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控制阀及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56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下料控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料控制阀及烘干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筒状的上基座与下基座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贯穿缝,采用阀板在贯穿缝内通过,实现下料漏斗下料口的完全打开和完全闭合。整个调整过程中,物料经过阀板与上基座或下基座内壁之间的唯一缝隙落下,调节方便,且物料下落速度调整比较精细,便于实现添料速度的精确控制。设置弹性定位装置与第一定位凹坑和第二定位凹坑,便于固定全开状态和完全闭合状态,设置第三定位凹坑,便于实现不同的开合程度控制,从而达到不同梯度的下料速度控制。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很低,大大降低了烘干机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料控制阀及烘干机
本技术属于下料控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料控制阀及烘干机。
技术介绍
下料漏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常用于粉状或颗粒状物料的卸料。为了控制下料速度和下料量,一般在下料漏斗底部出料口设置卸料阀,卸料阀包括阀板和转盘,阀板设置在阀体内,通过旋转转盘控制阀板在阀体内的开合,从而实现卸料。该型卸料阀在使用过程中,阀板在阀体内旋转开合很容易挤压颗粒状物料,使其粉碎,且阀板在阀体内,阀板的两侧分别与阀体之间形成下料通道,两路下料通道同时变大或缩小,对于颗粒状物料,当下料通道变大至可以漏下物料时,由于调整过程中下料通道同时变大或缩小,造成下料通道通过能力调节过快,不利于精密下料调节;由于阀板始终在阀体内,会阻碍一些物料的通过,不能实现100%全开。且该类型阀门由于结构复杂,采购成本较高,增加下料漏斗的物料成本。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料控制阀及烘干机,以至少解决目前下料漏斗卸料阀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下料调节不够精密不能实现通道完全开合(即全开)的问题。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料控制阀,所述下料控制阀包括:上基座,所述上基座为筒状,所述上基座和下料漏斗的下料口连通;下基座,所述下基座为筒状,所述下基座与所述上基座连接,且所述下基座与上述上基座的的一侧壁连接处设置有贯穿缝;阀板,所述阀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基座和所述下基座铰接,所述阀板绕一端的铰接点旋转,在所述贯穿缝内移动实现所述上基座和所述下基座管口的开合;所述下基座上设置有弹性定位装置,所述弹性定位装置的一端弹性伸出所述下基座的上表面至所述贯穿缝内,所述弹性定位装置的顶部为圆球形;所述阀板上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凹坑和第二定位凹坑,所述第一定位凹坑和所述第二定位凹坑、所述弹性定位装置与所述阀板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当所述阀板位于所述弹性定位装置顶抵在所述第一定位凹坑内时,所述阀板封堵所述上基座的开口;当所述阀板位于所述弹性定位装置顶抵在所述第二定位凹坑内时,所述上基座的开口全通。在如上所述的下料控制阀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阀板上距离所述铰接点的远端设置有手柄,便于通过所述手柄调节所述阀板的开合。在如上所述的下料控制阀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阀板包括第一半圆板和第二半圆板,所述第一半圆板与所述第二半圆板的直边连接;所述第一半圆板的半径不小于所述上基座的开口半径,所述第二半圆板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上基座的开口半径。在如上所述的下料控制阀中,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为半圆环状,所述垫板的外轮廓大圆弧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上基座的外径,所述垫板的小圆弧的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上基座的开口半径,且所述垫板的小圆弧的半径小于所述上基座的外径;所述垫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阀板的厚度。在如上所述的下料控制阀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阀板的第一半圆板的圆弧半径与所述垫板的小圆弧半径相匹配。在如上所述的下料控制阀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定位凹坑和所述第二定位凹坑之间的所述阀板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凹坑,多个所述第三定位凹坑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定位凹坑、所述第一定位凹坑与上述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在如上所述的下料控制阀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基座内设置有转轴安装下孔,所述上基座内设置有转轴安装上孔,所述转轴安装下孔与上述转轴安装上孔之间对应设置,所述转轴安装下孔和所述转轴安装上孔内设置有转轴,所述阀板绕所述转轴旋转。