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06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侧壁插设有两个插杆,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与两个插杆对应的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部设有接电机构,所述接电机构包括固定于控制槽内壁的前接电板和后接电板,所述前接电板的侧壁固定有吸热箱,所述吸热箱的侧壁通过低温转条连接有接电片,所述接电片与前接电板及后接电板均相抵。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低温转条和高温转条,在插头内部温度过高时,二者将会形变扭转,从而带动接电片和接电块转动,进而导致前接电板和后接电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彻底分离,从而实现过热保护,避免插头温度过高导致线路接头部分融化脱离,造成短路等危险,使得使用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接插件
,尤其涉及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
技术介绍
插头属于电路接插件不固定的那一半,使用时与插座配合使用,插头上通常设计有插入针,插座上设计有插孔。传统的插头只是具有简单的插入功能,对于插头自身的保护和能源的利用基本没有任何贡献,而插头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伴随着热量的散热,该部分热量得不到利用的同时还会影响插头内部元器件的连接稳固性,并且在用电器线路出现故障时,往往伴随线路电流的增大,而过流状态将引起线路的损伤和用电器损伤,更甚者导致火灾等危险,因此必须要对插头进行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头保护能力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侧壁插设有两个插杆,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与两个插杆对应的控制槽,所述控制槽内部设有接电机构,所述接电机构包括固定于控制槽内壁的前接电板和后接电板,所述前接电板的侧壁固定有吸热箱,所述吸热箱的侧壁通过低温转条连接有接电片,所述接电片与前接电板及后接电板均相抵,所述后接电板的侧壁设有保护机构。在上述的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中,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固定于后接电板上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侧壁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接电块,所述前接电板和后接电板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转板,两个所述转板的侧壁均固定有撞击弹簧。在上述的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中,所述低温转条和高温转条均为螺旋设置的记忆金属,所述低温转条的变态温度较高温转条低,所述吸热箱内部填充有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在上述的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中,所述接电块和接电片均为矩形金属板,所述接电块与两个转板均相抵。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低温转条和高温转条,在插头内部温度过高时,二者将会形变扭转,从而带动接电片和接电块转动,进而导致前接电板和后接电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彻底分离,从而实现过热保护,避免插头温度过高导致线路接头部分融化脱离,造成短路等危险,使得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在热量散去温度恢复后自动恢复正常电性连接,使用便捷;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电磁铁,在插头与插座连接后,线路接通电磁铁产生磁性而吸引接电块,使得两个转板接通,使得线路存在两条支路,接电过程中即便插头受到冲击,导致吸热箱散热,继而使得接电片转动,也不会造成线路的中断,从而保证了接电过程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中,在线路短路或过载时,电磁铁将会进一步吸引接电块,从而导致接电块脱离转板,使得该支路断开,并且转板在撞击弹簧作用下撞击前接电板,导致吸热箱发热,从而导致接电片转动,进而导致前接电板和后接电板的两条接通支路均断开,实现了线路的自我保护,避免出现更严重的火灾等危险,使用更加安全;4、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吸热箱内部设置过饱和醋酸钠溶液,能够在受到冲击时散发出热量为低温转条的动作提供能量,同时能够在常规状态下吸收插头内部元器件通电工作发出的热量,从而使得插头内部温度保持稳定,并且其吸热后能够复原,实现了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由于线路的短路过载状况并不是频繁状态,因此时间上足以匹配,从而能够实现循环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中控制槽内部接线电路图。