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41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包括集合槽、运输滑槽、放置于隧道内上导洞的上基座和放置于隧道内下导洞的下基座,上基座上设置有下料口,集合槽的上端与下料口连接,该集合槽的下端与倾斜设置的运输滑槽的上端连接,运输滑槽的下端通过下基座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隧道上导洞的渣土运输至下导洞过程中,无需动力设备,无需专门的施工人员在渣土运输处操作,上导洞的渣土运输至本装置处便可直接倾泄至集合槽,通过运输槽运输至下导洞,装载汽车也可以直接在运输槽出口端直接装载,避免二次装卸渣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隧道建筑技术的发展,大断面隧道的建设越来越常见,而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常在上导洞底部施作临时仰拱控制隧道变形。临时仰拱的存在使得上导洞开挖的渣土需要集中运输到下导洞,然后由出渣汽车运往隧道外,而渣土从上导洞运输到下导洞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其运输效率对隧道出渣速度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简单高效地将上导洞渣土运输至下导洞。目前,对于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上导洞渣土运输方面,现场常采用的运输方式是在隧道上导洞架设支架通过电动葫芦将装载渣土的运输小斗车直接垂直运输至下导洞,存在以下缺点:(1)需要动力设备、增加工程成本;(2)受限于电动葫芦运输动力,每次运输渣土体积小,效率低下;(3)渣土向下运输时,需要专门的施工人员操作电动葫芦。因而克服传统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上导洞渣土运输方式的缺点,因地制宜地设计一种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包括集合槽、运输滑槽、放置于隧道内上导洞的上基座和放置于隧道内下导洞的下基座,所述上基座上设置有下料口,所述集合槽的上端与所述下料口连接,该集合槽的下端与倾斜设置的所述运输滑槽的上端连接,所述运输滑槽的下端通过所述下基座支撑。进一步的,所述上基座上设置有移动轮装置,所述移动轮装置包括支撑所述上基座的上基座支撑轮,所述下基座的下端安装有下基座支撑轮。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装置还包括连接座、连接杆、套环和转轴,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转轴固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套环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套环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基座支撑轮固接,所述安装槽内可拆式安装有一用于限制上基座支撑轮向水平转动的插销。进一步的,所述上基座为一木板,所述木板的一端设置有与集合槽连接的半椭圆形开口。进一步的,所述运输滑槽为由矩形钢板卷绕而成的弧形槽,所述集合槽由一异形钢板卷绕而成,所述异形钢板包括梯形板和顶边为曲线的曲边板组成,所述曲边板的顶边卷绕为与所述半椭圆形开口连接的半椭圆形,所述梯形板的底边卷绕为与所述运输滑槽连接的弧形。进一步的,所述运输滑槽与集合槽铰接,且所述运输滑槽的上端位于所述集合槽下端的下侧,所述运输滑槽的下端设置有限位管,所述下基座的上端可转动式卡接在所述限位管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运输滑槽向所述集合槽的上端延伸。进一步的,所述下基座包括弧形钢管、直钢管和连接钢管,相对设置的直钢管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钢管,所述直钢管的上端与所述弧形钢管连接,下端与所述下基座支撑轮连接,所述弧形钢管卡接在所述限位管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隧道上导洞的渣土运输至下导洞过程中,无需动力设备,无需专门的施工人员在渣土运输处操作,上导洞的渣土运输至本装置处便可直接倾泄至集合槽,通过运输槽运输至下导洞,装载汽车也可以直接在运输槽出口端直接装载,避免二次装卸渣土。本装置可在隧道横向方向移动,方便隧道左右多个分部进行渣土运输,也可以在隧道里程方向移动,与施工进度同步移动,装置移动方便。使用本装置无需专门施工人员,无需动力设备,结构简单,拆装简易,移动方便,在降低工程成本的基础上,能实现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的高效运输。