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单元及纺纱纱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7728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纺纱单元及纺纱纱线的制造方法。纺纱单元具备牵伸装置和空气纺纱装置(9)。在空气纺纱装置(9)所具备的喷嘴块(33)形成有纺纱喷嘴(37)和形成圆柱状的回旋室(34)的内壁面(35)。内壁面(35)整体相对于轴中心以平行状态设置。从前罗拉对(25)的夹持点到中空引导轴体(40)的纤维行进方向上的上游端为止的距离即第1距离(L1)为回旋室(34)的周长以下。当以轴中心观察时,纺纱喷嘴(37)的喷嘴中心线(102)与内壁面(35)相切或者通过向轴中心侧进行该纺纱喷嘴(37)的半径以下的平行移动而与该内壁面(35)相切。形成有纺纱喷嘴(37)的喷出口(37a)的部位处的回旋室(34)的直径(d)为6.7mm以上且不足9.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纱单元及纺纱纱线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利用空气进行纺纱的纺纱单元。
技术介绍
利用空气进行纺纱的纺纱单元具备牵伸装置和空气纺纱装置。牵伸装置利用罗拉对将纤维束拉长。空气纺纱装置具备喷嘴块和中空引导轴体。在喷嘴块形成有纺纱喷嘴。通过从纺纱喷嘴喷出压缩空气而产生回旋气流。通过该回旋气流,纤维束的纤维的端部在中空引导轴体的周围反转并回旋。反转后的纤维缠绕于芯纤维。该纤维束穿过中空引导轴体的内部的通路而向下游侧前进,并作为纺纱纱线被向下游输送。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这种纺纱方法。在日本特开2003-19333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喷嘴块形成有用于插入中空引导轴体的透孔。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透孔中的最上游侧的圆柱状空间部的内径设为4mm~6mm。在日本特开平3-241019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将从锭子(spindle)(中空引导轴体)的入口到前罗拉为止的距离(第1距离)设为16.5mm、20.5mm、24.5mm。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将喷嘴块的直径设为7mm。专利文献2的喷嘴块是仅设于与锭子相比靠上游侧的部分的部件。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锭子安装为能够以轴为中心旋转。在日本特开2009-1934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回旋气流而反转后的缠绕纤维沿着喷嘴块的内周壁大致回旋一周。在以往的纺纱方法中,有时根据回旋气流的产生位置及其强度等对缠绕纤维施加很强的张力,从而缠绕纤维以很强的力局部缠绕于芯纤维。另外,在以往的纺纱方法中,有时也因被供给至回旋室内的缠绕纤维与接下来供给的缠绕纤维重合而导致缠绕纤维以很强的力局部缠绕于芯纤维。这种纺纱纱线由于缠绕纤维以很强的力局部缠绕,所以手感变硬。另外,由于缠绕纤维与芯纤维分开存在于纺纱纱线的表面、且缠绕纤维与芯纤维的光的反射形态不同,所以纺纱纱线的外观变得不均匀。专利文献1~3所示的条件并不足以将缠绕纤维均匀地缠绕于芯纤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生成手感柔软且外观均匀的纺纱纱线的纺纱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1观点提供以下结构的纺纱单元。即,该纺纱单元具备牵伸装置和空气纺纱装置。上述牵伸装置构成为包括将纤维束夹持并送出的前罗拉对,并对上述纤维束进行牵伸。上述空气纺纱装置使回旋气流作用于上述牵伸装置送出的上述纤维束来生成纺纱纱线。上述空气纺纱装置具备喷嘴块和中空引导轴体。