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车及暗涵清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028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淤车及暗涵清淤系统,属于涵道清淤技术领域,清淤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清淤工具组件,清淤车还包括车轮和侧撑机构,车轮上布设有多个径向支撑杆,径向支撑杆的第一端固连于车轮上,第二端伸出轮沿外且位于同一圆周上,径向支撑杆的第二端用于随车轮的转动依次与涵道地面接触,侧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侧压轮,侧压轮位于车体两侧且用于滚动压紧涵道侧壁,侧撑机构用于保持车体的行走姿态,使车体沿涵道的延伸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清淤车,能够解决现有的清淤车无法沿涵道顺利行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淤车及暗涵清淤系统
本技术属于涵道清淤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清淤车及暗涵清淤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渐提高,地下暗涵的清淤工程越来越多。人工下到涵道内进行清淤作业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施工方式。由于涵道内作业环境十分恶劣,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出现了用于暗涵清淤的清淤车,能够沿涵道行走,代替人工进行清淤作业。但是由于涵道底部沉积有淤泥,供清淤车行走的路况很差,往往出现清淤车陷于淤泥中,无法顺利沿涵道行走的问题,严重影响清淤作业的顺利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淤车及暗涵清淤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清淤车无法沿涵道顺利行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清淤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清淤工具组件,清淤车还包括车轮和侧撑机构;所述车轮上布设有多个径向支撑杆,所述径向支撑杆的第一端固连于所述车轮上,第二端伸出轮沿外且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径向支撑杆的第二端用于随所述车轮的转动依次与涵道地面接触;所述侧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侧压轮,所述侧压轮位于所述车体两侧且用于滚动压紧涵道侧壁,所述侧撑机构用于保持所述车体的行走姿态,使所述车体沿涵道的延伸方向移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车轮的数量为四个并通过两根第一轮轴安装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轮轴通过互连组件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互连组件包括同步链条和至少两个同步链轮,所述同步链轮分别同轴固设于所述第一轮轴上,所述同步链条封闭且绕过两个所述同步链轮。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车体上还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至少一根所述第一轮轴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轮轴转动。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驱动链轮、第二驱动链轮和驱动链条;所述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驱动链轮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驱动链轮同轴固设于所述第一轮轴上;所述驱动链条封闭且绕过所述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二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条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轮轴。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侧撑机构还包括偶数个水平伸缩杆,所述侧压轮通过轮架设于所述水平伸缩杆的伸出端,所述水平伸缩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轮架上设有第二轮轴,所述侧压轮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轮轴上。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水平伸缩杆上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挤压设于所述轮架和水平伸缩杆之间。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水平伸缩杆包括滑套、滑杆和压紧螺母;所述滑套设有外螺纹和轴向开槽,所述滑套的尾端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所述滑杆滑动穿设于所述滑套内,所述滑杆上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从所述轴向开槽中伸出,所述缓冲弹簧设于所述滑杆内,所述轮架上固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插设于所述滑杆内并挤压所述缓冲弹簧;所述压紧螺母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滑套连接,所述压紧螺母用于轴向推顶所述挡块,驱动所述滑杆轴向移动。本技术提供的清淤车,与现有技术相比,车轮上设有径向支撑杆,径向支撑杆代替了常规车轮的圆柱面与涵道的地面接触,径向支撑杆与地面接触时在车体自重作用下,能够插入淤泥中并穿过淤泥中的杂物,或者将淤泥中的杂物挤到一旁,从而确保与地面可靠的接触,进而对车体形成稳定可靠的支撑,保证清淤车能够在涵道内顺利行走;同时,车体上还设有侧撑机构,侧撑机构的侧压轮滚动压紧在涵道的侧壁,能够从两侧同时对车体产生水平撑力,限制车体的左右移动,确保车体保持向前方移动的姿态,不会走偏,使清淤车能够按照涵道的延伸方向行走,顺利完成清淤作业。