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74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飞行悬臂以及螺旋桨叶,机体的内部从上至下设有上层储油腔、中部缓冲油腔以及下层电器设备腔,上层储油腔和中部缓冲油腔之间相互连通,下层电器设备腔的内部安装有飞控板,螺旋桨叶的下方均设置有甲醇发动机,机体的下方还设置有减震支撑机构;飞行悬臂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油管的油管通道以及用于容纳线缆的线缆通道,中部缓冲油腔的侧壁设有与油管一端连接的进油孔,中部缓冲油腔的内部设置有与若干进油孔贯通的环形储油槽,油管的另一端连接甲醇发动机,线缆的一端连接飞控板,线缆另一端连接甲醇发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无人的续航能力,实现对无人机的稳定供油以及软着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身程序来控制操纵装置的无驾驶员航空器。无人机不仅把人从飞行器上解放出来,而且由于不再受人的生理限制,飞机的潜能也得到了释放。按照气动布局方式的不同,无人机可划分为无人固定翼、无人直升机、无人多旋翼、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和无人扑翼机,其中前三类最为常见,而且应用最为广泛。无人固定翼飞行效率最高,续航时间长,巡航速度高,但需要跑道,无法定点悬停,机动性最差;无人直升机垂直起降,定点悬停,机动性最好,航时和载重较大,但结构最复杂,成本最高;无人多旋翼结构最简单,操作简单,容错能力强,成本低廉,垂直起降,定点悬停,但目前航时和载重较小;与无人固定翼相比,无人旋翼机普遍具有垂直起降、定点悬停和机动性强等优势;与无人直升机相比,无人多旋翼又具有结构简单、容错能力强和成本低廉等优势,不断地挑战无人固定翼和无人直升机,以及各种有人驾驶飞机。然而,市场上的多旋翼无人机多采用电力或者甲醇作为动力,现有的甲醇作为动力的无人机存在以下缺陷:(1)对于小型甲醇动力无人机,为了提供稳定的油压,一般为无人机配备了甲醇压力调节器,但是当无人机遇到晃动或翻转过程中,有的无人机依然会出现供油不稳的现象;(2)并且现有的无人机为了避免直接落地对机体造成的损伤,通常会在无人机的底部设置缓震机构和包裹防震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环形阵列安装在所述机体侧壁的若干飞行悬臂以及设置在所述飞行悬臂远端的螺旋桨叶,所述机体的内部从上至下顺次设置有上层储油腔、中部缓冲油腔以及下层电器设备腔,所述上层储油腔和中部缓冲油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下层电器设备腔的内部安装有飞控板,上层储油腔顶部设置有进油口,螺旋桨叶的下方均设置有甲醇发动机,所述机体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机体的减震支撑机构;所述飞行悬臂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油管的油管通道以及用于容纳线缆的线缆通道,所述中部缓冲油腔的侧壁设有与所述油管一端连接的进油孔,中部缓冲油腔的内部设置有与若干所述进油孔贯通的环形储油槽,所述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甲醇发动机,所述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飞控板,线缆另一端连接甲醇发动机。优选的,所述减震支撑机构包括环形阵列在机体下方的若干铰接支座,所述铰接支座的下方铰接安装有中空的上套管,所述上套管的内部滑动安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顶部和上套管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所述上套管的管壁中部设置有固定支座,所述固定支座的上端通过下铰接座摆动铰接有支撑圆盘,机体的下表面和支撑圆盘的上表面之间通过支撑压簧连接。优选的,所述上套管的侧壁沿着上套管轴向设置有条形限位滑孔,所述伸缩杆位于上套管的内部侧壁设置有卡设在所述条形限位滑孔内部的限位凸柱。优选的,所述上层储油腔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漏斗,所述锥形漏斗底部的漏油孔和下方的中部缓冲油腔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下端设置有橡胶支撑底脚。优选的,所述飞行悬臂和机体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三角筋板。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甲醇作为无人机飞行的原料供应,利用中部缓冲油腔与上层储油腔的配合,由上层储油腔不断地向中部缓冲油腔中补油,即使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发生晃动或翻转也可以紧紧锁住部分甲醇,配合甲醇压力调节器为无人机持续稳定供油,利用环形储油槽也可稳定锁住一定的油量,满足甲醇发动机稳定供油的需求;(2)本技术在无人机机体的下方设置了若干减震支撑机构,其伸缩杆在接触地面后会在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不断地插入上套管中,从而在无人机降落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利用支撑压簧对倾斜安装的上套管进行弹性支撑,从而进一步的增强弹性缓冲性能,且倾斜设置的上套管和伸缩杆能够在降落时具有较好的防倾倒性能,配合橡胶支撑底脚可形成对降落无人机的有效防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中部缓冲油腔和飞行悬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飞行悬臂;3-螺旋桨叶;4-上层储油腔;5-中部缓冲油腔;6-下层电器设备腔;7-飞控板;8-进油口;9-减震支撑机构;10-甲醇发动机;11-油管通道;12-线缆;13-线缆通道;14-进油孔;15-环形储油槽;16-油管;17-锥形漏斗;18-漏油孔;19-三角筋板;901-铰接支座;902-上套管;903-伸缩杆;904-复位弹簧;905-固定支座;906-下铰接座;907-支撑圆盘;908-支撑压簧;909-条形限位滑孔;910-限位凸柱;911-橡胶支撑底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其可以提高无人的续航能力,实现对无人机的稳定供油以及软着陆。