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的右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移动轮装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下基座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集合槽展开示意图。图例说明:1、上基座;11、木板;12、移动轮装置;121、上基座支撑轮;122、连接座;123、连接杆;124、套环;125、转轴;126、插销;2、集合槽;21、曲边板;22、梯形板;3、运输滑槽;31、限位管;4、下基座;41、弧形钢管;42、直钢管;43、连接钢管;44、下基座支撑轮;5、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包括上基座1、集合槽2、运输滑槽3和下基座4。集合槽2进口端通过铆钉连接于上基座1,进而实现集合槽2与上基座1的下料口连接,运输滑槽3的进口端与集合槽2的出口端通过两个对称的铰链5连接,运输滑槽3可转动式地搭置在下基座4上,从而上基座1与下基座4的相对高度可以调节,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本实施例应用于大断面双侧六部双侧壁导坑开挖隧道上导洞渣土运输,上导洞临时仰拱距离下导洞路面约5m,运输滑槽倾斜角为40°。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基座1由一块半椭圆形开口的木板11,两个移动轮装置12组成,木板11厚5cm,长2m,宽2m,下料口为半椭圆形开口,其短轴长80cm,长半轴长62cm,两个移动轮装置12通过螺栓对称连接在木板11两侧。本实施例中,移动轮装置12由一个上基座支撑轮121、一块由T形钢板弯曲两翼90°形成的连接座122、一根连接杆123、一个套环124和一根转轴125组成,材料均为钢质。上基座支撑轮121为万向轮,其直径为8cm,构成连接座122的T形钢板翼缘及腹部形成一安装槽,其中,T形钢板翼缘及腹部宽均为5cm,长均为15cm,连接座122通过腹部预留的圆孔与木板11螺栓连接,连接杆123直径为2.5cm,长4cm,套环124内外径分别为1.5cm、2.5cm,转轴125直径为1cm,连接杆123的两端分别焊接上基座支撑轮121和套环124,转轴125穿越套环124且转轴125两端焊接在连接座122内表面上。本实施例中,集合槽2由一块异形钢板卷曲而成,异形钢板包括梯形板22和以正弦曲线为顶边的曲边板21组成,异形钢板厚0.5cm,其梯形板22卷曲成半径为30cm半圆形,通过两个对称的铰链5与运输滑槽3连接,其曲边板21为通过平行线展开法作出40°斜切半径为40cm圆管的侧面展开图的曲线边,曲边板21的正弦曲线顶边卷曲成半椭圆形,与木板11的半椭圆形开口相吻合,通过预留的圆孔铆接在木板11的半椭圆形开口上。本实施例中,运输滑槽3由尺寸为4.4m×0.96m×0.005m(长×宽×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合槽(2)、运输滑槽(3)、放置于隧道内上导洞的上基座(1)和放置于隧道内下导洞的下基座(4),所述上基座(1)上设置有下料口,所述集合槽(2)的上端与所述下料口连接,该集合槽(2)的下端与倾斜设置的所述运输滑槽(3)的上端连接,所述运输滑槽(3)的下端通过所述下基座(4)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合槽(2)、运输滑槽(3)、放置于隧道内上导洞的上基座(1)和放置于隧道内下导洞的下基座(4),所述上基座(1)上设置有下料口,所述集合槽(2)的上端与所述下料口连接,该集合槽(2)的下端与倾斜设置的所述运输滑槽(3)的上端连接,所述运输滑槽(3)的下端通过所述下基座(4)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1)上设置有移动轮装置(12),所述移动轮装置(12)包括支撑所述上基座(1)的上基座支撑轮(121),所述下基座(4)的下端安装有下基座支撑轮(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装置(12)还包括连接座(122)、连接杆(123)、套环(124)和转轴(125),所述连接座(122)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转轴(125)固接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套环(124)套接在所述转轴(125)上,所述连接杆(123)的一端与所述套环(124)固接,另一端与所述上基座支撑轮(121)固接,所述安装槽内可拆式安装有一用于限制上基座支撑轮(121)向水平转动的插销(126)。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大断面分部开挖隧道渣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座(1)为一木板(11),所述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陈刚黄定著艾国平阳军生游广陈林成熊文鲁朝阳谢亦朋梁雄黄靓钰张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