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23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缓冲水道、预警闸坝机构、主控闸门机构、泵水机构和控制器;预警闸坝机构设在缓冲水道的下游端,且设有用于检测缓冲水道下游的河段水位的第一水位传感器;主控闸门机构设在缓冲水道的上游端,用于对缓冲水道进行封闭,且设有用于检测缓冲水道上游的河段水位的第二水位传感器;泵水机构用于从缓冲水道上游的河段向缓冲水道内泵水;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主控闸门机构和泵水机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根据上下游水位自动地进行排水控制,能够有效避免下游水位倒灌及其带来的的不良影响,能够避免暴雨期间因人力监控水位和巡视闸坝带来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
本技术属于市政工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
技术介绍
内河涌一般是指其水位受联围干堤及水闸控制的河道、渠道及其他人工水道(地下排水渠除外)。防洪排捞是城市内河涌的重要作用,为了保证一些水道的景观作用,通常会在水道中设置钢板闸、溢流坝等闸坝使水道中的水位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但是在一些水道汇集处,干流上游因暴雨、洪水等发生水位暴涨时经常会越过支流的闸坝倒灌进支流中,这种情况一方面容易导致支流区域水位上升,使该支流丧失正常排水功能,甚至发生内涝灾害,另一方面由于干流的水中会含有大量的泥沙、垃圾及污染物,倒灌进入支流会严重影响该支流的水质,也容易使该支流产生淤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水道汇集处的干流水位暴涨容易倒灌入支流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包括缓冲水道、预警闸坝机构、主控闸门机构、泵水机构和控制器;预警闸坝机构设在缓冲水道的下游端,且设有用于检测缓冲水道下游的河段水位的第一水位传感器;主控闸门机构设在缓冲水道的上游端,用于对缓冲水道进行封闭,且设有用于检测缓冲水道上游的河段水位的第二水位传感器;泵水机构用于从缓冲水道上游的河段向缓冲水道内泵水;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主控闸门机构和泵水机构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传递的数据信号控制主控闸门机构和泵水机构的启闭。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预警闸坝机构包括设在缓冲水道的下游端的闸坝,第一水位传感器设在闸坝上,用于当缓冲水道下游的河段中的水漫过闸坝时、开始向控制器传递数据信号。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主控闸门机构包括主闸门、主启闭组件、副闸门和副启闭组件,主闸门设在缓冲水道的上游端,用于对缓冲水道进行封闭,并设有用于水通过的过水通道;主启闭组件设在缓冲水道上,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主闸门的启闭;副闸门设在主闸门上,且用于封闭过水通道;副启闭组件设在主闸门或缓冲水道上,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副闸门的启闭。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副闸门上部边缘与主闸门铰接,中部或下部设有与副闸门板面方向垂直的悬臂,副启闭组件包括与悬臂自由端连接的牵引端。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主闸门和副闸门均为钢板闸门;主启闭组件为卷扬机、液压油缸、丝盘丝杆组件、齿轮齿条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水通道设在主闸门的中部或下部,泵水机构包括进水端与过水通道密封连接的水泵。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水通道包括嵌设在主闸门上的管道,副闸门设在管道的上游端,水泵设在管道内,管道下游端设有逆止单向阀。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缓冲水道内设有消能组件和清淤组件,且缓冲水道的上游端和下游端均设有拦污栅;消能组件包括消能键、键槽、跌水坎、挡墙中的一种或多种;清淤组件包括设在缓冲水道一侧的抽泥泵或淤泥抓斗。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缓冲水道包括槽型预制构件,槽型预制构件两端均设有预警闸坝机构和主控闸门机构的安装工位,一侧设有泵水机构的安装工位。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槽型预制构件为钢制构件、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式钢制构件、拼装式混凝土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预警闸坝机构为橡胶坝、重力坝、水闸中的一种或多种;主控闸门机构为翻板闸门、垂直启闭式闸门、橡胶坝的一种或多种;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均为浮子式水位传感器、压差水位传感器、超声波水位传感器、雷达水位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控制器为PLC控制器、工控机、在线监测控制平台中的一种或多种;泵水机构包括设在缓冲水道一侧的水泵或泵站。