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透水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18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透水砖,包括第一砖体、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第一砖体的左端设有第一插槽、第一砖体的右端设有第二插槽、第一砖体的上端设有第三插槽、第一砖体的下端设有第四插槽,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均沿第一砖体的轮廓设置,第一插槽的下端与第四插槽连通,第四插槽的右端与第二插槽连通,第二插槽的上端与第三插槽连通,第三插槽的左端与第一插槽连通,第二砖体的右端设有第一插块,第三砖体的左端设有第二插块,第四砖体的下端设有第三插块,第五砖体的上端设有第四插块,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与第一砖体固定连接后形成回字形的透水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且实用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透水砖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透水砖。
技术介绍
透水砖属于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原材料多采用水泥、砂、矿渣、粉煤灰等环保材料为主高压成形,不可为高温烧制;整砖为一次性压缩而成,不得分层压制,形成上下一致不分层的同质砖。表面无龟裂、脱层现象;耐磨性好,挤压后不出现表面脱落,适合更高的负重使用环境;透水性好、防滑功能强;色泽自然、持久。但是现有各个透水砖都是单独铺设在地上,相邻的透水砖之间没有任何连接,因此单个的透水砖经长期的踩踏和碾压后变会发生松动,需要人工再通过人工进行补休,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连接牢固的组合透水砖。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第一砖体及固定在第一砖体四周的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所述第一砖体的左端设有第一插槽、第一砖体的右端设有第二插槽、第一砖体的上端设有第三插槽、第一砖体的下端设有第四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均沿第一砖体的轮廓设置,第一插槽的下端与第四插槽连通,第四插槽的右端与第二插槽连通,第二插槽的上端与第三插槽连通,第三插槽的左端与第一插槽连通,所述第二砖体的右端设有可插入第一插槽的第一插块,第三砖体的左端设有可插入第二插槽的第二插块,第四砖体的下端设有可插入第三插槽的第三插块,第五砖体的上端设有可插入第四插槽的第四插块,第二砖体通过第一插块插入第一插槽后与第一砖体固定且第二砖体的下端靠压在第五砖体上,第三砖体通过第二插块插入第二插槽后与第一砖体固定且第三砖体的上端靠压在第四砖体上,第四砖体通过第三插块插入第三插槽后与第一砖体固定且第四砖体的左端靠压在第二砖体上,第五砖体通过第四插块插入第四插槽后与第一砖体固定且第五砖体的右端靠压在第三砖体上,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与第一砖体固定后形成回字形的透水砖。上述第二砖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三插块上设有可供第一限位块插入的第一限位槽,第二砖体通过第一限位块插入第一限位槽后与第四砖体固定,所述第三砖体上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四插块上设有可供第二限位块插入的第二限位槽,第三砖体通过第二限位块插入第二限位槽后与第五砖体固定,所述第四砖体上设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二插块上设有可供第三限位块插入的第三限位槽,第四砖体通过第二限位块插入第二限位槽后与第三砖体固定,所述第五砖体上设有第四限位块,所述第二插块上设有可供第四限位块插入的第四限位槽,第五砖体通过第四限位块插入第四限位槽后与第二砖体固定,上述第一插块上沿第一插块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块,第一插槽上设有可供各个第一定位块插入的第一定位槽,第一插块上的各个第一定位块插入第一定位槽后固定在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插块上沿第二插块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块,各个第二定位块与第二插块垂直设置,第二插槽上设有可供各个第二定位块插入的第二定位槽,第二插块上的各个第二定位块插入第二定位槽后固定在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三插块上沿第三插块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第三定位块,各个第三定位块与第三插块垂直设置,第三插槽上设有可供各个第三定位块插入的第三定位槽,第三插块上的各个第三定位块插入第三定位槽后固定在第三插槽内,所述第四插块上沿第四插块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第四定位块,各个第四定位块与第四插块垂直设置,第四插槽上设有可供各个第四定位块插入的第四定位槽,第四插块上的各个第四定位块插入第四定位槽后固定在第四插槽内。各个所述第一定位块通过第一连接杆固定,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一插块平行设置,第一插槽内设有可供第一连接杆插入的第一连接槽,第一插块通过第一连接杆插入第一连接槽后与第一插槽固定连接,各个所述第二定位块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且第二连接杆与第二插块平行设置,第二插槽内设有可供第二连接杆插入的第二连接槽,第二插块通过第二连接杆插入第二连接槽后与第二插槽固定连接,各个所述第三定位块通过第三连接杆固定,且第三连接杆与第三插块平行设置,第三插槽内设有可供第三连接杆插入的第三连接槽,第三插块通过第三连接杆插入第三连接槽后与第三插槽固定连接,各个所述第四定位块通过第四连接杆固定,且第四连接杆与第四插块平行设置,第四插槽内设有可供第四连接杆插入的第四连接槽,第四插块通过第四连接杆插入第四连接槽后与第四插槽固定连接。上述第一砖体、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上均阵列分布有通多透水孔。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砖体上设置第一插槽与第二砖体上的第一插块对应配合,设置第二插槽与第三砖体上的第二插块对应配合,设置第三插槽与第四砖体上的第三插块对应配合,设置第四插槽与第五砖体上的第四插块对应配合,从而使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之间能够进行相互靠压,并且都固定在第一砖体上,使得透水砖更加牢固,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松散的问题,高效实用。(2)本技术通过第一限位块与第一限位槽的配合、第二限位块与第二限位槽的配合、第三限位块与第三限位槽的配合、第四限位块与第四限位槽的配合,进一步加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之间的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连接的牢固性,便捷实用。