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955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属于前轮毂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下表面卡接有两个轴承,所述轴承内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凹槽开设在前轮毂的正面,所述转轴内卡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该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通过设置转轴、卡块和卡槽,当工作人员需要对该防护装置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转动转板,使得转板带动转轴转动,使得转轴通过伸缩杆带动卡块从卡槽内移出,工作人员向前拉动防护板,使得防护板带动转轴从凹槽内移出,使得防护板与前轮毂分离,操作简单,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使用工具便可对该防护装置进行拆卸并和更换,十分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前轮毂防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发展,轿车已经广泛的使用轿车前轮毂,前轮毂的外表面设置有充气轮胎,现如今的充气轮胎最薄弱的地方是胎侧,胎侧没有钢丝带束层而且比胎面要薄很多,现在大多数机动车新手在靠边停车时轮胎容易蹭到路牙,使的轮胎的侧面极易受到损伤,因此现有的前轮毂上大多设置有防护装置,但是现有的防护装置大多是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在前轮毂上,当防护装置需要更换时,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工具才能对防护装置进行拆卸,操作麻烦,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对防护装置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防护装置大多是通过若干个螺钉固定在前轮毂上,工作人员需要使用工具才能对防护装置进行拆卸,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对防护装置进行更换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下表面卡接有两个轴承,所述轴承内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凹槽开设在前轮毂的正面,所述转轴内卡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块的右侧面与伸缩杆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卡块卡接在卡槽内,所述卡槽开设凹槽内壁的左侧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护板的正面卡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与转盘的上表面和转动机构的底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卡接在楔块内壁的上表面,所述楔块的外表面搭接有三个防护杆,所述防护杆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滑槽开设在防护板内,所述滑块的右侧面通过第二弹簧与滑槽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杆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滑套卡接在防护板的左侧面,所述防护板内卡接有三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设置在定位孔内,所述定位孔开设在前轮毂的下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前轮毂的外表面设置有轮胎,所述转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套,所述转轴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板。(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通过设置转轴、轴承、伸缩杆、卡块和卡槽,当工作人员需要对该防护装置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转动转板,使得转板带动转轴转动,因卡块的形状设置为四分之一圆球形,使得转轴通过伸缩杆带动卡块从卡槽内移出,工作人员向前拉动防护板,使得防护板带动转轴从凹槽内移出,使得防护板与前轮毂分离,操作简单,使得工作人员不需要使用工具便可对该防护装置进行拆卸并和更换,十分便捷。2、该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通过设置楔块、螺纹杆、防护杆和转动机构,当工作人员需要对防护杆的长度进行调长时,工作人员正转转盘,使得转盘通过螺纹杆和转动机构带动楔块向上运动,因楔块的形状设置为楔形,使得楔块带动防护杆向左运动,使得防护杆从防护板内伸长,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根据前轮毂的尺寸对该防护杆的尺寸进行调节。3、该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通过设置滑块,因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使得滑块和滑槽相互配合可对防护杆进行限位,使得防护杆在运动时不会发生转动,使得防护杆可以平稳的在滑套内滑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护板仰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定位杆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C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板、2轴承、3转轴、4凹槽、5前轮毂、6伸缩杆、7卡块、8第一弹簧、9卡槽、10螺母、11螺纹杆、12转盘、13转动机构、14楔块、15防护杆、16滑块、17滑槽、18第二弹簧、19滑套、20定位杆、21定位孔、22轮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板1,防护板1的下表面卡接有两个轴承2,通过设置轴承2,使得轴承2可对转轴3进行限位,轴承2内套接有转轴3,转轴3设置在凹槽4内,凹槽4开设在前轮毂5的正面,转轴3内卡接有伸缩杆6,伸缩杆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7,通过设置伸缩杆6,使得伸缩杆6可对卡块7进行限位,使得卡块7在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使得卡块7可以平稳的卡进卡槽9内。伸缩杆6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第一弹簧8,通过设置第一弹簧8,使得卡块7在第一弹簧8弹力的作用下可卡进卡槽9内,使得卡块7和卡槽9相互配合可对转轴3进行限位,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卡块7的右侧面与伸缩杆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卡块7卡接在卡槽9内,卡槽9开设凹槽4内壁的左侧面。具体的,如图1、5所示,前轮毂5的外表面设置有轮胎22,转盘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护套,通过设置转盘12,因转盘1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护套,使得手掌不会与转盘12直接接触,使得转盘12不会对手掌造成较大的伤害,转轴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板,通过设置转板,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对转轴3进行转动。具体的,如图2、6所示,转动机构13卡接在楔块14内壁的上表面,楔块14的外表面搭接有三个防护杆15,通过设置防护杆15,使得防护杆15可对轮胎22进行防护,使得轮胎22不易不易因磨蹭而损坏,防护杆15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6,滑块16滑动连接在滑槽17内,滑槽17开设在防护板1内,滑块16的右侧面通过第二弹簧18与滑槽17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8,使得防护杆15在第二弹簧18弹力的作用下始终与楔块14接触,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楔块14对防护杆15的长度进行调节,防护杆15的外表面套接有滑套19。具体的,如图5所示,防护板1的正面卡接有螺母10,螺母10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通过设置螺母10,因螺母10螺纹连接在螺纹杆11内,使得螺母10和螺纹杆11相互配合可通过转动机构13带动楔块14运动,螺纹杆11的两端分别与转盘12的上表面和转动机构13的底端固定连接。具体的,如图2、3所示,滑套19卡接在防护板1的左侧面,通过设置滑套19,使得滑套19可对防护杆15进行限位,使得防护杆15在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防护板1内卡接有三个定位杆20,通过设置定位杆20,使得定位杆20和定位孔21相互配合可对防护板1进行定位,使得转轴3可精准的运动进凹槽4内,定位杆20设置在定位孔21内,定位孔21开设在前轮毂5的下表面。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S1、当工作人员需要对该防护装置进行更换时,工作人员转动转板,使得转板带动转轴3转动,因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的下表面卡接有两个轴承(2),所述轴承(2)内套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设置在凹槽(4)内,所述凹槽(4)开设在前轮毂(5)的正面,所述转轴(3)内卡接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7);/n所述伸缩杆(6)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卡块(7)的右侧面与伸缩杆(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卡块(7)卡接在卡槽(9)内,所述卡槽(9)开设凹槽(4)内壁的左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的下表面卡接有两个轴承(2),所述轴承(2)内套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设置在凹槽(4)内,所述凹槽(4)开设在前轮毂(5)的正面,所述转轴(3)内卡接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7);
所述伸缩杆(6)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第一弹簧(8),所述第一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卡块(7)的右侧面与伸缩杆(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卡块(7)卡接在卡槽(9)内,所述卡槽(9)开设凹槽(4)内壁的左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1)的正面卡接有螺母(10),所述螺母(10)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两端分别与转盘(12)的上表面和转动机构(13)的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更换的前轮毂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13)卡接在楔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仕新李守华黄忠文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吉盛邦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