本技术提供的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当缓冲水道下游河段水位暴涨越过预警闸坝机构后,第一水位传感器将数据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主控闸门机构关闭,使下游水位暴涨涌入的水仅停留在缓冲水道内,不会在主控闸门机构关闭的时间段内大量涌入上游,能够避免上游的污染和淤堵;同时第二水位传感器向控制器传递上游河段的水位,当上游水位积蓄的水位到达预设限值但没有高于下游水位时,控制器控制泵水机构启动,将上游积蓄的水泵送至缓冲水道进而被排出,能够避免上游内涝;当上游水位积蓄的水位到达预设限值且高于下游水位时,控制器主控闸门机构打开排水;整个装置能够根据上下游水位自动地进行排水控制,能够有效避免下游水位倒灌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无需人力值守,能够避免暴雨期间因监控水位和巡视闸坝带来的危险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缓冲水道;11、消能组件;12、拦污栅;20、预警闸坝机构;30、主控闸门机构;31、主闸门;32、主启闭组件;33、副闸门;34、副启闭组件;35、悬臂;36、过水通道;37、逆止单向阀;40、泵水机构;51、第一水位传感器;52、第二水位传感器;53、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的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包括缓冲水道10、预警闸坝机构20、主控闸门机构30、泵水机构40和控制器53;预警闸坝机构20设在缓冲水道10的下游端,且设有用于检测缓冲水道10下游的河段水位的第一水位传感器51;主控闸门机构30设在缓冲水道10的上游端,用于对缓冲水道10进行封闭,且设有用于检测缓冲水道10上游的河段水位的第二水位传感器52;泵水机构40用于从缓冲水道10上游的河段向缓冲水道10内泵水;控制器53分别与第一水位传感器51、第二水位传感器52、主控闸门机构30和泵水机构40电连接,用于根据第一水位传感器51和第二水位传感器52传递的数据信号控制主控闸门机构30和泵水机构40的启闭。本技术提供的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当缓冲水道10下游河段水位暴涨越过预警闸坝机构20后,第一水位传感器51将数据信号传递至控制器53,控制器53控制主控闸门机构30关闭,使下游水位暴涨涌入的水仅停留在缓冲水道10内,不会在主控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缓冲水道;/n预警闸坝机构,设在所述缓冲水道的下游端,且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缓冲水道下游的河段水位的第一水位传感器;/n主控闸门机构,设在所述缓冲水道的上游端,用于对所述缓冲水道进行封闭,且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缓冲水道上游的河段水位的第二水位传感器;/n泵水机构,用于从所述缓冲水道上游的河段向所述缓冲水道内泵水;以及/n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主控闸门机构和所述泵水机构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传递的数据信号控制所述主控闸门机构和所述泵水机构的启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水道;
预警闸坝机构,设在所述缓冲水道的下游端,且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缓冲水道下游的河段水位的第一水位传感器;
主控闸门机构,设在所述缓冲水道的上游端,用于对所述缓冲水道进行封闭,且设有用于检测所述缓冲水道上游的河段水位的第二水位传感器;
泵水机构,用于从所述缓冲水道上游的河段向所述缓冲水道内泵水;以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主控闸门机构和所述泵水机构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传递的数据信号控制所述主控闸门机构和所述泵水机构的启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警闸坝机构包括设在所述缓冲水道的下游端的闸坝,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设在所述闸坝上,用于当所述缓冲水道下游的河段中的水漫过所述闸坝时、开始向所述控制器传递数据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闸门机构包括:
主闸门,设在所述缓冲水道的上游端,用于对所述缓冲水道进行封闭,并设有用于水通过的过水通道;
主启闭组件,设在所述缓冲水道上,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主闸门的启闭;
副闸门,设在所述主闸门上,且用于封闭所述过水通道;以及
副启闭组件,设在所述主闸门或所述缓冲水道上,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副闸门的启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河涌防洪排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闸门上部边缘与所述主闸门铰接,中部或下部设有与所述副闸门板面方向垂直的悬臂,所述副启闭组件包括与所述悬臂自由端连接的牵引端。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东袁明国韩朋唐朝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