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用叠层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40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硬涂层的固化后的性状和、成型性优异、并且能够在未固化状态下将硬涂层的表面维持在良好状态的成型用叠层体。上述课题可以通过如下的成型用叠层体解决,其包括硬涂层和贴合在硬涂层表面的遮蔽膜,该遮蔽膜的作为硬涂层侧表面的粘合面基于OWRK法测定的表面自由能的值在贴合前为30.0(mN/m)以上,硬涂层具有固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成型用叠层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用叠层体,特别是一种将能够固化的硬涂层和遮蔽膜叠层而成的成型用叠层体。
技术介绍
目前,具有硬涂层的树脂膜叠层体在各种领域中使用(参照专利文献1)。例如,这样的树脂膜的叠层体在移动设备的前面板、背面板和汽车内饰材料等中使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7-5088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对于保护树脂膜的叠层体的表面的硬涂层,需要一定程度以上的硬度和高耐擦伤性,另一方面,为了制造具有所期望的形状的树脂膜叠层体,需要良好的成型性。并且,由于未固化状态的硬涂层的表面柔软,需要使表面维持平滑且良好的状态。而且,使硬涂层同时满足这些不同的性能是困难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硬涂层的固化后的性状、和成型性优异、并且能够在未固化状态下将硬涂层的表面维持在良好状态的成型用叠层体。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包括固化性的硬涂层、和贴合在硬涂层表面的规定的遮蔽膜的成型用叠层体具有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优异的特征,以至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如下所述。(1)一种成型用叠层体,其包括硬涂层和贴合在上述硬涂层表面的遮蔽膜,其中,上述遮蔽膜的作为上述硬涂层侧的表面的粘合面的表面自由能的值在贴合前为30.0(mN/m)以上,该表面自由能的值基于OWRK法由水的平均接触角和二碘甲烷的平均接触角的值算出,上述硬涂层具有固化性。(2)如(1)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上述遮蔽膜包含聚乙烯。(3)如(1)或(2)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上述遮蔽膜的粘合面的表面粗糙度Sa的值为0.1μm以下。(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上述硬涂层包含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5)如(4)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上述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包含在表面具有共聚性基团的二氧化硅。(6)如(5)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上述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5~500nm。(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上述硬涂层包含(甲基)丙烯酰基聚合物。(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上述硬涂层包含流平剂。(9)如(8)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上述流平剂还包含氟系添加剂或硅酮系添加剂。(10)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上述硬涂层具有能量射线固化性。(11)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上述硬涂层还包含光聚合引发剂。(12)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中,还具有叠层在上述硬涂层的与遮蔽膜侧粘合面为相反侧的表面的基材层,该遮蔽膜侧粘合面与上述遮蔽膜的上述粘合面粘合。(13)一种固化性的硬涂层,其用于通过在该固化性的硬涂层的表面贴合遮蔽膜来形成成型用叠层体,上述硬涂层包含(甲基)丙烯酰基聚合物和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成型用叠层体如上所述,含有规定的硬涂层、和贴合在硬涂层表面的遮蔽膜。成型用叠层体具有硬涂层的固化后的性状和成型性优异、并且在未固化状态下硬涂层的表面维持良好状态的特征。由于具有这样优异的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硬涂组合物特别适合作为例如用于移动设备、汽车内饰材料等用途的树脂膜叠层体的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包括遮蔽膜和硬涂层的成型用叠层体的具体例的剖面图。图2是基于处理数据示出从贴附在硬涂层起经过1天后的实施例1和比较例2的遮蔽膜的表面形状的图。