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77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50
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包括上压板和与上压板一一对应的下压板,该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形成刮灰通道,所述下压板包括前半部和与前半部连接的后半部,所述前半部为方形条,所述后半段为圆棍,该圆棍的断面直径小于所述方形条的宽度。本压板机构设计理想,所述下压板采用前宽后窄的设计,前半部采用方形条,其宽度约3cm;后半部采用圆棍,其直径约1cm,大大地降低了木板刮灰作业时与其后半部的接触面积,防止木板局部区域出现明显变硬的缺陷(即与下压板后半部的接触处),从而提高了木板刮灰后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
本技术涉及刮灰设备,尤其是指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
技术介绍
在木板(如生态板)加工过程中,由于木材品质不一往往需要通过刮腻子来实现木板表面的平整,用腻子弥补木材板面表面缺陷,传统的木板刮腻子完全是靠人工刮腻子,费时费力,而且生产效率低,刮灰效果也不够理想。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刮腻子设备(即刮灰机),如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篇专利名称:一种全自动木板刮腻子流水线设备(专利号:ZL201510478841.8,授权公告日:2018.04.06),它包括控制箱以及依次并列设置的推板机构、原料板升降台、木板传送校正机构、腻子粉加料机构、原料胶加料机构、搅拌下料机构、刮腻子机构和接板机构。该刮腻子流水线设备能实现刮腻子(即刮灰)过程的自动化,即自动上板、自动检测上板数量、自动挂灰和收板等过程,提高了刮灰效率。上述木板刮腻子流水线设备在实际刮灰作业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木板从上述刮腻子机构的进料口进入,然后顺着上下布置的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形成刮灰通道前移进行刮灰作业,再经过上刮刀和下刮刀之间形成的出料口排出,所述上压板位于依次排布的多个活动滚筒的外表面形成的上环形槽内,所述下压板位于依次排布的多个固定滚筒的外表面形成的下环形槽内。所述下压板一般为扁平条,其宽度约3cm,这样木板在刮灰通道前移进行刮灰作业时,下压板的后半段和所述压板之间的接触面过大,仍然保持着宽度约3cm的接触面,这样所述木板容易出现局部区域明显变干(变硬),影响木板刮灰后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木板刮灰作业不够理想,木板容易出现局部区域明显变硬,影响木板刮灰后的品质等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包括上压板和与上压板一一对应的下压板,该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形成刮灰通道,所述下压板包括前半部和与前半部连接的后半部,所述前半部为方形条,所述后半部为圆棍,该圆棍的断面直径小于所述方形条的宽度。所述圆棍的断面直径控制在0.8cm-1.2cm,所述方形条的宽度为2.8cm-3.2cm所述下压板的数目为四个,每个下压板位于固定滚筒对应一个下环形槽内。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还包括装设在刮腻子机构的进料口处的压轮装置,所述刮腻子机构的顶面开设有呈左、右对称布置的左螺纹孔和右螺纹孔,所述压轮装置包括分别旋合穿过左、右螺纹孔的左、右螺纹杆,该左、右螺纹杆的顶部通过螺帽锁固在所述刮腻子机构的顶面上,该左、右螺纹杆的末端均连接有与木板顶面滚动摩擦的一个压轮,两个压轮之间连接有水平杆。所述下压板的前方设有牵引辊,并且该牵引辊位于所述水平杆的正下方。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压板机构设计理想,所述下压板采用前宽后窄的设计,前半部采用方形条,其宽度约3cm;后半部采用圆棍,其直径约1cm,大大地降低了木板刮灰作业时与其后半部的接触面积,防止木板局部区域出现明显变硬的缺陷(即与下压板后半部的接触处),从而提高了木板刮灰后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其中牵引辊未画出。图3为本技术中多个下压板和多个固定滚筒之间配合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一个下压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1、图2、图3和图4。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包括上压板1和与上压板1一一对应的下压板2,该上压板1和下压板2之间形成刮灰通道3,所述下压板2包括前半部和与前半部连接的后半部,所述前半部为方形条21,所述后半部为圆棍22,该圆棍22的断面直径小于所述方形条21的宽度。所述圆棍22的断面直径控制在0.8cm-1.2cm(最佳直径1cm),所述方形条的宽度为2.8cm-3.2cm(最佳宽度为3cm),所述下压板2的数目为四个,每个下压板2位于固定滚筒52对应一个下环形槽520内。参照附图1、图2和图3。木板从刮腻子机构5的进料口进入,然后顺着上下布置的上压板1和下压板2之间形成刮灰通道3前移进行刮灰作业,所述上压板1位于依次排布的四个活动滚筒51的外表面形成的上环形槽510内,所述下压板2位于依次排布的四个固定滚筒52的外表面形成的下环形槽520内。参照附图1、图2和图3。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还包括装设在刮腻子机构5的进料口处的压轮装置,所述刮腻子机构5的顶面开设有呈左、右对称布置的左螺纹孔和右螺纹孔,所述压轮装置包括分别旋合穿过左、右螺纹孔的左螺纹杆53和右螺纹杆54,该左、右螺纹杆53、54的顶部通过螺帽55锁固在所述刮腻子机构5的顶面上,该左、右螺纹杆53、54的末端均连接有与木板顶面滚动摩擦的一个压轮56,两个压轮56之间连接有水平杆57。采用压轮装置的设计,使得两个压轮56对木板顶面进行滚动抵触摩擦,使得木板平稳地进入所述刮腻子机构5的进料口。所述下压板2的前方设有牵引辊6,并且该牵引辊6位于所述水平杆57的正下方。该牵引辊6的设计,对木板起到辅助地推送作用,使得木板能顺畅地进入所述刮腻子机构5的进料口,再在刮灰通道3内向前移进行刮灰作业。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包括上压板和与上压板一一对应的下压板,该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形成刮灰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包括前半部和与前半部连接的后半部,所述前半部为方形条,所述后半部为圆棍,该圆棍的断面直径小于所述方形条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包括上压板和与上压板一一对应的下压板,该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形成刮灰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包括前半部和与前半部连接的后半部,所述前半部为方形条,所述后半部为圆棍,该圆棍的断面直径小于所述方形条的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棍的断面直径控制在0.8cm-1.2cm,所述方形条的宽度为2.8cm-3.2c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应用于刮灰机上的压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的数目为四个,每个下压板位于固定滚筒对应一个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炳意
申请(专利权)人:永安市洪锦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