具体的:该无人机包括机体1、环形阵列安装在所述机体1侧壁的若干飞行悬臂2以及设置在所述飞行悬臂2远端的螺旋桨叶3。本实施例中飞行悬臂2的数量为四个。螺旋桨叶3旋转产生的浮力使无人机起飞。所述飞行悬臂2和机体1的连接部位设置有三角筋板19,提高飞行悬臂2与机体1连接部位连接的牢固性。本技术利用甲醇为无人机提供动力。其中,所述机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顺次设置有上层储油腔4、中部缓冲油腔5以及下层电器设备腔6,所述上层储油腔4和中部缓冲油腔5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上层储油腔4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漏斗17,所述锥形漏斗17底部的漏油孔18和下方的中部缓冲油腔5相互连通。锥形漏斗17的锥形结构有利于上层储油腔4不断地向中部缓冲油腔5中补油,即使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发生晃动或翻转也仍然有较为稳定的供油。由上层储油腔4不断地向中部缓冲油腔5中补油,即使无人机飞行过程中发生晃动或翻转也仍然有较为稳定的供油。上层储油腔4顶部设置有进油口8,甲醇可以从进油口8添加至上层储油腔4中。进油口8通过密封塞闭合。所述下层电器设备腔6的内部安装有飞控板7,螺旋桨叶3的下方均设置有甲醇发动机10,甲醇发动机10工作时,可驱动螺旋桨叶3旋转。飞控板7能够满足地面遥控器对四个甲醇发动机10分别进行控制。由甲醇作为燃料,使无人机既可将转速调到很低,又能迅速地加速,本技术的甲醇发动机10可选用型号为AP15A的三叶航模甲醇发动机。其中,所述飞行悬臂2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油管16的油管通道11以及用于容纳线缆12的线缆通道13,所述线缆12的一端连接所述飞控板7,线缆12另一端连接甲醇发动机10,实现飞控板7对三叶甲醇发动机进行旋转控制。所述中部缓冲油腔5的侧壁设有与所述油管16一端连接的进油孔14,中部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1)、环形阵列安装在所述机体(1)侧壁的若干飞行悬臂(2)以及设置在所述飞行悬臂(2)远端的螺旋桨叶(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顺次设置有上层储油腔(4)、中部缓冲油腔(5)以及下层电器设备腔(6),所述上层储油腔(4)和中部缓冲油腔(5)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下层电器设备腔(6)的内部安装有飞控板(7),上层储油腔(4)顶部设置有进油口(8),螺旋桨叶(3)的下方均设置有甲醇发动机(10),所述机体(1)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机体(1)的减震支撑机构(9);/n所述飞行悬臂(2)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油管(16)的油管通道(11)以及用于容纳线缆(12)的线缆通道(13),所述中部缓冲油腔(5)的侧壁设有与所述油管(16)一端连接的进油孔(14),中部缓冲油腔(5)的内部设置有与若干所述进油孔(14)贯通的环形储油槽(15),所述油管(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甲醇发动机(10),所述线缆(12)的一端连接所述飞控板(7),线缆(12)另一端连接甲醇发动机(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包括机体(1)、环形阵列安装在所述机体(1)侧壁的若干飞行悬臂(2)以及设置在所述飞行悬臂(2)远端的螺旋桨叶(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顺次设置有上层储油腔(4)、中部缓冲油腔(5)以及下层电器设备腔(6),所述上层储油腔(4)和中部缓冲油腔(5)之间相互连通,所述下层电器设备腔(6)的内部安装有飞控板(7),上层储油腔(4)顶部设置有进油口(8),螺旋桨叶(3)的下方均设置有甲醇发动机(10),所述机体(1)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机体(1)的减震支撑机构(9);
所述飞行悬臂(2)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油管(16)的油管通道(11)以及用于容纳线缆(12)的线缆通道(13),所述中部缓冲油腔(5)的侧壁设有与所述油管(16)一端连接的进油孔(14),中部缓冲油腔(5)的内部设置有与若干所述进油孔(14)贯通的环形储油槽(15),所述油管(1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甲醇发动机(10),所述线缆(12)的一端连接所述飞控板(7),线缆(12)另一端连接甲醇发动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支撑机构(9)包括环形阵列在机体(1)下方的若干铰接支座(901),所述铰接支座(901)的下方铰接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诚万志铭许振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