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和模块化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283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和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底梁、底横梁、地板和接水盘,底横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底梁连接,地板铺设在底横梁的上方且设置有下排水孔,接水盘与底梁连接,接水盘设置在底横梁的下方且与底横梁间隔设置,接水盘用于接收来自地板由模块化建筑单元内部的渗出的液体,接水盘还设置有底排水孔,以用于将液体从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部排出。根据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化建筑单元,液体经由下排水孔和底排水孔排出,防止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内部积水,减少了积水对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内部的设备的破坏,保证了模块化建筑单元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和模块化建筑
本技术涉及模块化建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和模块化建筑。
技术介绍
现有的模块化建筑单元通常由钢制成,因此,模块化建筑单元需要做好良好的防锈的处理。在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包括第一底端梁2和第一地板3,第一底端梁2位于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的端部,第一地板3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底端梁2连接。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的内部可以设置有设备,比如数据机柜等。第一地板3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安装梁4,第一安装梁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一地板3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梁4,多个第一安装梁4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设备设置在第一安装梁4的上方且与第一安装梁4连接。第一地板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底横梁5,第一底横梁5用于支撑地板。为了防止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内部的空调冷凝水积累过多,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还包括第一下排水管7,第一下排水管7的入口端设置在第一地板3上,第一下排水管7的出口端位于在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的外部。第一下排水管7用于将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内的空调冷凝水排出。在另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中,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包括第二底端梁12和第二地板13,第二底端梁12位于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的端部,第二地板13的沿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底端梁12连接。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的内部可以设置有设备,比如数据机柜等。第二地板1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安装梁14,第二安装梁1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地板13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梁14,多个第二安装梁14沿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设备设置在第二安装梁14的上方且与第二安装梁14连接。第二地板1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安装梁15,第二安装梁15用于支撑地板。为了防止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内部产生遗漏事故水以及空调冷凝水积累过多,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还包括第二下排水管17,第二下排水管17的入口端设置在第二地板13上,第二下排水管17的出口端位于在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的外部。第二下排水管17用于将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内的空调冷凝水以及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11内的遗漏事故水排出。但是,上述两种实施方式的安装方式容易导致空调冷凝水和遗漏事故水渗透到地板的下方而无法排出,并且由于设备的种类较多,不能很好地利用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内部空间。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和模块化建筑,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底梁,所述底梁包括两根底侧梁以及设置在两根底侧梁端部的两根底端梁;底横梁,所述底横梁连接在两根所述底侧梁之间;地板,所述地板铺设在所述底横梁的上方,所述地板设置有下排水孔,将所述地板上的液体排出至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外部;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底梁连接,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底横梁的下方且与所述底横梁间隔设置,所述接水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地板由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内部渗出的液体,所述接水盘还设置有底排水孔,以用于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部排出。根据技术的模块化建筑单元,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底梁、底横梁、地板和接水盘,底梁包括底侧梁和底端梁,底横梁连接在两根底侧梁之间,地板铺设在底横梁的上方,地板设置有下排水孔,将地板上的液体排出至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外部,接水盘与底梁连接,接水盘设置在底横梁的下方且与底横梁间隔设置,接水盘用于接收来自地板由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内部渗出的液体,接水盘还设置有底排水孔,以用于将液体从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部排出,从而防止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内部积水,减少了积水对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内部的设备的破坏,保证了模块化建筑单元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可选地,还包括顶梁和顶封板,所述顶梁包括两根顶侧梁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根顶侧梁端部的两根顶端梁,所述顶封板与所述顶梁连接,所述顶梁设置有上排水管,所述上排水管延伸穿过所述顶梁,以用于将所述顶封板上的液体排出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由此便于将顶封板上的液体排出。可选地,还包括底部保温层和底排水管,所述底部保温层设置在所述接水盘的下方,所述底排水管与所述底排水孔连通且延伸穿过所述底部保温层,以将所述接水盘上的液体排出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这样提高模块化建筑单元的保温性能。可选地,还包括地板围边,所述地板围边自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所述地板围边和所述地板形成底部盆状区域,所述底部盆状区域内设置有设备且所述设备与所述地板连接,所述下排水孔设置在所述底部盆状区域中。由此防止模块化建筑单元中的液体溢出。可选地,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由集装箱矩形结构制成,所述上排水管的出口端设置在所述顶端梁的端面,所述下排水孔的出口端设置在所述底端梁的端面。由此,便于控制排出液体。可选地,所述接水盘朝向所述底排水孔的方向向下倾斜。由此便于液体排出。可选地,所述顶封板朝向所述上排水管的方向向下倾斜。由此便于液体排出。可选地,还包括蓄水槽,所述蓄水槽的一端与所述顶梁相连,所述蓄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封板相连,且所述蓄水槽设置在所述顶封板的下方,所述上排水管与所述蓄水槽连通,以用于将所述蓄水槽中的液体排出。这样,顶封板上的液体可以先落入蓄水槽中,再通过顶部排水管排出。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所述模块化建筑包括上述的模块化建筑单元。根据本技术的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包括模块化建筑单元,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底梁、底横梁、地板和接水盘,底梁包括底侧梁和底端梁,底横梁连接在两根底侧梁之间,地板铺设在底横梁的上方,地板设置有下排水孔,将地板上的液体排出至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外部,接水盘与底梁连接,接水盘设置在底横梁的下方且与底横梁间隔设置,接水盘用于接收来自地板由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内部渗出的液体,接水盘还设置有底排水孔,以用于将液体从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部排出,从而防止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内部积水,减少了积水对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内部的设备的破坏,保证了模块化建筑单元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可选地,包括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所述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顶部包括蓄水槽和与所述蓄水槽连通的上排水管,所述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排水孔与所述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的所述蓄水槽相对应,所述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的所述上排水管用于将所述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的所述蓄水槽中的液体排出所述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n底梁,所述底梁包括两根底侧梁以及设置在两根底侧梁端部的两根底端梁;/n底横梁,所述底横梁连接在两根所述底侧梁之间;/n地板,所述地板铺设在所述底横梁的上方,所述地板设置有下排水孔,将所述地板上的液体排出至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外部;/n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底梁连接,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底横梁的下方且与所述底横梁间隔设置,所述接水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地板由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内部渗出的液体,所述接水盘还设置有底排水孔,以用于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部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
底梁,所述底梁包括两根底侧梁以及设置在两根底侧梁端部的两根底端梁;
底横梁,所述底横梁连接在两根所述底侧梁之间;
地板,所述地板铺设在所述底横梁的上方,所述地板设置有下排水孔,将所述地板上的液体排出至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外部;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所述底梁连接,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底横梁的下方且与所述底横梁间隔设置,所述接水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地板由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内部渗出的液体,所述接水盘还设置有底排水孔,以用于将所述液体从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梁和顶封板,所述顶梁包括两根顶侧梁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根顶侧梁端部的两根顶端梁,所述顶封板与所述顶梁连接,所述顶梁设置有上排水管,所述上排水管延伸穿过所述顶梁,以用于将所述顶封板上的液体排出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保温层和底排水管,所述底部保温层设置在所述接水盘的下方,所述底排水管与所述底排水孔连通且延伸穿过所述底部保温层,以将所述接水盘上的液体排出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建筑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板围边,所述地板围边自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所述地板围边和所述地板形成底部盆状区域,所述底部盆状区域内设置有设备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徒家进郭光荣林伟军甘泉纪龙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