在上述喷嘴块形成有用于喷出空气的纺纱喷嘴和形成圆柱状的回旋室的内壁面,并通过从上述纺纱喷嘴喷出的空气在上述回旋室内产生回旋气流。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供通过了上述回旋室后的上述纤维束从内部通过,并且该中空引导轴体以在纺纱过程中以上述空气纺纱装置的轴中心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被限制的方式安装。上述内壁面整体相对于上述轴中心以平行状态设置。从上述前罗拉对的夹持点到上述中空引导轴体的纤维行进方向上的上游端为止的距离即第1距离为上述回旋室的周长以下。当以上述轴中心观察时,上述纺纱喷嘴的喷嘴中心线与上述内壁面相切,或者上述纺纱喷嘴的喷嘴中心线通过向径向外侧进行该纺纱喷嘴的半径以下的平行移动而与该内壁面相切。形成有上述纺纱喷嘴的喷出口的部位处的上述回旋室的直径为6.7mm以上且不足9.0mm。由于喷嘴中心线与内壁面具有上述关系、而且回旋室的内壁面相对于轴中心以平行状态设置,所以能够使沿着内壁面的回旋气流作用于缠绕纤维。由此,缠绕纤维以沿着内壁面的方式回旋,因此与缠绕纤维在中空引导轴体的外表面的周围回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在使缠绕纤维分散的同时减小对缠绕纤维施加的张力。另外,由于第1距离为回旋室的周长以下,所以缠绕纤维在回旋室内难以回旋一周,因此,难以与接下来供给的缠绕纤维重合。在这点上,缠绕纤维也容易分散。另外,当考虑一般的第1距离时,更优选回旋室的直径为上述范围(6.7mm以上且不足9.0mm)。通过缠绕纤维分散或张力减小,缠绕纤维容易均匀地卷绕于芯纤维。其结果是,能够生成手感柔软且外观均匀的纺纱纱线。在上述纺纱单元中,优选地,在利用平行于上述轴中心的任意平面剖切得到的截面中,上述轴中心与上述内壁面平行,或者上述轴中心与上述内壁面的假想延长线所成的角为1.5°以内。由此,由于轴中心与内壁面的平行度足够高,所以能够产生沿着内壁面且紊流少的回旋气流。在上述纺纱单元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将上述回旋室的直径设为d。将在以上述回旋室的径向观察时垂直于上述轴中心的平面与上述喷嘴中心线所成的角即喷嘴角度设为θ。将从上述喷出口到上述回旋室的纤维行进方向上的下游端为止的沿着上述轴中心的长度设为h。在该情况下,dπ/2tanθ≤h≤dπ/tanθ成立。由此,沿着喷嘴角度流动的回旋气流在回旋室内回旋半周到一周,因此能够使缠绕纤维在适当范围内回旋。在上述纺纱单元中优选设为以下结构。即,上述空气纺纱装置具备将上述牵伸装置送出的上述纤维束朝向上述回旋室引导的纤维引导部件。第2距离为0.3mm以上7.0mm以下,其中该第2距离是从上述纤维引导部件的纤维行进方向上的下游端到上述中空引导轴体的纤维行进方向上的上游端为止的距离的、平行于上述中空引导轴体的轴中心的方向上的分量。由此,能够在减小对缠绕纤维施加的张力的同时减少脱落的纤维的量。在上述纺纱单元中,优选地,形成于上述喷嘴块的上述纺纱喷嘴的数量为3以上6以下。由此,通过形成多个纺纱喷嘴,从喷出口喷出的空气与从其它喷出口喷出的空气碰撞,由此能够在与喷出口相比靠纤维行进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也产生回旋气流。因此,能够在回旋室的大范围内产生沿着内壁面的回旋气流。另外,通过使纺纱喷嘴的数量不要过多,能够减少回旋气流的紊流。在上述纺纱单元中,优选地,上述第1距离为19mm以上28mm以下。由此,纺纱单元能够应对以各种各样的条件进行纺纱的情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2观点提供以下纺纱纱线的制造方法。即,该纺纱纱线的制造方法包括牵伸工序和纺纱工序。在上述牵伸工序中,利用构成为包括将纤维束夹持并送出的前罗拉对的牵伸装置对上述纤维束进行牵伸。在上述纺纱工序中,利用使回旋气流作用于上述牵伸装置送出的上述纤维束的空气纺纱装置来生成纺纱纱线。上述空气纺纱装置具备喷嘴块和中空引导轴体。上述喷嘴块形成有用于喷出空气的纺纱喷嘴和形成圆柱状的回旋室的内壁面,并通过从上述纺纱喷嘴喷出的空气在上述回旋室内产生回旋气流。