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绪祎专利>正文

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806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细粒径固化冷淬颗粒为床料,从流化床底部供给流化气,将液态熔融料与湿泥料供给至所述流化床中进行接触,以便完成液态熔融料的冷淬和湿泥料的干燥。由此,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将湿泥料的干燥和液态熔融料的冷淬两种需求互补地结合,在一个设备中即可同时实现湿泥料干燥和液态熔融料的冷淬,充分回收利用了液态熔融料的余热,不仅解决了现有高温液态熔融料热量无法充分利用的难题,而且解决了现有泥质物料采用流化床干燥而增加燃料消耗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能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多种工艺会排出高温液态熔融料,目前常用的冷却方式是水淬,即让液态熔融料落入水中,在急剧冷却中淬裂为小颗粒。这种急剧冷却使其保持玻璃态,其组分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这种方式的缺陷是液态熔融料带有的余热全部损失。为此又发展出气淬、转盘制粒和带有冷却受热面的流化床换热等技术,以实现既做到冷淬又回收热量,但因设备复杂、冷淬效果欠佳和热回收率低而很少被采用。人们在寻求设备简单、紧凑、冷淬效果好和热回收效率高的冷却源和方法。多种泥质物料需要干燥,流化床干燥装置因具有良好的质、热交换效果而被较多采用。现有流化床干燥装置的热源多来自燃料燃烧炉,由导热油、蒸汽或热水作热载体,通过承压金属受热面将热传给待干燥物料。需要增加燃料消耗,由于热载体温度与干燥需要温度之间温差小,受热面数量大。人们同样在寻求设备简单、紧凑、干燥效果好和热利用率高的热源和方法。因此,如何同时实现湿泥料的干燥和液态熔融料的冷淬是行业共同追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由此,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将湿泥料的干燥和液态熔融料的冷淬两种需求互补的结合,在一个设备中即可同时实现湿泥料干燥和液态熔融料的冷淬,充分回收利用了液态熔融料的余热,不仅解决了现有高温液态熔融料热量无法充分利用的难题,而且解决了现有泥质物料干燥而增加燃料消耗的难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方法包括:以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为床料,从流化床底部供给流化气,将液态熔融料与湿泥料供给至所述流化床中进行接触,以便完成液态熔融料的冷淬和湿泥料的干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以细粒径固化冷淬颗粒为床料,从流化床底部供给流化气,使得作为床料的细粒径固化冷淬颗粒被流化,将液态熔融料与湿泥料供给至流化床中进行接触,高温液态熔融料与细粒径固化冷淬颗粒接触后急剧冷却而冷淬为颗粒并保持玻璃体性质,液态熔融料余热被细粒径固化冷淬颗粒吸收,冷淬的液态熔融料颗粒因粒径较大,逐渐沉入流化床底部;同时湿泥料被细粒径固化冷淬渣颗粒加热,其中水分被蒸发,完成干燥。并且干燥产生的水蒸汽使流化床内流化更为强烈,进一步强化液态熔融料的冷淬过程和湿泥料干燥过程。生成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未粉化已干燥颗粒和部分流化床床料组成的床内颗粒由排料口排出,也就是说,液态熔融料为湿泥料的干燥提供优质热源,湿泥料为液态熔融料冷淬提供优质冷源,流化床内的细粒径固化冷淬细颗粒是热载体。由此,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将湿泥料的干燥和液态熔融料的冷淬两种需求互补的结合,在一个设备中即可同时实现湿泥料干燥和液态熔融料的冷淬,充分回收利用了液态熔融料的余热,不仅解决了现有高温液态熔融料热量无法充分利用的难题,而且解决了现有泥质物料干燥而增加燃料消耗的难题。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态熔融料的温度为1000~150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泥料的含水率为20~90wt%。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态熔融料与所述湿泥料的流量比以满足所述床内颗粒温度不高于200℃为准。由此,可以充分利用液态熔融料的热量和湿泥料的冷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流化床得到的包括流化气体和干燥蒸汽带出的干粉颗粒的混合物料经除尘器收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流化床得到的包括未粉化已干燥颗粒、粗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和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的由所述流化床底部排出,然后进行破碎、分选,以便分别得到干泥质颗粒和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并将所述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的一部分返回至所述流化床。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专利技术人基于下列发现完成的:现有技术中高温液态熔融料常用水淬、气淬、转盘制粒等冷却方式,导致高温液态熔融料的热量无法被回收利用;同时现有泥质物料多采用流化床干燥装置进行干燥,其热源来源于燃料燃烧炉,由导热油、蒸汽或热水作热载体,需要增加燃料消耗。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对上述两种物料的处理过程进行探究,以期解决液态熔融料冷淬导致热量无法充分利用以及泥质物料干燥燃料能耗高等问题。为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以细粒径固化冷淬颗粒为床料,从流化床底部供给流化气,将液态熔融料与湿泥料供给至流化床中进行接触,以便完成液态熔融料的冷淬和湿泥料的干燥。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细粒径固化冷淬颗粒的粒径进行选择,只要能满足在流化气作用下实现床料的流化状态即可。进一步地,上述的液态熔融料的温度为1000~1500℃,湿泥料的含水率为20~90wt%,并且液态熔融料与湿泥料的流量比以满足床内颗粒温度不高于200℃为准。具体的,参考图1,液态熔融料3由液态熔融料池2排出,落入流化床1,同时湿泥料颗粒4供入流化床1,流化床1底部有流化空气5供入,作为基本床料的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6被流化,同时起着热载体作用,液态熔融料3与湿泥料颗粒4和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6接触后急剧冷却而冷淬为颗粒,冷淬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7因粒径较大,逐渐沉入流化床1底部,同时湿泥料颗粒4被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6加热,其中水分被蒸发,完成干燥,流化床1内冷淬生成的粗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7、未粉化已干燥颗粒和部分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6组成的混合颗粒8由排料口9排出。专利技术人发现,以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为床料,从流化床底部供给流化气,使得作为床料的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被流化,将液态熔融料与湿泥料供给至流化床中进行接触,高温液态熔融料与湿泥料和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接触后急剧冷却而冷淬为颗粒并保持玻璃体性质,冷淬的液态熔融料颗粒因粒径较大,逐渐沉入流化床底部,同时湿泥料被细粒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加热,其中水分被蒸发,完成干燥,生成的固化液态熔融料颗粒、未粉化已干燥颗粒和部分流化床床料组成的混合颗粒由排料口排出,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细粒径固化冷淬颗粒为床料,从流化床底部供给流化气,将液态熔融料与湿泥料供给至所述流化床中进行接触,以便完成液态熔融料的冷淬和湿泥料的干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湿泥料干燥冷淬液态熔融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细粒径固化冷淬颗粒为床料,从流化床底部供给流化气,将液态熔融料与湿泥料供给至所述流化床中进行接触,以便完成液态熔融料的冷淬和湿泥料的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熔融料的温度为1000~15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泥料的含水率为20~90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熔融料与所述湿泥料的流量比以满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绪祎杨海瑞邵海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绪祎杨海瑞邵海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