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42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活动扇叶、固定杆、至少一个调节杆、至少一个防合板,固定杆竖直的固定在调节风窗的风窗的中部,调节杆水平的固定在固定杆上,防合板能够调节的连接在调节杆上,活动扇叶的一侧铰接在固定杆上,正常通风时,固定杆两侧的活动扇叶形成V型结构,并抵接在防合板上,有逆向风时,固定杆两侧的活动扇叶展开并紧贴调节风窗的门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逆向风流作为动力,无需其他动力辅助,实现逆向隔断的整体自动控制,有效地增强安全机能,提高安全防护作用;结构合理,配件简单,轻便灵活,便于安装、动作安全可靠、推广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下调节风窗,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安全防护措施有关要求,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必须设置设置反向风门,通过反向风门的调节风窗必须设有逆向隔断装置;从而控制发生突出时的有害气体沿调节风窗直接进入进风系统。按照常规的方法,都是采用反向吊盖作为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就是在调节风窗的回风侧安装反向吊盖,再将反向吊盖打开并用铁丝固定。使用这种方法,反向吊盖是被固定的,当发生突出的事故时,反向吊盖不易自动关闭,很难起到自动防止风流逆向的作用。或如申请号:201520716919.0,一种风流反向逆止的调节风窗,在调节风窗框上设置一个回转机构,回转机构主要包括转动轴、转动轴套、调节扇、关闭扇、连杆;转动轴套固定在风窗框上,关闭扇与转动轴固定成一体,关闭扇通过连杆与调节扇相连,形成一个沿风窗框一端转动的回转机构。使用过程中,因初始时,风流流动方向7与关闭扇6的开启方向相同,关闭扇6处于正常敞开状态,风流正常通过调节风窗关闭扇,关闭扇紧贴风窗框上,致使,出现反向流动的风后,并不容易将关闭扇关上,起不到逆向截止的作用。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现有的逆向隔断装置不能实现自动关闭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活动扇叶、固定杆、至少一个调节杆、至少一个防合板,固定杆竖直的固定在调节风窗的风门的中部,调节杆水平的固定在固定杆上,防合板能够调节的连接在调节杆上,活动扇叶的一侧铰接在固定杆上,正常通风时,固定杆两侧的活动扇叶形成V型结构,并抵接在防合板上,有逆向风时,固定杆两侧的活动扇叶展开并紧贴调节风窗的门框。本技术通过活动扇叶活动连接在固定杆上,能够在风的作用下自动转动,又通过防合板在正常通风时,活动扇叶保持一定的夹角,使其在逆向风来袭时,能够更容易将活动扇叶分开,本技术可以实现风流逆向时,逆向隔断装置自动关闭,无需人为操作,方便实用;采用逆向风流作为动力,无需其他动力辅助,实现逆向隔断的整体自动控制,有效地增强安全机能,提高安全防护作用;结构合理,配件简单,轻便灵活,便于安装;该调节风窗具有逆向隔断作用,灾变发生时实现了自动控制,有效阻止有害气体逆转至进风系统。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结构合理、轻便灵活,便于安装;仅采用逆向风流作为动力,无需其他动力辅助,动作安全可靠,有效地增强了通风设施在灾变发生时的安全防护作用,适合在煤矿通风设施的安全防护中进行推广运用。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上具有螺纹,防合板套接在调节杆上,防合板的两侧具有限位螺母。通过螺纹连接调节防合板的位置,调节更加精准,可靠。优选的,所述活动扇叶为两个相同的矩形板,两个活动扇叶均通过铰链连接在固定杆上,固定杆安装在调节风窗的风窗对称面上。优选的,两个所述活动扇叶与防合板抵接时形成的夹角至少为20°。优选的,所有的活动扇叶展开后外部尺寸大于调节风窗的风窗的尺寸。保证活动扇叶展开时能够完全遮盖住风窗口。优选的,所述活动扇叶为四个,四个活动扇叶对称的布置在固定杆的两侧,四个活动扇叶均通过铰链连接在固定杆上,固定杆安装在调节风窗的风门对称面上,所述调节杆为两个,防合板为两个,调节杆分别位于第一排的两个活动扇叶之间以及第二排的两个活动扇叶之间的固定杆上,两个防合板分别连接在两个调节杆上。通过多个活动扇叶可以调节风量。优选的,所述防合板为矩形板,防合板的中心位置处具有贯穿的通孔。通孔之间大于调节杆的外径,可以防止破坏螺纹,也便于安装、更换。