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60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板翅式换热器领域,具体是一种法兰组件,包括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第二法兰部件设置有法兰板和第一环状部,其中,第一环状部具有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法兰板可覆盖容置腔;第一法兰部件可设置于容置腔内。在第一法兰部件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的厚度相同、且第二法兰部件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心的安装法兰的厚度相同的条件下,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实际安装之后的厚度,小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实际安装之后的厚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法兰组件
本技术涉及板翅式换热器领域,具体是一种法兰组件。
技术介绍
板翅式换热器通常采用隔板、翅片、封条和连接法兰组成,其中,连接法兰的作用是连接外部的管路。外部的管路上通常设置有安装法兰,安装法兰的安装孔和连接法兰的连接孔相互对应。板翅式换热器经常设置于比较狭小的空间内,例如汽车的发动机仓、风力发电机的散热仓等。在狭小的空间内,如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的组装方式,两个法兰的厚度比较大,占据了宝贵的安装空间。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法兰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法兰组件,包括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所述第二法兰部件设置有法兰板和第一环状部,其中,所述第一环状部具有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所述第一环形端面和所述第二环形端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法兰板可覆盖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法兰部件可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状部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所述第一法兰部件上设置有多个螺纹盲孔,其中,所述螺纹盲孔的数量和所述螺纹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的轴心线可与其中一个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心线重合,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可与其中一个所述螺纹通孔相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法兰部件还包括第二环状部;所述第二环状部设置于所述法兰板上,其中,所述第二环状部和所述第一环状部分别位于所述法兰板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部件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相互平行且留有间距,其中,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所述第一环状部可覆盖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部件的两个端面分别为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所述尾部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状焊料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部件呈圆锥台状;所述头部端面和所述尾部端面分别呈圆环状,其中,所述头部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尾部端面的直径;所述第二法兰部件呈圆锥筒状;其中,所述第一环状部呈圆锥环状;所述第一环形端面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端面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法兰部件的母线与所述尾部端面的夹角为45°~6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法兰部件的母线与所述第二环形端面的夹角为45°~60°。进一步的,所述螺纹盲孔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法兰部件的母线。进一步的,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心线垂直于所述第二法兰部件的母线。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法兰组件,在第一法兰部件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的厚度相同、且第二法兰部件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心的安装法兰的厚度相同的条件下,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实际安装之后的厚度,小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实际安装之后的厚度。通过第一法兰部件可容纳于第二法兰部件的容置腔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的组合厚度明显减少,从而实际减少了板翅式换热器和管路的连接方式所占据的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法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法兰组件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法兰组件。参见图1和图2,一种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第二法兰部件2设置有法兰板201和第一环状部202,其中,第一环状部202具有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法兰板201可覆盖容置腔;第一法兰部件1可设置于容置腔内。其中,第一法兰部件1实际设置于板翅式换热器上,第二法兰部件2可盖合在第一法兰部件1上;具体的说,第一法兰部件1可通过钎焊的方式,实际焊接于板翅式换热器的口部,而第二法兰部件2的容置腔用于容纳第一法兰部件1。第二法兰部件2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在实际使用时,管路应当焊接或固定设置于通孔处,也就是说,管路的管腔应当与通孔相通,但管路的管口边缘应当与通孔之间形成密封。第一法兰部件1的中心处同样设置有通孔,在实际使用时,通孔与前述的板翅式换热器的口部相通,第一法兰部件1与板翅式换热器之间的缝隙应当形成密封状态;如果第一法兰部件1通过钎焊的方式焊接与板翅式换热器的口部处,那么,钎焊的焊料应当为密封前述‘缝隙’的密封结构。现有技术中,设置于板翅式换热器上的连接法兰与管路的安装法兰的厚度为: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的厚度之和、或者连接法兰、密封垫片与安装法兰的厚度之和。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板翅式换热器上的第一法兰部件1与第二法兰部件2的厚度为:第二法兰部件2的厚度、或者为第二法兰部件2与一部分第一法兰部件1的厚度之和。显而易见的,在第一法兰部件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的厚度相同、且第二法兰部件的厚度与现有技术中心的安装法兰的厚度相同的条件下,本实施例提供的法兰组件,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实际安装之后的厚度,小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实际安装之后的厚度。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法兰组件,通过第一法兰部件可容纳于第二法兰部件的容置腔内,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连接法兰和安装法兰,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的组合厚度明显减少,从而实际减少了板翅式换热器和管路的连接方式所占据的空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与管路的连接方式,存在着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法兰部件1可容纳于第二法兰部件2的容置腔内,如何在第一法兰部件1和第二法兰部件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二者连接的孔型结构,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参见图2,第一环状部202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203;第一法兰部件1上设置有多个螺纹盲孔101,其中,螺纹盲孔101的数量和螺纹通孔203的数量相同,且任一个螺纹盲孔101的轴心线可与其中一个螺纹通孔203的轴心线重合,任一个螺纹盲孔101可与其中一个螺纹通孔203相通。其中,设置在第一环状部202上的任一个螺纹通孔203分别穿透第一环状部202,螺纹通孔203与第一环状部202形成两个口部,螺纹通孔203内设置有内螺纹。应当理解的是,螺纹通孔203的轴心线应当与第一环状部202的轴心线呈交叉状,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环状部202的轴心线设置在竖直方向上,那么,螺纹通孔203的轴心线应当相对于竖直方向呈倾斜状态或垂直状态。这种设置方式下,在使用采用螺丝连接于螺纹通孔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n所述第二法兰部件设置有法兰板和第一环状部,其中,所述第一环状部具有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所述第一环形端面和所述第二环形端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法兰板可覆盖所述容置腔;/n所述第一法兰部件可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法兰部件和第二法兰部件;
所述第二法兰部件设置有法兰板和第一环状部,其中,所述第一环状部具有第一环形端面和第二环形端面,所述第一环形端面和所述第二环形端面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法兰板可覆盖所述容置腔;
所述第一法兰部件可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部上设置有多个螺纹通孔;
所述第一法兰部件上设置有多个螺纹盲孔,其中,所述螺纹盲孔的数量和所述螺纹通孔的数量相同,且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的轴心线可与其中一个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心线重合,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可与其中一个所述螺纹通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法兰部件还包括第二环状部;
所述第二环状部设置于所述法兰板上,其中,所述第二环状部和所述第一环状部分别位于所述法兰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法兰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部件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
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相互平行且留有间距,其中,任一个所述螺纹盲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光阳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