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76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位于风叶与发热组件之间的后网罩上还设有一段径向进风通道,后网罩的前端形成一段密闭环形风道,密闭环形风道与径向进风通道同轴连接,径向进风通道上设有多个轴向设置的隔条,相邻两隔条之间形成径向进风间隙,径向进风通道处还设有筒状挡风环,挡风环与整个径向进风通道表面贴合,且可沿着径向进风通道的圆周面旋转;挡风环为格栅结构,其上设有呈轴向设置的多个栅条;挡风环上的栅条旋转至径向进风间隙位置时,将径向进风通道上的径向进风间隙关闭,挡风环上的栅条旋转至隔条位置时,将径向进风通道上的径向进风间隙打开,可以完全避免在暖风时掺杂冷风的现象,有效改善用户体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
技术介绍
取暖器或者风扇都是现代家庭必备电器,目前市面上要么是单一的取暖器,要么是单一的风扇,而真正能将取暖器取暖和风扇吹风的功能兼顾一身的产品少之又少,特别是冷暖型的循环扇。冷暖型循环扇既可以作为取暖器使用,也可以作为风扇使用,冷暖兼顾,实现了一机多用。由于冷暖型循环扇,因其产品结构固定,轴流风叶都是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同步进风,其进风风量大。当需要出暖风时,吹出来的热风中还掺杂有冷风,特别是整个前网的周边,体感不是很理想。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6903897中公开了一种自然风/暖风两用电循环扇,在作为取暖器使用时,径向的进风没有经过发热体,因此,吹出来的热风中明显掺杂有冷风,且风力较强,给用户的体感不理想。为了改善轴流风叶在冷暖循环扇中所存在的取暖问题,亟需对现有的冷暖循环扇进行结构优化,在不影响冷风风量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取暖时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轴流式冷暖循环扇所存在的取暖风量大且掺杂有未加热的冷风,造成体感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既能实现冷风风量的调节,且能很好地提高取暖体感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包括后网罩、驱动装置、发热组件和风叶,所述驱动装置和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后网罩内,所述驱动装置的转轴贯穿所述发热组件后与所述风叶连接;位于所述风叶与所述发热组件之间的所述后网罩上还设有一段径向进风通道,所述后网罩的前端形成一段密闭环形风道,所述密闭环形风道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同轴连接,所述径向进风通道上设有多个轴向平行设置的隔条,相邻两隔条之间形成径向进风间隙,所述径向进风通道处还设有筒状挡风环,所述挡风环与整个所述径向进风通道表面相贴合,且可沿着所述径向进风通道的圆周面旋转;所述挡风环为格栅结构,其上设有呈轴向设置的多个栅条;所述挡风环上的栅条旋转至所述径向进风间隙位置时,将所述径向进风通道上的径向进风间隙关闭,所述挡风环上的栅条旋转至所述隔条位置时,将所述径向进风通道上的径向进风间隙打开。进一步地,所述径向进风通道上的隔条在圆周方向上呈等间距设置,所述挡风环上的栅条在圆周方向上呈等间距设置,相邻两所述栅条之间的中心距离与相邻两所述径向进风间隙的中心距离相等,且所述栅条的长度和宽度大于所述径向进风间隙的长度和宽度。所述径向进风通道上的隔条设置于所述后网罩的局部位置或整个圆周位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挡风环套置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的外侧面,所述密闭环形风道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的连接端设有用于旋转定位所述挡风环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密闭环形风道上的环状凹槽及设置于所述挡风环内侧面上的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置于所述环状凹槽中,所述挡风环旋转时,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环状凹槽呈滑动连接。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支架和发热体,所述发热支架内形成一周向密闭的轴向通风道,所述发热体固定于所述发热支架的轴向通风道内,且所述发热支架与所述后网罩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使所述风叶所产生的风经所述轴向通风道、发热体进入所述密闭环形风道中排出。所述轴向通风道为一锥形风道,在趋向所述风叶的方向上,所述轴向通风道的通风横断面尺寸逐渐减少。所述后网罩的前端内侧还设有一前网,所述前网的外圆面与所述密闭环形风道的内侧面间形成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径向进风通道开启时,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风叶旋转所产生的轴向风和径向风经所述前网排出。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A.本技术在后网罩的径向进风通道位置设置了可旋转的挡风环,挡风环上的栅条旋转至隔条位置或径向进风间隙位置时,对径向进风通道执行开启和关闭,实现在冷风和暖风之间进行切换使用,可以完全避免在暖风时掺杂冷风的现象,有效改善用户体感;同时,在冷风时,还可以利用挡风环的旋转位置对径向进风通道的径向进风间隙大小进行调节,通过径向冷风进风量的调节,实现对出风总量的控制,体验感更强。B.本技术通过建立锥形的轴向通风道,有效收集周围空气形成进风气流,并集中均匀吹出,吹风感更强,且结构简洁,结构形式新颖,通过挡风环的圆周转动,实现径向进风通道的开合控制,很好地对径向进风量进行调控,同时不减少轴向通风道的进风量,使用户在取暖时获得更柔和的体验。C.本技术通过设置挡风环,配套建立锥形轴向通风道,除了充分优化产品暖风状态下的性能,同时让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快速升温,缩短升温时间,让使用者可以最短时间内得到温暖,体验更舒畅。