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滤波器及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60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22
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噪声滤波器的设置部位而能够将连接电源与负载的电线沿着所希望的路径设置的噪声滤波器。噪声滤波器(14)与将电源(11)和负载(12)连结的线束(10)的电线(13)连接,除去从电源(11)向负载(12)传递的噪声。噪声滤波器(14)具备:壳体(21);电容器(22),收容于壳体(21)内;接地端子(23),与电容器(22)连接;及噪声滤波器电线(24),一端部(24a)直接连接于电容器(22),另一端部(24b)绞接连接于线束(10)的电线(13)的中间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噪声滤波器及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噪声滤波器及具备该噪声滤波器的车辆用的线束。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噪声除去用的线束中,在将电源与负载(例如除雾器电路)连结的电线的中间部位设置包含作为防噪音元件的电容器的噪声滤波器,实现从电源向负载传递的噪声的降低。在相同构成的噪声滤波器的壳体组装电容器、与电容器的一方的电极连接的接地端子、及与电容器的另一方的电极连接的连接端子。并且,噪声滤波器的壳体直接设置于所述电线,经由设置于该壳体内的连接端子将电容器与电线电连接。而且,噪声滤波器的接地端子通过与车辆的车身板连接而被接地。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2104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构成中,由于噪声滤波器直接设置于电线,因此在所希望的电线路径上无法确保噪声滤波器的设置部位的情况下,必须对电线设置余长而使电线迂回至噪声滤波器的设置部位,成为使线束的安装性恶化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现有例而列举的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中的图5、图6及图7)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该现有例是将切断电线的中间部位而形成的一对末端线(专利文献1中的电容器连接用电路17、18)连接于电容器的构成,因此在从电线的所希望的路径分离的位置设置噪声滤波器的情况下,需要使电线(所述末端线)从所希望的路径脱离。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噪声滤波器的设置部位而能够将连结电源与负载的电线沿着所希望的路径设置的噪声滤波器及线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解决上述课题的噪声滤波器与将电源和负载连结的线束的电线连接,用于除去从所述电源向所述负载传递的噪声,其中,具备:壳体;电容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接地端子,具有与所述电容器的一方的电极连接的连接部及接地于车身板的接地部,所述接地端子组装于所述壳体;及噪声滤波器电线,一端部直接连接于所述电容器的另一方的电极,另一端部绞接连接于所述线束的电线的中间部位。解决上述课题的线束具备:电线,将电源与负载连结;及上述噪声滤波器,将噪声滤波器电线绞接连接于所述电线的中间部位。解决上述课题的噪声滤波器与将电源和负载连结的线束的电线连接,用于除去从所述电源向所述负载传递的噪声,其中,具备:壳体,具有将四方包围的筒状的外周壁、将所述外周壁的一方的端部闭塞的底部、及在所述外周壁的与所述底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的开口部;电容器,收容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接地端子,与所述电容器的一方的电极连接;及噪声滤波器电线,将所述电容器的另一方的电极与所述线束的电线相互电连接,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位于所述外周壁的内侧的壳体内部位;及从所述开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出并接地于车身板的接地部,所述外周壁具备保持所述接地端子的保持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噪声滤波器及线束,无论噪声滤波器的设置部位如何,都能够将连结电源与负载的电线沿着所希望的路径设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略构成图。图2是该方式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视图。图4是图1的4-4线剖视图。图5是灌封材料的填充前的噪声滤波器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该方式的壳体及接地端子的剖视图。图7是用于说明该方式中的噪声滤波器电线的长度与噪声滤波器的频率特性之间的关系的坐标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噪声滤波器及线束的一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XYZ轴中的X轴表示噪声滤波器14(壳体21)的宽度方向,Y轴表示与X轴正交的该噪声滤波器14的进深方向,Z轴表示与XY平面正交的该噪声滤波器14的高度方向。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构成的一部分夸张或简化地表示。而且,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也与实际不同。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的线束10具备:将电源11与负载12连结的电线13;及与电线13连接的噪声滤波器14。电线13是利用绝缘包覆将由导体构成的芯线覆盖而成的包覆电线,电源11的电力经由电线13向负载12供给。电线13相对于车辆以规定的路径配置。