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结构及地铁风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03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结构包括第一面、第二面以及多个通风部件。第二面与第一面间隔且相背设置。多个通风部件设置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多个通风部件依次拼接,且各个通风部件均具有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至少一个第一端面与第一面具有至少一个交点,至少一个第二端面与第二面具有至少一个交点,第一端面上开设有贯通至第二端面的通风孔,各通风孔的中轴线倾斜于第一面的法线,从而令通风结构同时具备通风与防雨的功能。更加的,利用通风部件不易因空气的流动而产生较大振动的特性,有利于减小通风结构产生的噪音。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通风结构的地铁风亭,并通过在通风结构上设置发光部件,使地铁风亭具有景观亮化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结构及地铁风亭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通风结构及地铁风亭。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地铁风亭的通风功能的同时,能够实现对地铁通风口的防雨功能,目前行业中采用百叶板为地铁风亭的通风结构。然而百叶板,尤其是具有满足需求的防雨功能的百叶板的有效通风面积较小,且百叶结构受空气流动的影响产生的振动较大,使得现有地铁风亭的通风效率较低且产生的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风结构及地铁风亭,能够实现保证防雨效果的同时,提高地铁风亭的通风效率并减小产生的噪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结构,包括:第一面;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间隔且相背设置;以及多个通风部件,多个所述通风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多个所述通风部件依次拼接,且各个所述通风部件均具有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至少一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面具有至少一个交点,至少一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面具有至少一个交点,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端面的通风孔,各所述通风孔具有中轴线,所述中轴线倾斜于所述第一面的法线。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端面位于所述第一面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第二面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通风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面均位于所述第一面上,多个所述通风部件的第二端面均位于所述第二面上。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通风部件中,每一个所述通风部件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面具有一个交点,每一个所述通风部件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面具有一个交点。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各所述中轴线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法线间的夹角θ满足:30°≤θ≤6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多个所述通风部件的外周依次拼接。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各个所述通风部件为圆筒状,相邻的两个所述通风部件的外周之间形成通风间隙。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各个所述通风部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发光部件,所述发光部件朝向所述通风间隙出光。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风部件以每六个所述通风部件围合于一个所述通风部件外周的阵列方式排布。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风孔的壁厚s满足:1mm≤s≤40mm,所述通风孔的孔径d满足:d≥10mm,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距离h满足:h≥10mm。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地铁风亭,包括:顶板;以及通风结构,所述通风结构设置于所述顶板下方并与所述顶板之间围合形成用于通风的中空空间,所述通风结构为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通风结构,所述通风孔与所述中空空间连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通风结构包括第一通风结构和第二通风结构,所述第一通风结构与所述顶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中空空间,所述第二通风结构设置于所述中空空间中,所述第二通风结构对应所述第一通风结构设置并与所述第一通风结构间隔设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风结构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通风结构的所述第一面平行,所述第一通风结构的所述通风孔为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结构上的所述通风孔为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风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通风孔的孔径为d2,d1/d2≥1.5;其中,d1与d2均为正数,且d1与d2的单位均为mm。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地铁风亭还包括多根支撑柱,多根所述支撑柱间隔设置,所述顶板设置在多根所述支撑柱的顶部;所述第一通风结构和所述第二通风结构均为多个,每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通风结构和一个所述第二通风结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通风结构、所述第二通风结构对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相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通风结构和所述第二通风结构分别与所述支撑柱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结构及地铁风亭,通过将通风结构设计为由通风部件组成,并使通风结构具有中轴线倾斜于第一面的法线的通风孔,有利于使通风结构具有较大有效通风面积的同时,具备一定的防雨功能。更加的,通过将通风部件设计成具有通风孔的较稳定的结构,使通风部件在受到空气流动的影响时产生的振动较小,有利于减小通风结构在使用时产生的噪音。从而,使使用该通风结构的多功能风亭系统在具有一定防雨功能的同时,具有更高的通风效率并产生更小的噪音。更加地,通过在通风结构上设置发光部件,使地铁风亭具有景观亮化的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通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一种通风结构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二种通风结构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第三种通风结构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D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第四种通风结构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公开的通风部件与发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地铁风亭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5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地铁风亭的一角度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地铁风亭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公开的通风结构与支撑柱的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图标:1、通风结构;10、第一面;100、法线;11、第二面;12、通风部件;120、第一端面;121、第二端面;122、通风孔;122a、中轴线;13、通风间隙;14、发光部件;15、第一通风结构;150、第一通风孔;16、第二通风结构;160、第二通风孔;17、第二连接结构;2、地铁风亭;20、顶板;21、中空空间;22、支撑柱;220、第一连接结构;3、地铁通风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面;/n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间隔且相背设置;以及/n多个通风部件,多个所述通风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多个所述通风部件依次拼接,且各个所述通风部件均具有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至少一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面具有至少一个交点,至少一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面具有至少一个交点,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端面的通风孔,各所述通风孔具有中轴线,所述中轴线倾斜于所述第一面的法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面;
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间隔且相背设置;以及
多个通风部件,多个所述通风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多个所述通风部件依次拼接,且各个所述通风部件均具有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至少一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面具有至少一个交点,至少一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面具有至少一个交点,所述第一端面上开设有贯通至所述第二端面的通风孔,各所述通风孔具有中轴线,所述中轴线倾斜于所述第一面的法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端面位于所述第一面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端面位于所述第二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风部件的所述第一端面均位于所述第一面上,多个所述通风部件的第二端面均位于所述第二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风部件中,每一个所述通风部件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面具有一个交点,每一个所述通风部件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面具有一个交点。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中轴线与所述第一面的所述法线间的夹角θ满足:30°≤θ≤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风部件的外周依次拼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通风部件为圆筒状,相邻的两个所述通风部件的外周之间形成通风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通风部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发光部件,所述发光部件朝向所述通风间隙出光。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部件以每六个所述通风部件围合于一个所述通风部件外周的阵列方式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媛李冲黄丽雅刘万辉郑文科谭明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