D.本技术结构简单,采用旋转错位的调节方式,在成本上低廉有优势,产品生产工艺上同样简单、易操作;且对产品外形上无更多的限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冷暖循环扇的侧视图;图2是挡风环脱离机体的立体示意图(转动示意图、轴线示意图);图3是机体剖视图;图4是挡风环打开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挡风环打开时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6是挡风环打开时,径向通道打开状态的剖视图(包括局部放大);图7是挡风环关闭时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挡风环关闭时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图9是挡风环关闭时,径向进风通道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包括局部放大);图中标识如下:1-后网罩11-径向进风通道,111-隔条12-密闭环形风道2-驱动装置21-电机,22-电机罩3-发热组件31-发热支架,32-发热体4-风叶5-挡风环,51-栅条6-连接结构61-环状凹槽,62-定位凸起7-前网,71-前网环面;a-径向进风间隙,b-轴向通风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包括后网罩1、驱动装置2、发热组件3和风叶4,驱动装置2和发热组件3设置于后网罩1内,驱动装置2的转轴贯穿发热组件3后与风叶4连接;位于风叶4与发热组件3之间的后网罩1上还设有一段径向进风通道11,在后网罩1的前端形成一段密闭环形风道12,密闭环形风道12与径向进风通道11同轴连接,径向进风通道11上设有多个轴向平行设置的隔条111,相邻两隔条111之间形成径向进风间隙a,径向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包括后网罩(1)、驱动装置(2)、发热组件(3)和风叶(4),所述驱动装置(2)和发热组件(3)设置于所述后网罩(1)内,所述驱动装置(2)的转轴贯穿所述发热组件(3)后与所述风叶(4)连接;位于所述风叶(4)与所述发热组件(3)之间的所述后网罩(1)上还设有一段径向进风通道(11),所述后网罩(1)的前端形成一段密闭环形风道(12),所述密闭环形风道(12)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同轴连接,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上设有多个轴向设置的隔条(111),相邻两隔条(111)之间形成径向进风间隙(a),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处还设有筒状挡风环(5),所述挡风环(5)与整个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表面贴合,且可沿着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的圆周面旋转;所述挡风环(5)为格栅结构,其上设有呈轴向设置的多个栅条(51);所述挡风环(5)上的栅条(51)旋转至所述径向进风间隙(a)位置时,将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上的径向进风间隙(a)关闭,所述挡风环(5)上的栅条(51)旋转至所述隔条(111)位置时,将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上的径向进风间隙(a)打开。/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510 CN 20201038960301.一种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包括后网罩(1)、驱动装置(2)、发热组件(3)和风叶(4),所述驱动装置(2)和发热组件(3)设置于所述后网罩(1)内,所述驱动装置(2)的转轴贯穿所述发热组件(3)后与所述风叶(4)连接;位于所述风叶(4)与所述发热组件(3)之间的所述后网罩(1)上还设有一段径向进风通道(11),所述后网罩(1)的前端形成一段密闭环形风道(12),所述密闭环形风道(12)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同轴连接,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上设有多个轴向设置的隔条(111),相邻两隔条(111)之间形成径向进风间隙(a),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处还设有筒状挡风环(5),所述挡风环(5)与整个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表面贴合,且可沿着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的圆周面旋转;所述挡风环(5)为格栅结构,其上设有呈轴向设置的多个栅条(51);所述挡风环(5)上的栅条(51)旋转至所述径向进风间隙(a)位置时,将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上的径向进风间隙(a)关闭,所述挡风环(5)上的栅条(51)旋转至所述隔条(111)位置时,将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上的径向进风间隙(a)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上的隔条(111)在圆周方向上呈等间距设置,所述挡风环(5)上的栅条(51)在圆周方向上呈等间距设置,相邻两所述栅条(51)之间的中心距离与相邻两所述径向进风间隙(a)的中心距离相等,且所述栅条(51)的长度和宽度大于所述径向进风间隙(a)的长度和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风可调节的冷暖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进风通道(11)上的隔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伴来庞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