图3是示出在将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遮蔽膜分别贴附于硬涂面的状态下,硬涂层与遮蔽膜粘合层的界面(硬涂层侧的表面)的图像数据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具有专利技术效果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任意变更后实施。[成型用叠层体]本专利技术的成型用叠层体包含固化性的硬涂层、和贴合在硬涂层表面的遮蔽膜。在遮蔽膜中,如在后面详细说明那样,贴合于硬涂层的粘合面的表面自由能高,润湿性优异。在将这样的遮蔽膜叠层在硬涂层而成的成型用叠层体中,之后将遮蔽膜剥离并除去时,也不会在硬涂层的遮蔽膜侧的粘合面的表面产生微细的凹凸,能够维持平滑的状态。[遮蔽膜]在遮蔽膜中,与硬涂层相接的表面为具有适度的粘合力的粘合面,与硬涂层的表面贴合。遮蔽膜虽然也可以是仅为粘合层的单层,但优选为具有基材和粘合层的2层构造。关于2层构造的遮蔽膜,以粘合层的粘合面与硬涂层相接的方式叠层于硬涂层。遮蔽膜也可以是进一步含有上述基材和粘合层以外的层的多层构造。另外,遮蔽膜也可以是单层构造,在单层构造的遮蔽膜中,也是作为硬涂层侧表面的粘合面具有适度的粘合力。遮蔽膜的基材优选由热塑性树脂成型,更优选包含聚烯烃树脂。作为遮蔽膜所含的聚烯烃树脂,能够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聚烯烃树脂中,优选聚乙烯。作为聚乙烯,能够使用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但优选低密度聚乙烯。另外,作为聚烯烃共聚物,能够使用乙烯或丙烯和可以与它们共聚的单体的共聚物。作为能够与乙烯或丙烯共聚的单体,可以列举例如α-烯烃、苯乙烯类、二烯类、环状化合物、含氧原子的化合物等。作为上述α-烯烃,可以列举1-丁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癸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等。作为上述苯乙烯类,可以列举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4-二甲基氨基苯乙烯等。作为上述二烯类,可以列举1,3-丁二烯、1,5-己二烯、1,4-己二烯、1,7-辛二烯等。作为上述环状化合物,可以列举降冰片烯、环戊烯等。作为含氧原子的化合物,可以列举己烯醇、己烯酸、辛烯酸甲酯等。这些能够共聚的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2种以上。另外,也可以是乙烯与丙烯的共聚物。共聚物可以是交替共聚、无规共聚、嵌段共聚的任意种。遮蔽膜的基材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中,可以含有由少量丙烯酸、马来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等含有羧基的单体改性的改性聚烯烃树脂。改性通常能够通过共聚或接枝改性进行。遮蔽膜的基材中,以基材的全重量为基准,优选含有80重量%以上的聚烯烃树脂,更优选基材含有90重量%以上的聚烯烃树脂,更加优选含有95重量%以上的聚烯烃树脂。遮蔽膜的粘合层优选由弹性体或热塑性树脂成型。作为粘合层所含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聚丙烯、改性聚烯烃等聚烯烃树脂。作为遮蔽膜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聚烯烃树脂中优选聚乙烯。遮蔽膜的粘合层中,以粘合层的全重量为基准,优选含有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型用叠层体,其特征在于:/n包括硬涂层和贴合在所述硬涂层表面的遮蔽膜,/n所述遮蔽膜的作为所述硬涂层侧的表面的粘合面的表面自由能的值在贴合前为30.0mN/m以上,该表面自由能的值基于OWRK法由水的平均接触角和二碘甲烷的平均接触角的值算出,/n所述硬涂层具有固化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08 JP 2018-1495421.一种成型用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硬涂层和贴合在所述硬涂层表面的遮蔽膜,
所述遮蔽膜的作为所述硬涂层侧的表面的粘合面的表面自由能的值在贴合前为30.0mN/m以上,该表面自由能的值基于OWRK法由水的平均接触角和二碘甲烷的平均接触角的值算出,
所述硬涂层具有固化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膜包含聚乙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蔽膜的粘合面的表面粗糙度Sa的值为0.1μm以下。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硬涂层包含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氧化物纳米颗粒包含在表面具有共聚性基团的二氧化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用叠层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氧化硅的平均粒径为5~50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永泰隆挂谷文彰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