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固定在调节风窗的门框的顶部和底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活动扇叶活动连接在固定杆上,能够在风的作用下自动转动,又通过防合板在正常通风时,活动扇叶保持一定的夹角,使其在逆向风来袭时,能够更容易将活动扇叶分开,本技术可以实现风流逆向时,逆向隔断装置自动关闭,无需人为操作,方便实用;采用逆向风流作为动力,无需其他动力辅助,实现逆向隔断的整体自动控制,有效地增强安全机能,提高安全防护作用;结构合理,配件简单,轻便灵活,便于安装;该调节风窗具有逆向隔断作用,灾变发生时实现了自动控制,有效阻止有害气体逆转至进风系统。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结构合理、轻便灵活,便于安装;仅采用逆向风流作为动力,无需其他动力辅助,动作安全可靠,有效地增强了通风设施在灾变发生时的安全防护作用,适合在煤矿通风设施的安全防护中进行推广运用;(2)通过螺纹连接调节防合板的位置,调节更加精准,可靠;(3)所有的活动扇叶展开后外部尺寸大于调节风窗的风窗的尺寸,保证活动扇叶展开时能够完全遮盖住风窗口,使其能够完全阻断有害气体继续流动;(4)防合板的中心位置处具有贯穿的通孔,通孔之间大于调节杆的外径,可以防止破坏螺纹,也便于安装、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正常通风下,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正常通风下,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正常通风下,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逆向来风下,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的侧视图;图6是逆向来风下,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活动扇叶;2、固定杆;3、调节杆;4、防合板;5、调节风窗;6、限位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包括两个活动扇叶1、固定杆2、调节杆3、防合板4,固定杆2竖直的固定在调节风窗5的风窗的中部,调节杆3水平的固定在固定杆2上,防合板4能够调节的连接在调节杆3上,活动扇叶1的一侧铰接在固定杆2上。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活动扇叶1为两个相同的矩形板,两个活动扇叶1均通过铰链连接在固定杆2上,固定杆2安装在调节风窗5的风门对称面上,两个所述活动扇叶1与防合板4抵接时形成的夹角至少为20°,所有的活动扇叶1展开后外部尺寸大于调节风窗5的风门的尺寸,可以在展开后封闭风门。固定杆2的顶端与底端通过螺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调节风窗5的窗框上,与活动扇叶1连接处为圆柱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活动扇叶、固定杆、至少一个调节杆、至少一个防合板,固定杆竖直的固定在调节风窗的风门的中部,调节杆水平的固定在固定杆上,防合板能够调节的连接在调节杆上,活动扇叶的一侧铰接在固定杆上,正常通风时,固定杆两侧的活动扇叶形成V型结构,并抵接在防合板上,有逆向风时,固定杆两侧的活动扇叶展开并紧贴调节风窗的门框。/n

【技术特征摘要】
1.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活动扇叶、固定杆、至少一个调节杆、至少一个防合板,固定杆竖直的固定在调节风窗的风门的中部,调节杆水平的固定在固定杆上,防合板能够调节的连接在调节杆上,活动扇叶的一侧铰接在固定杆上,正常通风时,固定杆两侧的活动扇叶形成V型结构,并抵接在防合板上,有逆向风时,固定杆两侧的活动扇叶展开并紧贴调节风窗的门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上具有螺纹,防合板套接在调节杆上,防合板的两侧具有限位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扇叶为两个相同的矩形板,两个活动扇叶均通过铰链连接在固定杆上,固定杆安装在调节风窗的风窗对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节风窗的逆向隔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活动扇叶与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进军王海生戴守胜孔玮段平平王忠选孟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