本技术还提供了暗涵清淤系统,该暗涵清淤系统包括设于涵道外的监控子系统,还包括上述的清淤车,并且该清淤车上设有照明摄像装置,所述监控子系统与所述照明摄像装置和驱动电机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暗涵清淤系统能够保证清淤车在涵道内顺利的自动行走,完成清淤作业。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清淤工具组件包括螺旋刀片、输泥管和收集仓,所述输泥管上设有泥浆泵,所述螺旋刀片用于打散淤泥并送至所述输泥管的入口,所述泥浆泵用于将淤泥从所述输泥管的入口泵送至出口并落入所述收集仓;监控子系统包括PLC控制器和显示屏,所述PLC控制器用于电连接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和泥浆泵,所述显示屏用于电连接所述照明摄像装置并显示涵道内的图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淤车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淤车中设有径向支撑杆的车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淤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淤车中两根第一轮轴通过互连组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淤车中驱动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淤车中侧压轮与轮架连接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淤车中水平伸缩杆与侧压轮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暗涵清淤系统中清淤工具组件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暗涵清淤系统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车体;2、车轮;21、径向支撑杆;22、第一轮轴;23、互连组件;231、同步链条;232、同步链轮;3、侧撑机构;31、侧压轮;311、轮架;312、第二轮轴;313、连接杆;314、限位块;321、限位槽;32、水平伸缩杆;322、滑套;3221、轴向开槽;323、滑杆;324、压紧螺母;325、挡块;33、缓冲弹簧;4、涵道;5、驱动机构;51、第一驱动链轮;52、第二驱动链轮;53、驱动链条;54、驱动电机;61、螺旋刀片;62、输泥管;63、收集仓;64、泥浆泵;65、集泥箱;651、铲泥板;652、聚泥槽;71、作业井;72、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清淤车进行说明。清淤车包括车体1,车体1上设有清淤工具组件,车体1上还设有车轮2和侧撑机构3;车轮2上布设有多个径向支撑杆21,径向支撑杆21的第一端固连于车轮2上,第二端伸出轮沿外且位于同一圆周上,径向支撑杆21的第二端用于随车轮2的转动依次与涵道4的地面接触;侧撑机构3包括至少两个侧压轮31,侧压轮31位于车体1两侧且用于滚动压紧涵道4的侧壁,侧撑机构3用于保持车体1的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清淤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清淤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还设有:/n车轮,布设有多个径向支撑杆,所述径向支撑杆的第一端固连于所述车轮上,第二端伸出轮沿外且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径向支撑杆的第二端用于随所述车轮的转动依次与涵道地面接触;以及/n侧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侧压轮,所述侧压轮位于所述车体两侧且用于滚动压紧涵道侧壁,所述侧撑机构用于保持所述车体的行走姿态,使所述车体沿涵道的延伸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清淤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清淤工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还设有:
车轮,布设有多个径向支撑杆,所述径向支撑杆的第一端固连于所述车轮上,第二端伸出轮沿外且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径向支撑杆的第二端用于随所述车轮的转动依次与涵道地面接触;以及
侧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侧压轮,所述侧压轮位于所述车体两侧且用于滚动压紧涵道侧壁,所述侧撑机构用于保持所述车体的行走姿态,使所述车体沿涵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数量为四个并通过两根第一轮轴安装于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轮轴通过互连组件连接并保持同步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连组件包括同步链条和至少两个同步链轮,所述同步链轮分别同轴固设于所述第一轮轴上,所述同步链条封闭且绕过两个所述同步链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上还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至少一根所述第一轮轴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轮轴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固设于所述车体上;
第一驱动链轮,设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
第二驱动链轮,同轴固设于所述第一轮轴上;以及
驱动链条,封闭且绕过所述第一驱动链轮和第二驱动链轮,所述驱动链条用于将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一轮轴。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清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机构还包括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增祥尹越牟洋唐朝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