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21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加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应用于风监测系统中,风监测系统包括按预设距离设置监测风速的多个监测点,方法包括:获得在预设时间内多个监测点中的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判断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是否为非频繁报警监测点;在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为非频繁报警监测点的情况下,则在非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插入新监测点;在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不为非频繁报警监测点的情况下,则获得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根据关联系数确定在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是否插入新监测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灾害防护
,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加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我国时速200km及以上的铁路沿线均设置有风监测系统,风监测系统实时采集铁路沿线风速情况,当出现危及列车行车安全的大风时,风监测系统产生大风报警信息,对大风影响的区段提出列车限速要求。列车收到报警信息和限速命令后,提前减速进入限速区段,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在工程建设期,缺乏铁路沿线的实际风速资料,风监测点是通过铁路沿线的区域气象资料和现场踏勘确定位置的。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风监测点平均距离在8~10km之间,用风监测点的风速测量值代表该风监测点相邻范围内的风速。例如A、B、C相邻三处风监测点,当B点发生风速报警时,其报警范围为A点至C点风监测区间。某处风监测点风速报警时,其产生的限速区间要覆盖到相邻的两个风监测点,大风引起的限速范围平均为16km~20km左右。对于大风报警频繁的铁路线,16km~20km左右的限速范围对列车正常运行组织、运输效率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已开通的高速铁路,运营维护部门提出通过在既有风监测点基础上,新增风监测点,加密风监测点间距,细化大风报警限速范围来减少大风限速对列车正常运行的影响,提高列车运行效率。目前,在开通后的铁路线新增风监测点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1)新增风监测点位置是根据大风限速频度并结合人为经验确定,主观性过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案。2)新增风监测点设置方案缺少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方法,难以确定不同方案的优劣。3)开通运营的铁路,其风监测系统收集了大量的沿线风速资料,这些资料未运用到新增风监测点的设置中。而目前尚无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加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风监测系统中,所述风监测系统包括按预设距离设置监测风速的多个监测点,所述方法包括:获得在预设时间内所述多个监测点中的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为任意一个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表征所述预设时间内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次数大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次数和/或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时长大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时长;所述第一监测点为所述多个监测点中的任意一个监测点;判断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是否为非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表征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次数小于等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次数和/或所述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时长小于等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时长;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为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的情况下,则在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插入新监测点;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不为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的情况下,则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根据所述关联系数确定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是否插入新监测点;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为除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以外的任意一个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关联系数表征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报警重合度程度。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包括: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对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一重叠系数以及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二重叠系数;根据所述第一重叠系数和所述第二重叠系数确定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对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一重叠系数以及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二重叠系数,包括: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发生大风报警对应的第一开始时刻和第一结束时刻以及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发生大风报警对应的第二开始时刻和第二结束时刻;根据所述第一开始时刻和所述第一结束时刻确定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一报警持续时间;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开始时刻和所述第二结束时刻确定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二报警持续时间;获得所述第一开始时刻和所述第二开始时刻的极小值以及所述第一结束时刻和所述第二结束时刻的极大值;根据所述第一报警持续时间、所述第二报警持续时间、所述极小值和所述极大值确定所述第一重叠系数和所述第二重叠系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报警持续时间、所述第二报警持续时间、所述极小值和所述极大值确定所述第一重叠系数和所述第二重叠系数,包括:获得所述第一报警持续时间与所述第二报警持续时间的和值以及所述极大值与所述极小值的差值;在所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和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重叠系数和所述第二重叠系数均为0;在所述差值小于所述和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和值、所述差值和第二报警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第一重叠系数;以及根据所述和值、所述差值和第一报警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第二重叠系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重叠系数和所述第二重叠系数确定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包括:分别获得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的报警次数;根据所述第一重叠系数、所述第二重叠系数和所述报警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关联系数确定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是否插入新监测点,包括:将所述关联系数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在所述排序结果表征所述报警重合度程度弱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插入新监测点;在所述排序结果表征所述报警重合度程度强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不插入新监测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密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风监测系统中,所述风监测系统包括按预设距离设置监测风速的多个监测点,所述装置包括:获得单元、判断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所述获得单元,用于获得在预设时间内所述多个监测点中的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为任意一个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表征所述预设时间内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次数大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次数和/或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时长大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时长;所述第一监测点为所述多个监测点中的任意一个监测点;所述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获得单元获得的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是否为非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表征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次数小于等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次数和/或所述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时长小于等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时长;所述确定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风监测系统中,所述风监测系统包括按预设距离设置监测风速的多个监测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得在预设时间内所述多个监测点中的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为任意一个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表征所述预设时间内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次数大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次数和/或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时长大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时长;所述第一监测点为所述多个监测点中的任意一个监测点;/n判断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是否为非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表征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次数小于等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次数和/或所述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时长小于等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时长;/n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为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的情况下,则在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插入新监测点;/n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不为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的情况下,则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根据所述关联系数确定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是否插入新监测点;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为除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以外的任意一个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关联系数表征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报警重合度程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风监测系统中,所述风监测系统包括按预设距离设置监测风速的多个监测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在预设时间内所述多个监测点中的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为任意一个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表征所述预设时间内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次数大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次数和/或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时长大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时长;所述第一监测点为所述多个监测点中的任意一个监测点;
判断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是否为非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表征所述预设时间内所述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次数小于等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次数和/或所述第一监测点对应的报警时长小于等于所述多个监测点对应的平均报警时长;
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为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的情况下,则在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插入新监测点;
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相邻监测点不为所述非频繁报警监测点的情况下,则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根据所述关联系数确定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是否插入新监测点;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为除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以外的任意一个频繁报警监测点;所述关联系数表征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报警重合度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对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一重叠系数以及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二重叠系数;
根据所述第一重叠系数和所述第二重叠系数确定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对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一重叠系数以及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对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二重叠系数,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发生大风报警对应的第一开始时刻和第一结束时刻以及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发生大风报警对应的第二开始时刻和第二结束时刻;
根据所述第一开始时刻和所述第一结束时刻确定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一报警持续时间;以及根据所述第二开始时刻和所述第二结束时刻确定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的第二报警持续时间;
获得所述第一开始时刻和所述第二开始时刻的极小值以及所述第一结束时刻和所述第二结束时刻的极大值;
根据所述第一报警持续时间、所述第二报警持续时间、所述极小值和所述极大值确定所述第一重叠系数和所述第二重叠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报警持续时间、所述第二报警持续时间、所述极小值和所述极大值确定所述第一重叠系数和所述第二重叠系数,包括:
获得所述第一报警持续时间与所述第二报警持续时间的和值以及所述极大值与所述极小值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大于等于所述和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重叠系数和所述第二重叠系数均为0;
在所述差值小于所述和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和值、所述差值和第二报警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第一重叠系数;以及根据所述和值、所述差值和第一报警持续时间确定所述第二重叠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重叠系数和所述第二重叠系数确定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包括:
分别获得在预设时间内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的报警次数;
根据所述第一重叠系数、所述第二重叠系数和所述报警次数确定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的关联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关联系数确定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是否插入新监测点,包括:
将所述关联系数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
在所述排序结果表征所述报警重合度程度弱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插入新监测点;
在所述排序结果表征所述报警重合度程度强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频繁报警监测点和所述第二频繁报警监测点之间不插入新监测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广宇沈志凌石先明陈龙习博冯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