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913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飞机电磁兼容性设计领域,涉及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个电磁兼容设计方法,将飞机上高温区域内的设备按照安装区域和设计特征进行区域电磁兼容防护设计,通过将位于同一区域内的设备供电前端设置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该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由雷电抑制模块和电源滤波模块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高温区域内因电子元器件不耐高温而无法有效实施机载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问题,简化飞机区域内设备电磁干扰抑制设计,减轻系统重量,降低研制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电磁兼容性设计领域,涉及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尤其能够解决高温区域内因电子元器件不耐高温而无法有效实施机载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问题,简化飞机区域内设备电磁干扰抑制设计,减轻系统重量,降低研制成本。
技术介绍
飞机电磁兼容性的三要素为电磁干扰源、耦合路径、敏感设备。当前大多数飞机的电磁兼容设计都是将单个设备进行电磁兼容设计,要求设备供应商开展单独的电磁兼容设计,保证设备之间不会相互影响。通常都会增加雷电抑制模块和电源滤波模块,或者增加具备相关功能的元器件。但对于发动机短舱区域内的设备,由于该区域内的环境温度通常可以达到120℃以上,而电子元器件的适用环境温度通常不大于120℃,考虑降额使用情况,大多数电子元器件的实际工作环境温度不大于100℃。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和寿命明显降低。本专利技术是将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布置在短舱附近温度低的区域,作为发动机短舱内机载设备的电磁兼容保护装置,切断机载设备前端电源线路上电磁干扰的耦合路径,一定程度上保证发动机短舱高温区内机载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是在合理分区基础上对同一高温区内的设备进行系统级电磁兼容防护设计,提供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将飞机上高温区域内的设备按照安装区域和设计特征进行区域电磁兼容防护设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位于同一高温区内的设备供电前端设置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优选地,所述高温区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短舱和APU舱。优选地,所述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布置在机上电源与机载设备之间。优选地,设计人员根据区域所处环境提出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的电磁兼容设计要求,需兼顾区域内所有机载设备涉及的最高电磁兼容要求。优选地,同一高温区内可根据设备用电电压、设备位置划分设计成一个或多个电磁兼容设计单元,不同的电磁兼容设计单元分别独立设置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优选地,电磁兼容设计单元内的设备随电源处设置的电磁兼容防护设备进行系统级电磁兼容试验验证。优选地,系统级电磁兼容试验可在试验室或飞机上实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雷电抑制模块、电源滤波模块;所述雷电抑制模块具备闪电防护功能;所述电源滤波模块具备电源滤波功能;该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能够实现对区域内设备电磁兼容防护。优选地,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应满足附近环境温度要求,布置在环境温度相对较低位置。优选地,高温内的设备不是必须分别单独包括雷电抑制模块、电源滤波模块。优选地,所述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可以独立作为设备,也可以集成在其它设备中。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高温区域内因电子元器件不耐高温而无法有效实施机载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问题,同时能够有效减轻高温区域内机载设备的重量,降低设备级电磁兼容设计和试验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的框架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的框架示意图图3为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的组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一步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提出一个电磁兼容设计方法,实施步骤包括且不限于全机电磁兼容区域划分、提出电磁兼容设计要求、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设计、系统级电磁兼容试验、设备电磁兼容优化设计和机上电磁兼容试验。如图1所示,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位于同一高温区内的设备供电前端设置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所述高温区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短舱和APU舱;所述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布置在机上电源与机载设备之间;设计人员根据区域所处环境提出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的电磁兼容设计要求,需兼顾区域内所有机载设备涉及的最高电磁兼容要求;同一高温区内可根据设备用电电压、设备位置划分设计成一个或多个电磁兼容设计单元,不同的电磁兼容设计单元分别独立设置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电磁兼容设计单元内的设备随电源处设置的电磁兼容防护设备进行系统级电磁兼容试验验证;系统级电磁兼容试验可在试验室或飞机上实施;一种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该装置包括雷电抑制模块、电源滤波模块;所述雷电抑制模块具备闪电防护功能;所述电源滤波模块具备电源滤波功能;该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能够实现对区域内设备电磁兼容防护;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应满足附近环境温度要求,布置在环境温度相对较低位置;高温内的设备不是必须分别单独包括雷电抑制模块、电源滤波模块;所述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可以独立作为设备,也可以集成在其它设备中。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位于同一高温区内的设备供电前端设置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发动机短舱高温区内设置有传感器、电动阀、电动泵、控制盒,设计人员将相同的使用电压或相邻区域内的设备作为一个电磁兼容设计单元,将这些设备与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连接,通过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进行电磁防护。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可以单独作为机载设备,也可以集成在电磁兼容设计单元内某一设备内。由于短舱部分区域环境温度相对较低,例如发动机进气道附近,设计人员可以将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安装在该区域。实施例2如图2所示,位于短舱内的交流设备,如电机、螺旋桨,与其它设备的电源体制不同,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电磁兼容设计单元,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根据其不同要求进行设计。短舱通常根据设置隔框、防火墙等结构,导致短舱内的设备存在物理隔离,且大型飞机的短舱尺寸较长,短舱内的设备布置较为分散。因此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设备与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的距离,将不同区域内的设备分别作为一个电磁兼容设计单元,设置独立的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短舱内明显可能影响其它设备电磁兼容环境的设备,如含电机的泵、活门等,也可以作为一个电磁兼容设计单元,单独电磁兼容防护设计。如果不单独进行电磁兼容防护设计则在区域系统级试验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为重点排查对象。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应在飞机设计初期规划,设计贯穿飞机研制全过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当前飞机电磁兼容设计中对高温区域内的所有设备提出电磁防护要求的情况,所述的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及装置,不仅能实现满足设备的电磁兼容防护的功能,而且能够通过单元化设计简化设计构型,降低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解决高温区域内元器件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同时也降低飞机的重量和成本。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能够解决高温区域内元器件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设置区域电磁干扰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位于同一高温区内的设备供电前端设置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位于同一高温区内的设备供电前端设置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区包括但不限于发动机短舱和APU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布置在机上电源与机载设备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人员根据区域所处环境提出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的电磁兼容设计要求,需兼顾区域内所有机载设备涉及的最高电磁兼容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机高温区电磁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同一高温区内可根据设备用电电压、设备位置划分设计成一个或多个电磁兼容设计单元,不同的电磁兼容设计单元分别独立设置区域电磁干扰抑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冰冰包贵浩王乐刘锐黄凌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