上述中空引导轴体供通过了上述回旋室后的上述纤维束从内部通过,并且该中空引导轴体以在纺纱过程中以上述空气纺纱装置的轴中心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被限制的方式安装。上述内壁面相对于上述轴中心以平行状态设置。从上述前罗拉对的夹持点到上述中空引导轴体的纤维行进方向上的上游端为止的距离即第1距离为上述回旋室的周长以下。当以上述轴中心观察时,上述纺纱喷嘴的喷嘴中心线与上述内壁面相切,或者上述纺纱喷嘴的喷嘴中心线通过向径向外侧进行该纺纱喷嘴的半径以下的平行移动而与该内壁面相切。形成有上述纺纱喷嘴的喷出口的部位处的上述回旋室的直径为6.7mm以上且不足9.0mm。由此,能够生成手感柔软且外观均匀的纺纱纱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n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构成为包括将纤维束夹持并送出的前罗拉对,并对所述纤维束进行牵伸;和/n空气纺纱装置,该空气纺纱装置使回旋气流作用于所述牵伸装置送出的所述纤维束来生成纺纱纱线,/n所述空气纺纱装置具备:/n喷嘴块,该喷嘴块形成有用于喷出空气的纺纱喷嘴和形成圆柱状的回旋室的内壁面,并通过从所述纺纱喷嘴喷出的空气在所述回旋室内产生回旋气流;和/n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供通过了所述回旋室后的所述纤维束从内部通过,并且该中空引导轴体以在纺纱过程中以所述空气纺纱装置的轴中心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被限制的方式安装,/n所述内壁面整体相对于所述轴中心以平行状态设置,/n从所述前罗拉对的夹持点到所述中空引导轴体的纤维行进方向上的上游端为止的距离即第1距离为所述回旋室的周长以下,/n当以所述轴中心观察时,所述纺纱喷嘴的喷嘴中心线与所述内壁面相切,或者所述纺纱喷嘴的喷嘴中心线通过向径向外侧进行该纺纱喷嘴的半径以下的平行移动而与该内壁面相切,/n形成有所述纺纱喷嘴的喷出口的部位处的所述回旋室的直径为6.7mm以上且不足9.0mm。/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913 JP 2019-1668461.一种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构成为包括将纤维束夹持并送出的前罗拉对,并对所述纤维束进行牵伸;和
空气纺纱装置,该空气纺纱装置使回旋气流作用于所述牵伸装置送出的所述纤维束来生成纺纱纱线,
所述空气纺纱装置具备:
喷嘴块,该喷嘴块形成有用于喷出空气的纺纱喷嘴和形成圆柱状的回旋室的内壁面,并通过从所述纺纱喷嘴喷出的空气在所述回旋室内产生回旋气流;和
中空引导轴体,该中空引导轴体供通过了所述回旋室后的所述纤维束从内部通过,并且该中空引导轴体以在纺纱过程中以所述空气纺纱装置的轴中心为旋转中心的旋转被限制的方式安装,
所述内壁面整体相对于所述轴中心以平行状态设置,
从所述前罗拉对的夹持点到所述中空引导轴体的纤维行进方向上的上游端为止的距离即第1距离为所述回旋室的周长以下,
当以所述轴中心观察时,所述纺纱喷嘴的喷嘴中心线与所述内壁面相切,或者所述纺纱喷嘴的喷嘴中心线通过向径向外侧进行该纺纱喷嘴的半径以下的平行移动而与该内壁面相切,
形成有所述纺纱喷嘴的喷出口的部位处的所述回旋室的直径为6.7mm以上且不足9.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平行于所述轴中心的任意平面剖切得到的截面中,所述轴中心与所述内壁面平行,或者所述轴中心与所述内壁面的假想延长线所成的角为1.5°以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回旋室的直径设为d、
将在以所述回旋室的径向观察时垂直于所述轴中心的平面与所述喷嘴中心线所成的角即喷嘴角度设为θ、
将从所述喷出口到所述回旋室的纤维行进方向上的下游端为止的沿着所述轴中心的长度设为h时,
dπ/2tanθ≤h≤dπ/tanθ成立。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田裕一冈正毅五由出慧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