需要说明的是,线束10通过多个包含电线13的电线成束而构成,但是电线13以外的电线的图示省略。电源11是汽车的发电机(交流发电机),通过发出三相交流的电力并使用处于调节器内的二极管进行整流而向包含负载12的各种负载供给电力,但是由于未完全整流,因此从电源11向负载12供给包含噪声的电力。作为该负载,例如,可列举车辆的后玻璃用的除雾器电路等。通常,除雾器电路多设置在AM收音机用天线的附近,除雾器电路由于将电力转换成热,因此使用电力大,会产生大的噪声,因此除雾器电路产生的噪声容易影响AM收音机用天线。噪声滤波器14具备:树脂制的壳体21;收容于壳体21内的作为防噪音元件的电容器22;与电容器22的一方的电极连接的接地端子23;及与电容器22的另一方的电极连接的噪声滤波器电线24(以下,也仅称为电线24)。在壳体21的内部填充有由例如环氧树脂等构成的灌封材料25。噪声滤波器电线24是利用绝缘包覆将由导体构成的芯线覆盖而成的包覆电线。噪声滤波器电线24的一端部24a与电容器22连接,噪声滤波器电线24的另一端部24b侧与电线13的中间部位进行绞接连接。详细而言,在电线13的中间部位形成有通过绝缘包覆的中央剥开而使芯线露出的露出部13a。而且,在噪声滤波器电线24的另一端部24b形成有通过绝缘包覆的末端剥开而使芯线露出的露出部24c。并且,电线13的露出部13a与噪声滤波器电线24的露出部24c相互大致平行地并列设置,通过绞接端子S而被压接。如图2及图3所示,壳体21具有:向高度方向Z开口的筒状的外周壁31;及将外周壁31的高度方向Z的一端部闭塞的底部32(参照图3)。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壳体21的高度方向Z上,将底部32侧作为下侧,将与底部32相反的一侧的开口部33侧作为上侧进行说明。壳体21呈仅上侧开口的长方体状。即,外周壁31在俯视观察下(高度方向Z观察下)呈大致矩形形状。在外周壁31的宽度方向X的一端侧的外周壁31的上端部形成有电线导出部34,该电线导出部34对于从开口部33向壳体21的外部导出的电线24的导出部位进行引导。外周壁31包括沿壳体21的进深方向Y相对的一对壁部(第一壁部31a及第二壁部31b)而构成。第一壁部31a及第二壁部31b呈与壳体21的进深方向Y垂直的平板状。第一壁部31a及第二壁部31b相互平行。如图4所示,在第一壁部31a的外侧面一体地成形有固定于车身板P的固定部35。固定部35在整体上沿壳体21的进深方向Y突出。即,固定部35的整体上的突出方向从第一壁部31a的外侧面与开口部33的开口方向(沿高度方向Z的方向)垂直。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35具有从插入至车身板P的里侧的前端部向第一壁部31a侧延伸的一对卡定部35a(参照图2)。如图4及图6所示,接地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噪声滤波器,与将电源和负载连结的线束的电线连接,用于除去从所述电源向所述负载传递的噪声,其中,具备:/n壳体;/n电容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n接地端子,具有与所述电容器的一方的电极连接的连接部及接地于车身板的接地部,所述接地端子组装于所述壳体;及/n噪声滤波器电线,一端部直接连接于所述电容器的另一方的电极,另一端部绞接连接于所述线束的电线的中间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07 JP 2018-1482021.一种噪声滤波器,与将电源和负载连结的线束的电线连接,用于除去从所述电源向所述负载传递的噪声,其中,具备:
壳体;
电容器,收容于所述壳体内;
接地端子,具有与所述电容器的一方的电极连接的连接部及接地于车身板的接地部,所述接地端子组装于所述壳体;及
噪声滤波器电线,一端部直接连接于所述电容器的另一方的电极,另一端部绞接连接于所述线束的电线的中间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中,
所述电容器的分别呈平面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面构成作为该电容器的电极面,所述噪声滤波器电线的一端部通过焊接或软钎焊而直接连接于所述电容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将四方包围的筒状的外周壁、将所述外周壁的一方的端部闭塞的底部、及在所述外周壁的与所述底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形成的开口部,
所述外周壁包含相互平行的第一壁部及第二壁部而构成,
所述接地端子具有设置于所述外周壁内并与所述第一壁部抵接的抵接部,从所述抵接部延伸的所述接地部沿着所述开口部的开口方向而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中,
所述第一壁部具有保持部,该保持部对于所述接地端子中的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的面的背面侧进行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固定于所述车身板的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以从所述第一壁部的外侧面向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方式一体成形于所述第一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壁部及所述第二壁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向壳体内侧突出而能够与所述电容器抵接的两个以上的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其中,
所述噪声滤波器具备灌封材料,该灌封材料以覆盖所述电容器、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噪声滤波器电线的一端部与所述电容器的连接部位的方式填充于所述壳体。


8.一种线束,具备:
电线,将电源与负载连结;及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噪声滤波器,将噪声滤波器电线绞接连接于所述电线的中间部位。


9.一种噪声滤波器,与将电源和负载连结的线束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隆夫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