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107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按照如下步骤进行:一、制备单层膜:将光学亚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形成单层压敏胶;二、膜分离:将步骤一中两个单层膜的单侧离型膜进行分离;三、贴合:将步骤二中的去除单侧离型膜的单层膜通过挤压装置进行压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压敏胶涂布在离型膜上再将离型膜之间进行贴合,使压敏胶充分烘干,多次涂布再复合生产的工艺具有更好的填充效果,模切不溢胶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
技术介绍
已有的涂布方式是一种复合技术,通过这种涂布方式,可以将压敏胶涂于各种各样的基材之上,制成多种多样的复合材料。目前国产压敏胶针对一次性的涂布方式生产出来的厚胶,不能满足市场触摸屏材料的填充需求及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一、制备单层膜:将光学亚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形成单层压敏胶;二、膜分离:将步骤一中两个单层膜的单侧离型膜进行分离;三、贴合:将步骤二中的去除单侧离型膜的单层膜通过挤压装置进行压合。进一步的,所述亚克力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合成:一、将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甲酯加到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形成原料;二、将原料、溶剂、引发剂混合均匀后倒入装有温度计、机械搅拌和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三、对烧瓶进行加热使烧瓶中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80℃,并进行保温搅拌反应,体系粘度开始增加时计时,并继续保温反应1-1.5小时;四、将1~20份的溶剂添加进反应体系中,并调整转速加快搅拌速度搅拌20min;五、冷却出料,加入固化剂和其他助剂得到胶体A。进一步的,所述溶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甲苯、乙酸乙酯;所述引发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氧化剂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还原剂亚硫酸氢钠、偶氮二异丁腈;溶剂的质量为原料的45~65%,引发剂的质量为原料的40~60%。进一步的,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偶联剂,所述助剂可以改善胶体贴合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单层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作:一、将厚度50—100μ的胶体A涂在第一离型膜上,并放入烘箱内5—10min;二、在干胶表面附加第二离型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厚胶多层贴合的加工设备,包括:第一剥离设备、第二剥离设备、压合设备,所述第一剥离设备将第一单层膜一层离型膜进行分离,所述第二剥离设备将第二单层膜一层离型膜进行分离,所述压合设备将第一单层膜与第二单层膜离型膜去除的部分紧密相靠并利用压力使其粘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剥离设备包括:第一放布卷轮、第一收布卷轮,所述第一单层膜放置在第一放布卷轮上,所述第一单层膜的一层离型膜通过第一收布卷轮进行收卷。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剥离设备包括:第二放布卷轮、第二收布卷轮,所述第二单层膜放置在所述第二放布卷轮上,所述第二单层膜的一层离型膜通过第二收布卷轮进行收卷。进一步的,所述压合设备包括第一挤压辊轴、第二挤压辊轴、贴合布收卷轮,所述第一挤压辊轴与所述第二挤压辊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挤压辊轴与所述第二挤压辊轴之间预留有一段间隙,所述第一单层膜与所述第二单层膜进过分离后共同穿过所述间隙并通过第一挤压辊轴与第二挤压辊轴挤压粘接,第一单层膜与第二单层膜粘接后通过贴合布收卷轮进行收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压敏胶涂布在离型膜上再将离型膜之间进行贴合,使压敏胶充分烘干,多次涂布再复合生产的工艺具有更好的填充效果,模切不溢胶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加工成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厚胶多层贴合的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同样可以是机械连接、电连接或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将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甲酯混合均匀至反应釜。取其总重量的45%乙酸乙酯溶剂、偶氮二异丁腈引发剂混合均匀后倒入装有温度计、机械搅拌和冷凝管的四口烧瓶,然后加热至80℃反应,当反应体系粘度开始增加时计时,保温反应1.5h后将20份的乙酸乙酯溶剂添加进反应体系中,使转速150rap/min调整为300rap/min,搅拌20min;最后冷却出料,做出固含量为30%丙烯酸压敏胶。在制备的压敏胶里加入0.05%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0.2%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0.2%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烷依次加入,混合搅拌均匀,在离型膜上涂50μ干胶,放置于100℃的烘箱烘5分钟,拿出后,附上另一层离型膜,完成半成品压敏胶的制作。根据厚度的要求,然后多层复合。完成最终的产品。对实施例1中的产品进行性能测试并与工艺调整前的产品性能进行对比得到以下数据:200μ产品为例剥离力保持力定荷初粘调整前150018min1H33#调整后23002H8H33#对实施例1中的产品填充不同厚度PET,45℃/5KG/20min脱泡参数下,进行脱泡性能测试并与工艺调整前的产品进行对比得到以下数据:溢胶试验压敏胶试样:10cm*10cm,四周边裁剪整齐。垂直试样,两手对称于玻璃面板上左右来回(50/25次)摩擦先取干净的玻璃称量(W1),胶面端面摩擦玻璃后的残胶+干净玻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一、制备单层膜:将光学亚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形成单层压敏胶;/n二、膜分离:将步骤一中两个单层膜的单侧离型膜进行分离;/n三、贴合:将步骤二中的去除单侧离型膜的单层膜通过挤压装置进行压合。/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331 CN 202010243642X1.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一、制备单层膜:将光学亚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各贴合一层离型薄膜形成单层压敏胶;
二、膜分离:将步骤一中两个单层膜的单侧离型膜进行分离;
三、贴合:将步骤二中的去除单侧离型膜的单层膜通过挤压装置进行压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亚克力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合成:
一、将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甲酯加到反应釜中混合均匀形成原料;
二、将原料、溶剂、引发剂混合均匀后倒入装有温度计、机械搅拌和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
三、对烧瓶进行加热使烧瓶中反应物的温度升高到80℃,并进行保温搅拌反应,此时搅拌速度为150rap/min,体系粘度开始增加时计时,并继续保温反应1-1.5小时;
四、将1~20份的溶剂添加进反应体系中,并调整搅拌速度到300rap/min搅拌20min;
五、冷却出料,加入固化剂和其他助剂得到胶体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甲苯、乙酸乙酯;所述引发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氧化剂过硫酸铵、过硫酸钾、还原剂亚硫酸氢钠、偶氮二异丁腈;溶剂的质量为原料的45~65%,引发剂的质量为原料的40~6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厚胶多层贴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异氰酸酯固化剂L75,所述助剂包括:消泡剂,偶联剂,所述消泡剂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季戊四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和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莉梁明月张欢朱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汇鑫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