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442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包括粗纺呢绒布本体,所述粗纺呢绒布本体包括基布层和竹纤维层,所述基布层的两侧均压实有竹纤维层,所述粗纺呢绒布本体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和耐磨层,所述阻燃层位于竹纤维层的外侧,所述耐磨层位于阻燃层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和芳纶纤维层的配合,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的阻燃效果和耐热效果,防止粗纺呢绒布本体遇到明火时持续性燃烧,从而对使用者造成损伤,同时玻璃纤维层和尼龙层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的耐磨效果,减缓了外界因素对阻燃层的磨损速度,极大的增强了阻燃层的阻燃效果,解决了传统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阻燃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
本技术涉及毛纺织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
技术介绍
毛纺织加工是指以毛条及毛型化学纤维为原料进行纺、织生产活动,以及对毛纺织品进行漂白、染色、印花等工序的染整精加工,毛纺织加工行业主要包括四个子行业,即毛条加工行业、毛纺织行业、毛染整精加工行业和毛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行业,在毛纺织加工中需要用到粗纺呢绒布。然而传统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的阻燃效果差,在粗纺呢绒布受热燃烧时,无法及时切断火势的蔓延,从而无法阻止粗纺呢绒布的燃烧,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使用者若穿着粗纺呢绒布制作的衣物,不带有阻燃效果的粗纺呢绒布,在发生火灾时,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包括粗纺呢绒布本体,所述粗纺呢绒布本体包括基布层和竹纤维层,所述基布层的两侧均压实有竹纤维层,所述粗纺呢绒布本体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和耐磨层,所述阻燃层位于竹纤维层的外侧,所述耐磨层位于阻燃层的外侧。优选的,所述阻燃层包括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和芳纶纤维层,所述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位于竹纤维层的外侧,所述芳纶纤维层位于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的外侧。优选的,所述耐磨层包括玻璃纤维层和尼龙层,所述玻璃纤维层位于芳纶纤维层的外侧,所述尼龙层位于玻璃纤维层的外侧。优选的,所述基布层包括经线和纬线,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交替编织而成。优选的,所述经线的材质为羊毛,所述纬线的材质为涤纶。优选的,所述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和芳纶纤维层的厚度一致,所述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和芳纶纤维层的厚度总和为50μm。优选的,所述玻璃纤维层和尼龙层的厚度一致,所述玻璃纤维层和尼龙层的厚度之和为45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和芳纶纤维层的配合,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的阻燃效果和耐热效果,防止粗纺呢绒布本体遇到明火时持续性燃烧,从而对使用者造成损伤,同时玻璃纤维层和尼龙层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的耐磨效果,减缓了外界因素对阻燃层的磨损速度,极大的增强了阻燃层的阻燃效果,解决了传统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阻燃效果差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经线和纬线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利用斜纹技术对基布层进行编织,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的柔软度和光泽度,通过经线的材质为羊毛,羊毛本身具有不易燃烧,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的防火效果,同时使粗纺呢绒布本体更加吸汗透气,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穿着时的舒适度,通过纬线的材质为涤纶,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的弹性和耐热效果,通过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和芳纶纤维层的厚度一致与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和芳纶纤维层的厚度总和为50μm,防止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和芳纶纤维层的厚度过厚,影响粗纺呢绒布本体的穿着舒适度,通过玻璃纤维层和尼龙层的厚度一致与玻璃纤维层和尼龙层的厚度之和为45μm,防止玻璃纤维层和尼龙层的厚度过厚,影响粗纺呢绒布本体的阻燃效果和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基布层和竹纤维层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基布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粗纺呢绒布本体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阻燃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耐磨层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中:1、粗纺呢绒布本体;101、基布层;1011、经线;1012、纬线;102、竹纤维层;2、阻燃层;21、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22、芳纶纤维层;3、耐磨层;31、玻璃纤维层;32、尼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包括粗纺呢绒布本体1,粗纺呢绒布本体1包括基布层101和竹纤维层102,基布层101的两侧均压实有竹纤维层102,粗纺呢绒布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2和耐磨层3,阻燃层2位于竹纤维层102的外侧,耐磨层3位于阻燃层2的外侧,通过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21和芳纶纤维层22的配合,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1的阻燃效果和耐热效果,防止粗纺呢绒布本体1遇到明火时持续性燃烧,从而对使用者造成损伤,同时玻璃纤维层31和尼龙层32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1的耐磨效果,减缓了外界因素对阻燃层2的磨损速度,极大的增强了阻燃层2的阻燃效果,解决了传统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阻燃效果差的问题。阻燃层2包括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21和芳纶纤维层22,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21位于竹纤维层102的外侧,芳纶纤维层22位于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21的外侧,各个层体的材质均为现有成熟产品,在市场上可直接购买,且各个层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成熟技术手段,可为喷涂、压合、编织等其中的一种,且所设计的设备机械为现有技术设备。耐磨层3包括玻璃纤维层31和尼龙层32,玻璃纤维层31位于芳纶纤维层22的外侧,尼龙层32位于玻璃纤维层31的外侧,各个层体的材质均为现有成熟产品,在市场上可直接购买,且各个层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成熟技术手段,可为喷涂、压合、编织等其中的一种,且所设计的设备机械为现有技术设备。基布层101包括经线1011和纬线1012,基布层101由经线1011和纬线1012交替编织而成,通过经线1011和纬线1012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利用斜纹技术对基布层101进行编织,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1的柔软度和光泽度。经线1011的材质为羊毛,纬线1012的材质为涤纶,通过经线1011的材质为羊毛,羊毛本身具有不易燃烧,提高了粗纺呢绒布本体1的防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包括粗纺呢绒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纺呢绒布本体(1)包括基布层(101)和竹纤维层(102),所述基布层(101)的两侧均压实有竹纤维层(102),所述粗纺呢绒布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2)和耐磨层(3),所述阻燃层(2)位于竹纤维层(102)的外侧,所述耐磨层(3)位于阻燃层(2)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包括粗纺呢绒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纺呢绒布本体(1)包括基布层(101)和竹纤维层(102),所述基布层(101)的两侧均压实有竹纤维层(102),所述粗纺呢绒布本体(1)的外侧设置有阻燃层(2)和耐磨层(3),所述阻燃层(2)位于竹纤维层(102)的外侧,所述耐磨层(3)位于阻燃层(2)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层(2)包括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21)和芳纶纤维层(22),所述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21)位于竹纤维层(102)的外侧,所述芳纶纤维层(22)位于聚丙烯腈阻燃纤维层(2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竹纤维抗菌技术的粗纺呢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3)包括玻璃纤维层(31)和尼龙层(32),所述玻璃纤维层(31)位于芳纶纤维层(22)的外侧,所述尼龙层(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宏聪张美珊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小蜜蜂服装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