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废原料圆盘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985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废原料圆盘给料装置,包括底板、落料板、内围板、外护板、卸料板以及分料箱,所述底板为水平设置的圆形板,且底板的底面中部同轴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用于和外界电机的输出轴联接,所述外护板为环形筒状、并同轴固定在底板的底面边缘处,外护板上开设有一出料口,所述落料板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旋段和载料段,螺旋段和载料段的外侧面用于和外护板内壁贴合接触,载料段水平设置、并靠近所述出料口,所述卸料板设于出料口处,且其包括尾部、推料部,其中,尾部和推料部的连接处和底板的顶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尾部伸出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方便间歇性供料,结构设计巧妙,不会发生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废原料圆盘给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给料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固废原料圆盘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中存在越来越的固体废料,为了营造较舒适的生活环境,需要对固体废料进行处理,而处理体积较大的固体废料相对容易,对于体积较小的固体废料来说,具有一定的处理难度。其中,在将较小的固体废料运送至废料处理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下料不流畅的问题,从而导致废料处理器不能正常运行,严重影响对废料的处理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下料流畅不易堵塞的固废原料圆盘给料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废原料圆盘给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固废原料圆盘给料装置,包括底板、落料板、内围板、外护板、卸料板以及分料箱。所述底板为水平设置的圆形板,且底板的底面中部同轴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用于和外界电机的输出轴联接。所述外护板为环形筒状、并同轴固定在底板的底面边缘处,外护板上开设有一出料口。所述落料板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旋段和载料段,螺旋段和载料段的外侧面用于和外护板内壁贴合接触,载料段水平设置、并靠近所述出料口。所述卸料板设于出料口处,且其包括尾部、推料部,其中,尾部和推料部的连接处和底板的顶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尾部伸出出料口,推料部的设于载料段的顶面、并远离螺旋段设置,推料部和外护板内壁通过一回复弹簧连接。所述内围板为螺旋板状、并固定于卸料板的顶面。所述分料箱设于底板下方,分料箱的底端敞口、并用于下料,分料箱的顶面固定有挡杆,其中,转轴驱动底板转动,卸料板的尾部转动至与挡杆抵触时,驱动卸料板整体转动,推料部将载料段上的物料推出出料口、并落至分料箱内。进一步的,所述推料部为弧形板状,内围板的底端延伸至与推料部的活动端靠近,且物料无法穿过内围板的底端和推料部的活动端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以及落料板均为不锈钢板,且落料板和底板之间焊接,且落料板的底面安装有若干个下料振动器。进一步的,所述分料箱的顶面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倾斜固定有导流板,导流板的顶端和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卸料板的推料部的底面和载料段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了可转动的底板,物料由外部输送机构输送至落料板的螺旋段顶部,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螺旋段螺旋向下输送至其底端的载料段,转轴在外界电机驱动转动时,带动底板转动,当卸料板的尾部与分料箱上的挡杆抵触,从而带动卸料板转动,卸料板的推料部将推料部上的物料从出料口处推出,经过导流板落入到分料箱,从而分料箱底端的敞口处间歇性下料。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的A-A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的B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落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内围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板1、落料板2、螺旋段201、载料段202、内围板3、转轴4、分料箱5、敞口501、导流板6、外护板7、出料口701、挡杆8、卸料板9、尾部901、推料部902、回复弹簧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5,一种固废原料圆盘给料装置,包括底板1、落料板2、内围板3、外护板7、卸料板9以及分料箱5。所述底板1为水平设置的圆形板,且底板1的底面中部同轴固定有转轴4,所述转轴4用于和外界电机的输出轴联接。