(3)本技术通过第一定位块与第一定位槽的连接、第二定位块与第二定位槽的连接、第三定位块与第三定位槽的连接及第四定位块与第四定位槽的连接,有效的加强了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与第一砖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整体的稳定性,安全稳固。(4)本技术通过在各个第一定位块上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槽对应配合,在各个第二定位块上设置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槽对应配合,在各个第三定位块上设置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槽对应配合,在各个第四定位块上设置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槽对应配合,有效的避免了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之间发生横向浮动和纵向浮动,进一步的加强了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与第一砖体之间的连接,高效实用。(5)本技术通过在第一砖体第二砖体、第三砖体、第四砖体和第五砖体均设置透水孔,有效的避免了雨水或其他污水的沉积,便捷实用。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中组合透水砖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组合透水砖的内部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砖体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至图3,本技术包括第一砖体1及固定在第一砖体1四周的第二砖体2、第三砖体3、第四砖体4和第五砖体5;所述第一砖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插槽11、第一砖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插槽12、第一砖体1的上端设有第三插槽13、第一砖体1的下端设有第四插槽14,所述第一插槽11、第二插槽12、第三插槽13和第四插槽14均沿第一砖体1的轮廓设置,第一插槽11的下端与第四插槽14连通,第四插槽14的右端与第二插槽12连通,第二插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透水砖,包括第一砖体(1)及固定在第一砖体(1)四周的第二砖体(2)、第三砖体(3)、第四砖体(4)和第五砖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插槽(11)、第一砖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插槽(12)、第一砖体(1)的上端设有第三插槽(13)、第一砖体(1)的下端设有第四插槽(14),所述第一插槽(11)、第二插槽(12)、第三插槽(13)和第四插槽(14)均沿第一砖体(1)的轮廓设置,第一插槽(11)的下端与第四插槽(14)连通,第四插槽(14)的右端与第二插槽(12)连通,第二插槽(12)的上端与第三插槽(13)连通,第三插槽(13)的左端与第一插槽(11)连通,所述第二砖体(2)的右端设有可插入第一插槽(11)的第一插块(21),第三砖体(3)的左端设有可插入第二插槽(12)的第二插块(31),第四砖体(4)的下端设有可插入第三插槽(13)的第三插块(41),第五砖体(5)的上端设有可插入第四插槽(14)的第四插块(51),第二砖体(2)通过第一插块(21)插入第一插槽(11)后与第一砖体(1)固定且第二砖体(2)的下端靠压在第五砖体(5)上,第三砖体(3)通过第二插块(31)插入第二插槽(12)后与第一砖体(1)固定且第三砖体(3)的上端靠压在第四砖体(4)上,第四砖体(4)通过第三插块(41)插入第三插槽(13)后与第一砖体(1)固定且第四砖体(4)的左端靠压在第二砖体(2)上,第五砖体(5)通过第四插块(51)插入第四插槽(14)后与第一砖体(1)固定且第五砖体(5)的右端靠压在第三砖体(3)上,第二砖体(2)、第三砖体(3)、第四砖体(4)和第五砖体(5)与第一砖体(1)固定后形成回字形的透水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透水砖,包括第一砖体(1)及固定在第一砖体(1)四周的第二砖体(2)、第三砖体(3)、第四砖体(4)和第五砖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砖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插槽(11)、第一砖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插槽(12)、第一砖体(1)的上端设有第三插槽(13)、第一砖体(1)的下端设有第四插槽(14),所述第一插槽(11)、第二插槽(12)、第三插槽(13)和第四插槽(14)均沿第一砖体(1)的轮廓设置,第一插槽(11)的下端与第四插槽(14)连通,第四插槽(14)的右端与第二插槽(12)连通,第二插槽(12)的上端与第三插槽(13)连通,第三插槽(13)的左端与第一插槽(11)连通,所述第二砖体(2)的右端设有可插入第一插槽(11)的第一插块(21),第三砖体(3)的左端设有可插入第二插槽(12)的第二插块(31),第四砖体(4)的下端设有可插入第三插槽(13)的第三插块(41),第五砖体(5)的上端设有可插入第四插槽(14)的第四插块(51),第二砖体(2)通过第一插块(21)插入第一插槽(11)后与第一砖体(1)固定且第二砖体(2)的下端靠压在第五砖体(5)上,第三砖体(3)通过第二插块(31)插入第二插槽(12)后与第一砖体(1)固定且第三砖体(3)的上端靠压在第四砖体(4)上,第四砖体(4)通过第三插块(41)插入第三插槽(13)后与第一砖体(1)固定且第四砖体(4)的左端靠压在第二砖体(2)上,第五砖体(5)通过第四插块(51)插入第四插槽(14)后与第一砖体(1)固定且第五砖体(5)的右端靠压在第三砖体(3)上,第二砖体(2)、第三砖体(3)、第四砖体(4)和第五砖体(5)与第一砖体(1)固定后形成回字形的透水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砖体(2)上设有第一限位块(22),所述第三插块(41)上设有可供第一限位块(22)插入的第一限位槽(43),第二砖体(2)通过第一限位块(22)插入第一限位槽(43)后与第四砖体(4)固定,所述第三砖体(3)上设有第二限位块(32),所述第四插块(51)上设有可供第二限位块(32)插入的第二限位槽(53),第三砖体(3)通过第二限位块(32)插入第二限位槽(53)后与第五砖体(5)固定,所述第四砖体(4)上设有第三限位块(42),所述第二插块(31)上设有可供第三限位块(42)插入的第三限位槽(33),第四砖体(4)通过第三限位块(42)插入第三限位槽(33)后与第三砖体(3)固定,所述第五砖体(5)上设有第四限位块(52),所述第一插块(21)上设有可供第四限位块(52)插入的第四限位槽(23),第五砖体(5)通过第四限位块(52)插入第四限位槽(23)后与第二砖体(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块(21)上沿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哲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智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