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10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四边压设有压条,所述袋体底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包括顶板、转动盖、固定件和插入件,所述转动盖顶端面开设有环形压槽,且转动盖靠近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件顶端开设有环形滑槽,且固定件顶端靠近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二通孔。该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通过设置可拆分的连接管,能够替代培养袋补液时连接管道的使用需求,无需额外插设管道即可完成补液和排液工作;只需转动转动盖即可针对补液器件的口径来调节连接连接管的口径,能够适应不同补液设备的补液需求,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
本技术属于生物
,特别是指一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物制剂放于培养袋中,往培养袋中加液或者取液时操作不便,因此通过管道连接一注射器,方便加液或者取液。然而这种补液或取液方式需要增插设管道至培养袋内,操作较为麻烦,且在管道连接处容易造成密封疏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四边压设有压条,所述压条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条,所述袋体底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侧设有按压条,所述按压条上设有按压扣,所述连接管内部设有连通腔,且连通腔与袋体内腔连通,所述连接管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包括顶板、转动盖、固定件和插入件,所述顶板侧部设有开启片,且顶板底端设有环形压条,所述转动盖顶端面开设有环形压槽,且转动盖靠近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动盖底端设有环形滑块,所述固定件顶端开设有环形滑槽,且固定件顶端靠近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件底端固定连接有插入件。优选的,所述连接条侧部开设有卡孔,所述按压条通过按压扣卡扣连接在卡孔内。优选的,所述环形压条为弹性塑料压条,且环形压条卡接于环形压槽内。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呈环形以转动盖的中心轴为中轴线阵列在转动盖的中央区域,且每个第一通孔的内径均不相同。优选的,所述环形滑块活动卡接于环形滑槽内腔。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到固定件的中心的距离等于第一通孔到转动盖中心的距离,且第二通孔的内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通过设置可拆分的连接管,能够替代培养袋补液时连接管道的使用需求,无需额外插设管道即可完成补液和排液工作;通过设置连接盖,只需转动转动盖即可针对补液器件的口径来调节连接连接管的口径,能够适应不同补液设备的补液需求,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袋体;2、压条;21、连接条;3、连接管;31、连通腔;32、按压条;33、按压扣、4、连接盖;41、顶板;411、开启片;412、环形压条;42、转动盖;421、环形压槽;422、第一通孔;423、环形滑块;43、固定件;431、环形滑槽、432、第二通孔;44、插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包括袋体1,袋体1为软塑料材质,所述袋体1四边压设有压条2,压条2为袋体1的边缘处通过热压机压接封口条,所述压条2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条21,连接条21与压条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袋体1底端连通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内侧设有按压条32,所述按压条32上设有按压扣33,所述连接条21侧部开设有卡孔,所述按压条32通过按压扣33卡扣连接在卡孔内,按压条32为塑料按压条,且按压扣33与按压条32为一体式结构,按压扣33也为塑料材质,而卡孔的孔径设置与按压口33的外径相同,因而用力按压按压扣33即可将按压口33卡入卡孔内,进而可完成连接管3与连接条21的固定连接,而需要使用连接管3时,用力分离按压口33与连接条21即可。所述连接管3内部设有连通腔31,且连通腔31与袋体1内腔连通,通过连通腔31顶端可抽取袋体1内的溶液或向袋体1内加注溶液,所述连接管3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盖4,所述连接盖4包括顶板41、转动盖42、固定件43和插入件44,插入件44为塑料管状,可与连通腔31顶端侧壁即连接管3顶端通过热压机无缝压接,所述顶板41侧部设有开启片411,且顶板41底端设有环形压条412,所述转动盖42顶端面开设有环形压槽421,且转动盖42靠近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一通孔422,所述环形压条412为弹性塑料压条,且环形压条412卡接于环形压槽421内,掀开开启片411即可将转动盖42的环形压条412与环形压槽421分离,即可打开顶板41,顶板41起到遮尘作用。所述第一通孔422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呈环形以转动盖42的中心轴为中轴线阵列在转动盖42的中央区域,且每个第一通孔422的内径均不相同,第一通孔422的设置孔径分别可适用于注射器针头插入孔径和不同粗细的连接软管插入的孔径。所述转动盖42底端设有环形滑块423,所述固定件43顶端开设有环形滑槽431,且固定件43顶端靠近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二通孔432,所述环形滑块423活动卡接于环形滑槽431内腔,环形滑块423为弹性塑料材质,且环形滑块423底端厚度大于顶端厚度,环形滑槽431的形状大小与环形滑块423相同,因而当用力按压环形滑块423使其卡入环形滑槽431后,转动盖42可相对于固定件43转动。所述第二通孔432的中心到固定件43的中心的距离等于第一通孔422到转动盖42中心的距离,且第二通孔432的内径大于第一通孔422的内径,转动盖42转动时第一通孔422也将随之转动,当一个第一通孔422与第二通孔432的位置上下连通时,即可将软管或针头穿过第二通孔432和第一通孔422用于补液或者排液使用,由于第二通孔432的内径较大,因而针头或软管对应的口径将取决于第一通孔422的内径,只需转动转动盖42来调节不同的第一通孔422与第二通孔432连通即可调整插入口径。所述固定件43底端固定连接有插入件4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四边压设有压条(2),所述压条(2)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条(21),所述袋体(1)底端连通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内侧设有按压条(32),所述按压条(32)上设有按压扣(33),所述连接管(3)内部设有连通腔(31),且连通腔(31)与袋体(1)内腔连通,所述连接管(3)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盖(4),所述连接盖(4)包括顶板(41)、转动盖(42)、固定件(43)和插入件(44),所述顶板(41)侧部设有开启片(411),且顶板(41)底端设有环形压条(412),所述转动盖(42)顶端面开设有环形压槽(421),且转动盖(42)靠近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一通孔(422),所述转动盖(42)底端设有环形滑块(423),所述固定件(43)顶端开设有环形滑槽(431),且固定件(43)顶端靠近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二通孔(432),所述固定件(43)底端固定连接有插入件(4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取样及补液的培养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1),所述袋体(1)四边压设有压条(2),所述压条(2)一侧下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条(21),所述袋体(1)底端连通有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内侧设有按压条(32),所述按压条(32)上设有按压扣(33),所述连接管(3)内部设有连通腔(31),且连通腔(31)与袋体(1)内腔连通,所述连接管(3)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盖(4),所述连接盖(4)包括顶板(41)、转动盖(42)、固定件(43)和插入件(44),所述顶板(41)侧部设有开启片(411),且顶板(41)底端设有环形压条(412),所述转动盖(42)顶端面开设有环形压槽(421),且转动盖(42)靠近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一通孔(422),所述转动盖(42)底端设有环形滑块(423),所述固定件(43)顶端开设有环形滑槽(431),且固定件(43)顶端靠近中部区域开设有第二通孔(432),所述固定件(43)底端固定连接有插入件(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嫣高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