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56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插座,包括密封盒、面板和插座芯部分,插座芯部分设于密封盒和面板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插座芯部分包括绝缘壳体、火线插片、零线插片、火线接线端子、零线接线端子以及四组非接触开关,非接触开关为常开开关,火线插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二非接触开关,零线插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火线插片经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三非接触开串联后与火线接线端子电连接,零线插片经第二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串联后与零线接线端子电连接。该安全插座只有在插头的火线插针和零线插针同时插入插座时,并触发四个非接触开关闭合后,插座内的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才开始带电,使用时更加地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插座
本技术涉及插座、插排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全插座。
技术介绍
插座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必不可少的电气设备,当电器插头的插针插入插座的插孔中时,插座将电器与电源之间的电路接通,从而使电器得以在电源的电力供应下正常工作。现有的插座,通常不具有防触电功能,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当使用螺丝刀、金属针类等导电锐器插入插座内的插孔内时,导电锐器就会带电,尤其是儿童在玩耍时,有可能会使用铁钉、钢丝或其他导电物品插入插座的插孔,这些举动十分危险,极易引发触电事故。另一方面,现有的插座也没有防水效果,在卫生间或厨房使用时,插座的插孔容易进水,从而会造成短路或引发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插座,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插座在导电物品插入插孔时容会带电容易引发触电事故的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插座,包括密封盒、面板和插座芯部分,所述面板上设有插孔,所述密封盒和所述面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插座芯部分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插座芯部分包括绝缘壳体、火线插片、零线插片、火线接线端子、零线接线端子以及四组非接触开关,所述非接触开关为常开开关,所述火线插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二非接触开关,所述零线插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所述火线插片经所述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三非接触开串联后与所述火线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零线插片经所述第二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串联后与所述零线接线端子电连接;当插头的插针插入火线插片时,所述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二非接触开关闭合,当插头的插针插入零线插片时,所述第三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闭合。优选地,所述绝缘壳体上端设有相互独立的火线内腔和零线内腔,所述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火线内腔和所述零线内腔内。优选地,各组所述非接触开关分别包括内浮动件、外浮动件、引入金属片和引出金属片,所述火线内腔的相对两侧以及所述零线内腔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内浮动件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各个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内浮动件内部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磁铁,所述外浮动件内部设有第三磁铁,所述外浮动件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引入金属片和所述引出金属片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的内侧面,所述引入金属片和所述引出金属片之间具有一间隙以实现电性隔离;所述外浮动件上与所述引入金属片和引出金属片相对的一面上设有金属包片,当所述外浮动件水平滑动至所述引入金属片和引出金属片一侧时,所述金属包片同时抵接在所述引入金属片和所述引出金属片上,从而使所述引入金属片与所述引出金属片之间实现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相对的一面极性相同,所述第二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相对的一面极性不同。优选地,所述绝缘壳体包括上绝缘壳体和下绝缘壳体,所述上绝缘壳体和所述下绝缘壳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体上,所述第三凹槽设置在所述下绝缘壳体上。优选地,所述插座芯部分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绝缘壳体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引入金属片和所述引出金属片均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优选地,所述插座芯部分还包括火线连接片和零线连接片,所述火线连接片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火线连接片的上端与所述火线插片连接,所述火线连接片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零线连接片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零线连接片的上端与所述零线插片连接,所述零线连接片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优选地,所述插座芯部分还包括地线插片、地线连接片和地线接线端子,所述上绝缘壳体上端设有独立的地线内腔,所述地线插片设置在所述地线内腔内,所述地线连接片设置在所述上绝缘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地线连接片的上端与所述地线插片连接,所述地线连接片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优选地,所述密封盒与所述面板之间设有防水密封垫。优选地,所述绝缘壳体与所述面板之间设有防水密封垫。优选地,所述防水密封垫采用软质密封材料制成。本技术提供的安全插座具有防触电功能,只有在外部插头的火线插针和零线插针都插入插座时,并触发四个非接触开关闭合后,插座内的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才开始带电,在插头未插入插座时,插座内的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是不带电的,当使用螺丝刀等导电锐器仅单独插入火线插孔或零线插孔时,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也不会带电,与现有的插座相比较,该插座使用时更加的安全,能够有效地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同时,该插座在密封盒与盖板之间,盖板与绝缘壳体之间均设有防水密封垫,具有防水功能。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图1和图2分别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插座在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插座的整体结构爆炸视图。图4和图5分别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插座的插座芯部分在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插座的上绝缘壳体在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和图9分别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插座的下绝缘壳体在不同方向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插座的内浮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插座的外浮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插座的外浮动件的整体结构爆炸视图。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插座的非接触开关在断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1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全插座的非接触开关在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图中:密封盒1、面板2、插孔21、上盖板3、上绝缘壳体41、火线内腔411、零线内腔412、第一凹槽413、第二凹槽414、下绝缘壳体42、第三凹槽421、中间隔板422、支撑块423、插片5、内浮动件61、第一磁铁611、外浮动件62、第三磁铁621、金属包片622、第二磁铁63、引入金属片64、引出金属片65、连接片7、电路板8、防水密封垫9、接线端子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插座,包括密封盒1、面板2和插座芯部分,面板2上设有插孔21、密封盒1和面板2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容纳空间,插座芯部分设于容纳空间内。插座芯部分包括绝缘壳体、火线插片、零线插片、火线接线端子、零线接线端子以及四组非接触开关,所述非接触开关为常开开关。插片5采用导电簧片制作而成,插片5的上部导电簧片的两端抵接在一起呈X型结构,当插头的插针插入时,插片5的上部导电簧片的两端向外分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盒、面板和插座芯部分,所述面板上设有插孔,所述密封盒和所述面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插座芯部分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n所述插座芯部分包括绝缘壳体、火线插片、零线插片、火线接线端子、零线接线端子以及四组非接触开关,所述非接触开关为常开开关,所述火线插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二非接触开关,所述零线插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所述火线插片经所述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三非接触开串联后与所述火线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零线插片经所述第二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串联后与所述零线接线端子电连接;/n当插头的插针插入火线插片时,所述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二非接触开关闭合,当插头的插针插入零线插片时,所述第三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盒、面板和插座芯部分,所述面板上设有插孔,所述密封盒和所述面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插座芯部分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所述插座芯部分包括绝缘壳体、火线插片、零线插片、火线接线端子、零线接线端子以及四组非接触开关,所述非接触开关为常开开关,所述火线插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二非接触开关,所述零线插片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所述火线插片经所述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三非接触开串联后与所述火线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零线插片经所述第二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串联后与所述零线接线端子电连接;
当插头的插针插入火线插片时,所述第一非接触开关和第二非接触开关闭合,当插头的插针插入零线插片时,所述第三非接触开关和第四非接触开关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上端设有相互独立的火线内腔和零线内腔,所述火线插片和零线插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火线内腔和所述零线内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非接触开关分别包括内浮动件、外浮动件、引入金属片和引出金属片,所述火线内腔的相对两侧以及所述零线内腔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内浮动件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各个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内浮动件内部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磁铁,所述外浮动件内部设有第三磁铁,所述外浮动件水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内;
所述引入金属片和所述引出金属片设置在所述第三凹槽的内侧面,所述引入金属片和所述引出金属片之间具有一间隙以实现电性隔离;
所述外浮动件上与所述引入金属片和引出金属片相对的一面上设有金属包片,当所述外浮动件水平滑动至所述引入金属片和引出金属片一侧时,所述金属包片同时抵接在所述引入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平王占龙张宏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兰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