图中:1外壳、2插杆、3控制槽、4前接电板、5后接电板、6吸热箱、7低温转条、8接电片、9电磁铁、10复位弹簧、11转轴、12高温转条、13接电块、14转板、15撞击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包括外壳1,外壳1的侧壁插设有两个插杆2,外壳1的内部设有与两个插杆2对应的控制槽3,控制槽3内部设有接电机构,接电机构包括固定于控制槽3内壁的前接电板4和后接电板5,前接电板4的侧壁固定有吸热箱6,吸热箱6的侧壁通过低温转条7连接有接电片8,接电片8与前接电板4及后接电板5均相抵,后接电板5的侧壁设有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包括固定于后接电板5上的电磁铁9,电磁铁9的侧壁通过复位弹簧10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接电块13,前接电板4和后接电板5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转板14,两个转板14的侧壁均固定有撞击弹簧15,撞击弹簧15阻碍转板14的单侧转动,在释放后将会推动转板14的快速回转。低温转条7和高温转条12均为螺旋设置的记忆金属,低温转条7的变态温度较高温转条12低,过热时二者均会扭转形变,从而完成温度恢复前的断电动作,吸热箱6内部填充有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在受到冲击后将会析出晶体并迅速持续的放出热量,并在晶体化后持续吸收热量便可复原,实现对热能的储存与利用。接电块13和接电片8均为矩形金属板,在转动后短边将无法完成线路的电性连接,从而完成转动断电的动作,接电块13与两个转板14均相抵,在正常接电后,即便插头受到意外冲击,接电块13所在支路仍保持稳定的接通,保证接电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中,在正常接电后,由于接电片8将前接电板4和后接电板5电性连接,使得线路正常接通电磁铁9通电产生磁场,进而使得接电块13在磁力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10弹力而下移,从而与两个转板14相抵,实现另一支路的电性连接;在用电器长时间高功率使用时,线路可能会出现过热情况时,插头部分的温度将会升高,从而使得低温转条7及高温转条12均达到变态温度,从而使得接电片8和接电块13均发生扭转,使得前接电板4和后接电板5的电性连接完全断开,不存在支路连通的情况,进而实现过热后线路的自我中断,完成过热保护,避免过热导致线路接头位置融化造成短路等不良状况,使得插头的使用更加安全;在用电器线路出现短路或过载时,插头部分的流通电流将会急剧增大,进而导致电磁铁9的磁性在电流增大后大幅增强,从而导致接电块13在磁力作用下下移,并且得以克服撞击弹簧15的弹力而充分下移,导致转板14充分转动为接电块13让位,从而导致接电块13在脱离转板14时,转板14在撞击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快速复位,并且在惯性作用下与前接电板4及后接电板5发生激烈碰撞,使得控制槽3内部产生明显振动;导致吸热箱6内部的醋酸钠过饱和溶液开始析出晶体,并且伴随热量的快速大量稳定输出,使得低温转条7在接收热量后得以达到变态温度而形变扭转,导致接电片8转动与前接电板4及后接电板5分离,至此,接电片8和接电块13均与前接电板4及后接电板5分离,实现了整条线路的中断,从而导致电磁铁9失去磁性,不再对接电块13产生吸引力,接电块13将在复位弹簧10的弹力作用下复位,由于转板14上移时不受撞击弹簧15的约束,因此能够轻易的穿过转板14所在位置而上移并脱离转板14,与转板14的瞬间接触无法实现磁场的延续,从而使得接电块13能够在惯性作用下穿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侧壁插设有两个插杆(2),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与两个插杆(2)对应的控制槽(3),所述控制槽(3)内部设有接电机构,所述接电机构包括固定于控制槽(3)内壁的前接电板(4)和后接电板(5),所述前接电板(4)的侧壁固定有吸热箱(6),所述吸热箱(6)的侧壁通过低温转条(7)连接有接电片(8),所述接电片(8)与前接电板(4)及后接电板(5)均相抵,所述后接电板(5)的侧壁设有保护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侧壁插设有两个插杆(2),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与两个插杆(2)对应的控制槽(3),所述控制槽(3)内部设有接电机构,所述接电机构包括固定于控制槽(3)内壁的前接电板(4)和后接电板(5),所述前接电板(4)的侧壁固定有吸热箱(6),所述吸热箱(6)的侧壁通过低温转条(7)连接有接电片(8),所述接电片(8)与前接电板(4)及后接电板(5)均相抵,所述后接电板(5)的侧壁设有保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能利用型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包括固定于后接电板(5)上的电磁铁(9),所述电磁铁(9)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超锋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县高桥绢纺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