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872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乘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本申请在进乘车行时所采用的实现方案为:在检测到乘客的上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在根据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之后,将车辆信息与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在检测到乘客的下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在确定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与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开启车门,并将下车的乘客的身份信息与车辆信息进行解绑。本申请能够提高乘客的乘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
,尤其涉及人工智能
中的一种乘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现代人的出行方式,除了公共交通、火车、飞机、轮船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用户最多选择的出行方式还是出租车或者网约车。现有技术中的用户在乘坐出租车时,通常是即到即乘,而用户在乘坐网约车时,通常是根据用户的手机号码进行乘车,但无论是即到即乘还是根据手机号码进行乘车的方式,安全隐患较大,用户的乘车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乘车方法,包括:在检测到乘客的上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在根据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之后,将车辆信息与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在检测到乘客的下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在确定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与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开启车门,并将下车的乘客的身份信息与车辆信息进行解绑。本申请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乘车装置,包括:第一采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乘客的上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绑定单元,用于在根据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之后,将车辆信息与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乘客的下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与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开启车门,并将下车的乘客的身份信息与车辆信息进行解绑。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乘车方法。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乘车方法。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乘车方法。上述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申请能够提高乘客的乘车安全性。因为采用了在上车与下车之前采集乘客的人脸信息的技术手段,所以实现了将乘客的身份信息与乘客所乘坐的车辆的车辆信息进行绑定与解绑、在下车之前根据人脸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决定是否开启车门,从而增强了乘客与车辆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乘客的乘车安全性。上述可选方式所具有的其他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是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乘车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乘车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01、在检测到乘客的上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S102、在根据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之后,将车辆信息与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S103、在检测到乘客的下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S104、在确定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与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开启车门,并将下车的乘客的身份信息与车辆信息进行解绑。本实施例的乘车方法,通过在上车与下车之前采集乘客的人脸信息的方式,将乘客的身份信息与乘客所乘坐的车辆的车辆信息进行绑定与解绑,能够增强乘客与所乘坐的车辆之间的联系,实现了乘客在乘坐车辆时乘车信息的可追踪性,且本实施例还会在下车之前根据人脸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来决定是否开启车门,从而提高了乘客的乘车安全性。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车辆,该车辆可以为用于运营载客的有人驾驶车辆或者无人驾驶车辆,例如出租车或者网约车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车辆会预先在车门上安装拍摄装置,例如在车辆的四个车门中的一个车门或者多个车门上安装拍摄装置,从而在上车或者下车之前通过车门上所安装的拍摄装置来采集乘客的人脸信息。本实施例在执行S101时所检测到的乘客的上车信号,可以为在车门开启之前,检测到车门把手被乘客触碰、检测到车辆停车且车门外有乘客、检测到司机触发开启车门的操作或者语音信息等。本实施例执行S101在检测到乘客的上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时,可以分别对上车的每位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采集,也可以从上车的多位乘客中选取一位乘客进行第一人脸信息的采集。其中,本实施例中上车的乘客可以为一位,也可以为多位,即本实施例在乘客上车之前,实时地对将要乘车的一位或者多位乘客的人脸信息进行采集,并在完成人脸信息的采集之后再开启车门以使得乘客上车。另外,本实施例执行S101采集的第一人脸信息,可以为乘客的静态人脸信息和/或动态人脸信息,静态人脸信息可以为乘客人脸的单张图片,动态人脸信息可以为乘客在进行眨眼、张嘴、摇头等动作时的多张图片或者视频。本实施例执行S101在检测到乘客的上车信号而采集了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之后,执行S102首先根据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然后将车辆信息与所获取的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其中,本实施例执行S102获取的身份信息可以包含乘客姓名、乘客身份证号、乘客户籍、乘客居住地址、乘客联系方式与乘客紧急联系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信息;车辆信息与乘客所乘坐的车辆相对应,可以包含车牌号、司机姓名、司机身份证号、司机联系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若本实施例执行S101采集了多位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则本实施例在执行S102将车辆信息与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时,可以将车辆信息与各乘客的身份信息分别进行绑定,得到多个绑定结果,也可以将车辆信息与全部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得到一个绑定结果。本实施例在执行S102将车辆信息与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之后,还可以将绑定结果发送至服务器端,以使得服务器端能够记录车辆每次出行时所搭载乘客的身份信息。本实施例在执行S102根据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时,可以采用的可选实现方式为:获取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在预设数据库中的匹配结果,本实施例中的预设数据库包含有注册用户的人脸信息与对应各人脸信息的身份信息;将与所获取的匹配结果对应的身份信息,作为乘客的身份信息,即将预设数据库中与第一人脸信息相匹配的人脸信息所对应的身份信息作为乘客的身份信息。另外,本实施例在执行S102将车辆信息与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之后,还可以包含以下内容:根据乘客的身份信息确定乘客的紧急联系人,若获取了多位乘客的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车方法,包括:/n在检测到乘客的上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n在根据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之后,将车辆信息与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n在检测到乘客的下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n在确定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与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开启车门,并将下车的乘客的身份信息与车辆信息进行解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车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乘客的上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
在根据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之后,将车辆信息与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
在检测到乘客的下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在确定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与第一人脸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开启车门,并将下车的乘客的身份信息与车辆信息进行解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根据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在预设数据库中的匹配结果;
将与所述匹配结果对应的身份信息,作为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将车辆信息与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之后,根据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确定乘客的紧急联系人;
向所确定的紧急联系人发送车辆信息与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之间的绑定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乘车途中,向乘客的紧急联系人发送行程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向乘客的紧急联系人发送行程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确定乘客的紧急联系人;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向所确定的紧急联系人发送乘客的行程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将下车的乘客的身份信息与车辆信息进行解绑之后,根据下车的乘客的身份信息确定下车的乘客的紧急联系人;
向所确定的紧急联系人发送下车的乘客的下车信息。


7.一种乘车装置,包括:
第一采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乘客的上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
绑定单元,用于在根据乘客的第一人脸信息获取乘客的身份信息之后,将车辆信息与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进行绑定;
第二采集单元,用于在检测到乘客的下车信号之后,采集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
处理单元,用于在确定乘客的第二人脸信息与第一人脸信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盛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