62)上设置有限位孔(621),所述限位支撑柱(610)与限位孔(621)紧密配合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块(62)上靠近其底部下方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孔(622),通过螺栓穿过第二固定孔(622)将第二连接块(62)与第一连接块(61)固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无人机管制装置的托把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颖闫廷廷翟智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遥感天域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