所述外护板7为环形筒状、并同轴固定在底板1的底面边缘处,外护板7上开设有一出料口701。所述落料板2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旋段201和载料段202,螺旋段201和载料段202的外侧面用于和外护板7内壁贴合接触,载料段202水平设置、并靠近所述出料口701,其螺旋段201螺旋向下,载料段202固定在螺旋段201的最低端。所述卸料板9设于出料口701处,且其包括尾部901、推料部902,其中,尾部901和推料部902的连接处和底板1的顶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尾部901伸出出料口701,推料部902的设于载料段202的顶面、并远离螺旋段201设置,推料部902和外护板7内壁通过一回复弹簧10连接。所述内围板3为螺旋板状、并固定于卸料板9的顶面。所述分料箱5设于底板1下方,分料箱5的底端开设敞口501、并用于下料,分料箱5的顶面固定有挡杆8,其中,转轴4驱动底板1转动,卸料板9的尾部901转动至与挡杆8抵触时,驱动卸料板9整体转动,推料部902将载料段202上的物料推出出料口701、并落至分料箱5内。进一步的,所述推料部902为弧形板状,内围板3的底端延伸至与推料部902的活动端靠近,且物料无法穿过内围板3的底端和推料部902的活动端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以及落料板2均为不锈钢板,且落料板2和底板1之间焊接,且落料板2的底面安装有若干个下料振动器;方便物料在落料板2上移动,使得物料最终落入到载料段202上。进一步的,所述分料箱5的顶面靠近出料口701的一侧倾斜固定有导流板6,导流板6的顶端和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避免物料不能落入到分料箱5内。进一步的,所述卸料板9的推料部902的底面和载料段202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方便卸料板9在载料段202顶面上方移动,避免产生干涉。本技术在使用时,物料由外部输送机构输送至落料板2的螺旋段201顶部,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于螺旋段201螺旋向下至其底端的载料段202,从而使得转轴4在外界电机驱动转动时,带动底板1转动,每当卸料板9的尾部901与分料箱5上的挡杆8抵触,从而带动卸料板9转动,卸料板9的推料部902将推料部902上的物料从出料口701处推出,经过导流板6落入到分料箱5,从而分料箱5底端的敞口501处间歇性下料。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废原料圆盘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落料板(2)、内围板(3)、外护板(7)、卸料板(9)以及分料箱(5);/n所述底板(1)为水平设置的圆形板,且底板(1)的底面中部同轴固定有转轴(4),所述转轴(4)用于和外界电机的输出轴联接;/n所述外护板(7)为环形筒状、并同轴固定在底板(1)的底面边缘处,外护板(7)上开设有一出料口(701);/n所述落料板(2)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旋段(201)和载料段(202),螺旋段(201)和载料段(202)的外侧面用于和外护板(7)内壁贴合接触,载料段(202)水平设置、并靠近所述出料口(701);/n所述卸料板(9)设于出料口(701)处,且其包括尾部(901)、推料部(902),其中,尾部(901)和推料部(902)的连接处和底板(1)的顶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尾部(901)伸出出料口(701),推料部(902)的设于载料段(202)的顶面、并远离螺旋段(201)设置,推料部(902)和外护板(7)内壁通过一回复弹簧(10)连接;/n所述内围板(3)为螺旋板状、并固定于卸料板(9)的顶面;/n所述分料箱(5)设于底板(1)下方,分料箱(5)的底端开设敞口(501)、并用于下料,分料箱(5)的顶面固定有挡杆(8),其中,转轴(4)驱动底板(1)转动,卸料板(9)的尾部(901)转动至与挡杆(8)抵触时,驱动卸料板(9)整体转动,推料部(902)将载料段(202)上的物料推出出料口(701)、并落至分料箱(5)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废原料圆盘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落料板(2)、内围板(3)、外护板(7)、卸料板(9)以及分料箱(5);
所述底板(1)为水平设置的圆形板,且底板(1)的底面中部同轴固定有转轴(4),所述转轴(4)用于和外界电机的输出轴联接;
所述外护板(7)为环形筒状、并同轴固定在底板(1)的底面边缘处,外护板(7)上开设有一出料口(701);
所述落料板(2)包括一体成型的螺旋段(201)和载料段(202),螺旋段(201)和载料段(202)的外侧面用于和外护板(7)内壁贴合接触,载料段(202)水平设置、并靠近所述出料口(701);
所述卸料板(9)设于出料口(701)处,且其包括尾部(901)、推料部(902),其中,尾部(901)和推料部(902)的连接处和底板(1)的顶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尾部(901)伸出出料口(701),推料部(902)的设于载料段(202)的顶面、并远离螺旋段(201)设置,推料部(902)和外护板(7)内壁通过一回复弹簧(10)连接;
所述内围板(3)为螺旋板状、并固定于卸料板(9)的顶面;
所述分料箱(5)设于底板(1)下方,分料箱(5)的底端开设敞口(501)、并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越周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新昊源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