一种烘干机,所述烘干机包括加料装置和烘干装置,所述加料装置用于将待烘干物料添加至所述烘干装置内烘干,所述加料装置包括下料漏斗和下料控制阀,所述下料控制阀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下料控制阀。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筒状的上基座与下基座连接,并在连接处设置贯穿缝,采用阀板在贯穿缝内通过,实现下料漏斗下料口的完全打开和完全闭合。整个调整过程中,物料经过阀板与上基座或下基座内壁之间的唯一缝隙落下,调节方便,且物料下落速度调整比较精细,便于实现添料速度的精确控制。设置弹性定位装置与第一定位凹坑和第二定位凹坑,便于固定全开状态和完全闭合状态,设置第三定位凹坑,便于实现不同的开合程度控制,从而达到不同梯度的下料速度控制。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很低,大大降低了烘干机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上基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基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料控制阀闭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下料控制阀全开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加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阀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基座安装孔;2、上基座安装孔;3、转轴安装下孔;4、转轴安装上孔;5、上基座;6、下基座;7、垫板;8、阀板;9、手柄;10、第一定位凹坑;11、第二定位凹坑;12、第三定位凹坑;13、弹性定位装置;14、下料漏斗;15、定位装置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提供一种下料控制阀,下料控制阀包括:上基座5,上基座5为筒状,上基座5和下料漏斗14的下料口连通;下基座6,下基座6为筒状,下基座6与上基座5连接,且下基座6与上基座5的的一侧壁连接处设置有贯穿缝(贯穿缝指该缝隙贯穿上基座5或下基座6的筒壁内外);阀板8,阀板8的一端与上基座5和下基座6铰接,阀板8绕一端的铰接点(即下述的转轴)旋转,在贯穿缝内移动实现上基座5和下基座6管口的开合;下基座6上设置有弹性定位装置13,弹性定位装置13的一端弹性伸出下基座6的上表面至贯穿缝内,弹性定位装置13的顶部为圆球形;阀板8上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凹坑10和第二定位凹坑11,第一定位凹坑10和第二定位凹坑11、弹性定位装置13与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料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控制阀包括:/n上基座,所述上基座为筒状,所述上基座和下料漏斗的下料口连通;/n下基座,所述下基座为筒状,所述下基座与所述上基座连接,且所述下基座与上述上基座的一侧壁连接处设置有贯穿缝;/n阀板,所述阀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基座和所述下基座铰接,所述阀板绕一端的铰接点旋转,在所述贯穿缝内移动实现所述上基座和所述下基座管口的开合;/n所述下基座上设置有弹性定位装置,所述弹性定位装置的一端弹性伸出所述下基座的上表面至所述贯穿缝内,所述弹性定位装置的顶部为圆球形;/n所述阀板上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凹坑和第二定位凹坑,所述第一定位凹坑和所述第二定位凹坑、所述弹性定位装置与所述阀板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当所述阀板位于所述弹性定位装置顶抵在所述第一定位凹坑内时,所述阀板封堵所述上基座的开口;当所述阀板位于所述弹性定位装置顶抵在所述第二定位凹坑内时,所述上基座的开口全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料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控制阀包括:
上基座,所述上基座为筒状,所述上基座和下料漏斗的下料口连通;
下基座,所述下基座为筒状,所述下基座与所述上基座连接,且所述下基座与上述上基座的一侧壁连接处设置有贯穿缝;
阀板,所述阀板的一端与所述上基座和所述下基座铰接,所述阀板绕一端的铰接点旋转,在所述贯穿缝内移动实现所述上基座和所述下基座管口的开合;
所述下基座上设置有弹性定位装置,所述弹性定位装置的一端弹性伸出所述下基座的上表面至所述贯穿缝内,所述弹性定位装置的顶部为圆球形;
所述阀板上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凹坑和第二定位凹坑,所述第一定位凹坑和所述第二定位凹坑、所述弹性定位装置与所述阀板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当所述阀板位于所述弹性定位装置顶抵在所述第一定位凹坑内时,所述阀板封堵所述上基座的开口;当所述阀板位于所述弹性定位装置顶抵在所述第二定位凹坑内时,所述上基座的开口全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上距离所述铰接点的远端设置有手柄,便于通过所述手柄调节所述阀板的开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包括第一半圆板和第二半圆板,所述第一半圆板与所述第二半圆板的直边连接;所述第一半圆板的半径不小于所述上基座的开口半径,所述第二半圆板的半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恒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蓝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